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丽媛
(作者: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
小悦是一名高二女生,长相清秀。小悦小时候由爷爷奶奶抚养,父母陪伴少,也很少表扬她。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她看到有的学姐化妆很好看,于是开始化妆,每天早上她都化妆后才去上学。听到同学夸自己好看,小悦总是很欣喜。父母担心她化妆影响学习,多次劝说也没有什么效果,反而加剧了亲子矛盾。母亲为此很焦虑,于是经班主任找到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这是一例典型的从外在寻求认可的案例。小悦渴望交到朋友,很在乎同学对她的评价,于是想通过化妆提高自己的颜值,提升自我价值感。
从外界寻求他人的关注与认可的案例屡见不鲜。其实,所有“彰显个性”的行为,都隐藏着个体内心深深的渴望:渴望被关注与认可。如果我们能读懂孩子的心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青少年自我认同偏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存在自我认同偏差的孩子,自我价值感较低,而且会随着外界评价的变化而变化。孩子的内在被架空,“空心病”随之而来。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了解孩子的需求与渴望。
问题行为只是表面现象,孩子内心深层的渴望才是问题的根源。教师和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心平气和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向孩子说明问题行为给他人带来了哪些困扰。了解到孩子的心理之后,可以让孩子换一种他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渴求。
本案例中,小悦的渴求是赢得他人的认可,于是她的所有行为都想引人注意,她的问题行为很容易被理解。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孩子明白:要想与人建立联结,赢得他人认可,不一定通过化妆来实现,可以用善良、热情、真诚、乐于助人、幽默谈吐等获得友谊。
2.从问题中寻找资源。问题的表面是问题,背面就是资源。当我们看到问题背后的资源时,孩子的生命力就会被调动起来,就会给孩子赋能,增强其自我价值感。
比如,小悦爱化妆这个问题隐藏的资源是她具有爱美之心。教师和家长可以和她讲讲美的含义,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帮她明确什么样的美才能持久。此外,小悦害怕失去友情,可以看出她内在的资源是想与人友好相处,合群的愿望比较强烈。
针对小悦的情况,我们可以建议小悦的父母多看到她做得好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使她在家庭中获得安全感。只有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她,给她坚实的臂膀可以随时依靠,她才能得到心理支持。同时,我们还要告诉小悦友情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3.接纳、包容孩子。我们如何看待、怎么理解孩子的问题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只看到问题,自然会觉得孩子一无是处;如果我们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就能接纳孩子的所有问题,并尝试着去欣赏他、包容他。我们应允许孩子出现问题,同理孩子的情绪,让他的情绪得到流动,也让孩子得到理解与尊重。
总之,只有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渴望与期待,挖掘孩子的生命资源,让孩子的内心变得丰实充盈,才能有效避免青少年自我认同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