国有企业强“根”铸“魂”的路径分析*

2021-12-28 22:33李旭娇
理论与评论 2021年3期
关键词:劳动者国有企业工作

肖 斌 李旭娇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76页。新中国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经济建设、国防安全、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始终为我国的发展与稳定保驾护航,这一显著成效的取得离不开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离不开党的建设工作的纵深推进。“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唐·马总《意林》)我国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狠抓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锻铸和加强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将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扎根于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领域,确保国有企业及时、有力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因此,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诸多现实案例洞悉其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探析一条国有企业强“根”铸“魂”的路径,对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其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服务生产为目标,聚焦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76页。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不仅是理论方针、党建方向,更是满足国有企业发展的现实之选。

一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深入开展党建工作,为深度融合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微观主体,实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组织形式,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保障,对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这些作用与功能的发挥不能用单一冰冷的经济组织形式及其产权、所有权归属来决定,恰恰因为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不可撼动的重要性,“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76页。作为国有企业战略定位上的远见卓识显得尤为重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全面建立、公私经济良序发展、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需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不但要“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9页。,而且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融合渗透作用,确保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全民手中,国有企业上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1页。,充分把握好党在经济领域的领航人和掌舵者角色,实现党建工作与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并驾齐驱、双轮驱动。

二是深化党支部互联互通共建,将党建工作融入国有企业治理全过程、各环节,为深度融合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党建工作发挥实效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内嵌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体系和全过程,既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生要求,又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现实之需。第一,加强内部支部共建,充分发挥支部联系群众的核心作用,消除不同业务部门协调开展工作的障碍。目前,国有企业党支部大多以业务部门为轴心划分,同一党支部内部存在支部生活和业务生活的双重叠置,不同党支部生活和业务往来割裂十分严重。支部联合共建作为补足这一裂缝的有效的活动开展形式,从理论学习、阵地共创、活动互通、经验借鉴等方面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打通支部协作壁垒,充分发挥党支部共建之于生产经营的重要意义。第二,加强外部支部联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业务交往的便捷通道。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有企业集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于一体,既要做好市场经济主体的本分,又需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有担当、有作为、敢负责,党建工作从中心工作出发、服务于生产经营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管长远、管大局具体化为协同调动不同公司业务部门的支部联动,做到因业务需要产生的联合共建服务于业务开展。联合共建作为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重要渠道和有效形式,是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具体细化。

三是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切实做到党管人才、人为企用,为深度融合提供牢靠的智力保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和人才队伍”(6)《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光明日报》2020年1月6日。,这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新时代做好党管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深刻把握党管人才的内涵,准确掌握党管人才的方法,充分激发党管人才的活力。对标个人,既要加强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的党性教育,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专业素养和思想修养;又要汇集各方英才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做到惜才、聚才、兴才、合理用才。第一,提高党性修养,加强宗旨教育,保持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夯实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干部基础。“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77页。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有企业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和人民把国有资产交给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是莫大的信任。”(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77页。国有企业领导人理应学习新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组织建设和政治建设,最大限度避免或解决“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等现实矛盾和难题。第二,增强本领,打造复合型党建人才,激发人才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活力、创造力,筑牢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的人才堤坝。党建工作本质是做人的工作,党建工作由人来做。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劳动力生产、再生产密切相关,复合型党建人才应发挥业务能力强、熟知各个岗位的牵引作用,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破解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两张皮”现象。

二、以中心工作为抓手,实现党建工作一般性向特殊性的辩证转化

党建工作不应做成无所依附的独立业务或是亟待完成的硬性指标,相反,党建往往需要从员工真正关心的、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契合的地方着手推进,进而使党建工作真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同频共振。“两张皮”“平行化”的党建工作不仅费时费力、易引起职工厌烦反弹心理,还可能对业务工作开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内耗与掣肘。中心工作的难点在哪里,党建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就在哪里,党建工作的价值要在中心工作中体现,党建工作的质量也要通过中心工作来检验。因此,实现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良性结合,必须深刻把握党建工作的战略定位、本质属性,在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从一般性向特殊性转化的过程中铸牢国有企业的“根”与“魂”。

一是聚焦主业,处理好国有企业党建一般性与各公司党建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国有企业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75页。,切实落实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放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独特优势,是保证“国有企业姓党”的关键所在。党建工作的一般性要求党领导一切,把方向、掌全局、看长远,打造全国一盘棋;特殊性要求党建与公司主业相结合,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与职工生活密切联合。聚焦主业,找准党建工作与公司主业的结合点,成为迈出国有企业党建一般性向不同公司党建特殊性创造转化的第一步。换言之,党建工作与主业的结合方向对于不同国有企业而言起着把方向、管长远的作用,恰当的结合方式对于两项工作的开展均是积极正面的,错误的结合方式则适得其反。此外,实现国有企业党建一般性向特殊性的创造转化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主业特色、难点、薄弱点打造适合自身的党建工作。党建不是脱离主业规定性动作的二次再造,只有在与生产经营结合中实现一般性到特殊性的转化,方可发挥实效。

二是聚焦岗位,处理好生产一般性与职工中心工作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内生并服务于中心工作,对于同一企业不同岗位,党建内容既要体现一般性又要彰显特殊性。“党建一般”表现为理论站位、政治建设、功能效用的统一,“党建特殊”具化为围绕中心、服务本职的作为。党建工作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其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在中心工作中彰显党建实效,用党建成效反促中心工作,真正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双挂钩”。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支部党建活动与中心工作挂钩。做到支部工作以中心工作为依托,不同支部各有特色、各为所用。另一方面,党建考评体系与中心工作挂钩。不同支部根据自己业务工作的特殊性,开展特色党建活动,创建内容不一的考评体系;同一支部依据各个项目的重点设置不同的考核权重,实现党建工作考评的动态量化管理。

三是聚焦个人,处理好职工普遍需要与不同职工特殊需要之间的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论的精髓,用之指导党建工作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党建工作的鲜活实践。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筑牢了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党建工作的普遍性要求关注职工的共性问题,着力满足职工在升职空间、工作环境、物质保障、社会福利、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共性需要;特殊性则体现在职工的个性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同一阶段不同职工的具体困难,满足同一职工不同时期不同事项的切实需要,将关切职工生产生活的普遍问题与解决个别职工的具体难题结合起来。党建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工作重点应直击员工工作生活的难点,真正做到党建工作服务于职工中心工作、服务于职工生活需要。党支部是团结群众的核心,要实现党建活动一般性向特殊性的转化,理应紧密结合支部开展各项工作。

三、以做实内容为导向,正确处理党建形式和“形式党建”的关系

党建形式指的是开展党建工作的方法、依托载体和呈现方式等,旨在通过恰当、合理的方式真正把党建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落到实处;“形式党建”则是指不求实效,搞形式主义、表面工程的党建工作。历史和现实证明,党建不是应付上级检查的留痕材料,不是供人观赏的精致盆栽,不是敲锣打鼓的作秀表演,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利器,是点燃企业职工心中“星星之火”的重要方式,是解决中心工作重点、难点、薄弱点的系统工程。党建工作绝不是一味求新求变的形式主义,而是与生产工作深度融合,与职工生活休戚相关,对不同岗位员工中心工作有所助益的重要保障。科学处理党建形式与“形式党建”的关系,是摆正党建工作组织方向、督促整改党建问题的重中之重。

首先,精准认识党建本质,避免将精良细做的“量身打造”变为粗制滥造的“快销品”。党建工作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并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党建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快销品”,而是结合实际工作认真雕琢的“高端定制”。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时常经受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重大风险和“国有企业低效论”“国有企业腐败论”等现实拷问,与之相伴生的还有部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虚化、淡化、边缘化、形式化问题。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四风”建设优良与否,决定了国有企业是否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党建工作不是即刻生效的“浓度烈酒”,而是文火慢熬的“秘制高汤”。不把握党建本质的党建活动难以发挥实效也注定走不长远,只有以内容为导向、以服务中心工作为出发点的党建工作,方能让党建的“触角”延伸至企业各项工作的“神经末梢”,让党建像血液一样循环于企业肌体的各个部位。加强党的领导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中,在做大做优做强国有经济中,坚持不负人民重托,为践行社会主义制度添砖加瓦。党建工作具有普遍性,不代表它是同一效应的复制粘贴,而是需紧密结合职工生产生活需要,找准工作重点、难点、薄弱点,对症下药,让其发挥作用、有所助益。

其次,深刻领会党建精神,层层传导压力不等于层层加重负担。确保党建制度落实离不开层层传导压力,严格规制党建链条,全面压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三级联系制度”组织示范效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工作既不能逐层简化弱化,又不能逐层复刻。在党建文件精神的学习领会、党建规章制度的具体认识呈现层层传达、层级学习的局面下,如何精准传达党建精神、针对性落实党建责任,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建精神是集中统一的,但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党建工作又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应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党建精神到具体实践的创造转化。党的建设强调全国一盘棋、规划全党一张图、构建信息一个网,在指标量化、数据化的过程中,各级平台竞相涌现,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指标也不尽相同。党建考核作为党要管党的重要体现,是夯实基层党建责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检验手段。恰当的考核内容、合理的考核方式、公正的考核结果对于党建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和正向放射效应。但是,目前个别企业将一些不合理的显性指标,如“积分打卡”“朋友圈打卡”,作为党建工作具体效果的量化标准;有的单位、部门则精心设计几百条党建细则作为党建考核的依据和重点,殊不知在极度量化、层层加码的过程中,党建工作正逐步丧失本色。不符合党建精神的党建活动要不得,莫让党建工作从联系群众的粘合剂、生产经营的催化剂演变为中心工作的阻隔器。

再次,保质组织党建活动,勿让党建形式成为“形式党建”的遮羞布。随着党建工作的高效推进,党建形式呈现出载体过分多样化、方式标新立异化、内容极度新潮化等诸多倾向,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企业党建“形式大于内容”“形式代替内容”等不良现象。党建形式作为辅助于内容呈现的方法、载体,虽然需要方式方法创新,但一味追求方式方法新奇,在内容承担者上耗时耗力,可能会导致创新党建形式演变为滥用党建形式的托辞,内容党建被“名目党建”所取代。毋庸置疑,“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为党建工作提供了便捷的存档方式、新颖的学习平台,是对以往党建形式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党建形式大受追捧,党建群、微信群、钉钉群、公众号大规模的过度使用成为党建工作的一大负担,为顺应潮流,耗费重金花式运用新载体包装旧内容的“新瓶装旧酒”现象层出不穷。一切不以内容为导向的党建形式,追本溯源都是“形式党建”的化身,党建形式被曲解、滥用的过程中,“形式党建”悄然滋生,这种现象需引起重视、引以为戒。本质上来说,党建形式是否服务于党建内容,成为党建形式与“形式党建”的重要分水岭,也是创新党建形式、拒绝“形式党建”的关键所在。

四、以群团组织为枢纽,打通党建在生产与生活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

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群团组织的特点开展党建工作,是党组织动员职工保质保量完成中心工作的重大创举和优势所在。纵观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群团组织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补充力量和后备军,在调动群众跟党走、坚定不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方面贡献卓著。伴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做好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还需以群团组织为纽带,借助以党建带群建的模式,使“党建+”贯穿社会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全过程,真正打通国有企业党建再生产领域与生活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

一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内在需要。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维持自身及其家人生产生活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劳动者培训教育的费用,这一议题直接关系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人民当家作主的落实,故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成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议题和必然要求。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学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有资本中劳动者实质的争论不断,时至今日仍未达成共识。无论是作为劳动力的劳动者还是未曾异化的劳动者,都有生产和再生产的需要,能否充分满足这一需要成为国有企业劳动者主体地位彰显与否的重要标志。“国有企业是体现公有制的实践载体”(10)孙世强、赵永强、雷铭:《公共需求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实践定位:一个比较的分析框架》,《当代经济研究》2019第1期。包含两层意蕴,既包含国有经济归全民所有,又包含与之相关的生产关系体现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就前者而言,国有企业的劳动者与私有企业的劳动者存在本质差异,国有企业的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归全民所有,不存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根本对立;对于后者,完善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要求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坚持国有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充分保障劳动者再生产所需的物质生产生活资料,切实保障劳动者生产和再生产的各项权益。在国有企业内部,需要以党建带动群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坚持党建指导生产经营和群团组织解决生活难题相结合,使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其维系生产经营和生活保障的纽带作用。在国有企业外部,发挥国有企业的示范作用,激励、引导其他微观经济主体为充分实现“劳动力”再生产贡献力量。

二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被打上“劳动力商品”的烙印,但究其具体内容又与“劳动力商品”有所不同,差异存在的原因之一正在于党建工作打通生产与生活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构筑现实渠道。一方面,国有企业中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不存在根本对立,劳动者获得劳动力价值的同时拥有共享价值的使用权,从根本上实现职工劳动者之间的平等地位,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奠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劳动关系的改善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为缔造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疏通平台。党建作为维系职工和国有企业经济主体的重要精神纽带,群团组织作为联系人民的桥梁,二者的政治职责、定位划分和工作侧重点存在差异,群团工作是党建工作在生活领域的补位。坚持党的政治建设、经济引领功能与群团组织的政治动员、政治教育作用齐头并进,坚持党的领导和发挥群团组织基层建设优势相结合,扩大党建工作的先进性、群团工作群众性之鲜明特质,合理调节可能存在的劳动者与自身、劳动者与劳动者、劳动者与社会相“异化”的状况,提高劳动者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三是解决社会治理问题的必要载体。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人民的要求不再是吃饱穿暖而是吃好穿好,意味着人民在重视生存需要的同时,将日益重视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11)根据需要的形式,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生存需要主要包含满足劳动者生活的物质生活资料、安全、健康及休息等,用以维持和延续生命;享受需要是指劳动者出于对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而产生的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集中体现在吃、住、行、用方面;发展需要指的是能够激发与释放劳动者潜能的需要,表现为劳动者渴望在文化、技术、修养等方面有所提高。。我们必须看到隐藏在这一转变背后的企业发展问题和社会治理问题,认识到国有企业在社会治理中的不可或缺地位及国有企业与社会治理所面临的困难、争议。目前,在国有企业内部,同工不同酬、劳动合同不规范、参保率低、劳动条件差等不合理用工现象仍然存在,社会治理问题表现为经济问题的社会化延伸。在部分关系民生的行业中,国有企业的退出与民营资本的进入,导致本应且能够由国有企业解决的社会治理问题未能得到解决,甚至进一步加剧了社会治理难题。这不意味着国有企业在社会治理问题上无所作为,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国有企业之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性,之于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成功的关键作用,国有企业必须在破解社会治理的症结难题上更有担当。工人阶级是党治国理政的阶级基础,能否解决工人阶级面临的生产生活难题、满足工人阶级的发展需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成效和水平,是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试金石。这就要求党建工作在围绕生产经营的痛点、难点、薄弱点展开的同时,及时回应职工日常生活的现实关切,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打通国有企业党建的“最后一公里”,直达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为解决社会治理问题贡献力量。

五、结语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党的建设成为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并在不同阶段表现为各具特色的时代内容。在与国有企业的深度融合中,党的建设呈现过“独领风骚”的高光时刻和“百花齐放”的生动场景,但也不乏一些地区和部门存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应付上级的“两张皮”与“假把式”。作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国有企业如何通过党建实现自身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有效衔接与协调互动,进而彰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这既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增长点,也是处于新发展阶段的国有企业以高质量党建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劳动者国有企业工作
致敬劳动者
劳动者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在云端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