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昱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6)
目前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正在逐渐普及,专业结构及发展也在日趋完善。艺术学理论学科能够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由于公共艺术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造型方式的实操知识,需要对空间造型艺术有所了解,并通过多种的空间艺术的方式应用于空间造型方面。因此,艺术学理论学科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作型,还有很多的可能性,被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领域和公共艺术创作、设计、研究、出版等方面。艺术学由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并升格为“学科门类”,是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的一级学科,要关注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定位及内涵,深度认识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专业性内容,以艺术原理、共性规律为指引和依归,培育专业艺术人才,更好地促进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艺术学理论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学科范畴,体现其独特的学科内涵和外延,它是对艺术进行宏观、综合、整体性的专门学问,体现出理论性和学术性。
艺术学理论学科主要探讨和研究艺术本体及其特质、艺术形态及其符号、艺术创造及其生产、艺术源起与发展、艺术交流与传播、艺术批评与接受、艺术消费与管理等内容,包涵和覆盖了各艺术门类的艺术现象、实践和规律,体现出由具体、可感的艺术现象抽象提炼而来的本质,是在各类艺术门类创作、设计、实践活动中归纳而成的共性特征。
艺术学理论学科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改变自身的研究方向,形成了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管理、艺术跨学科研究等五个学科方向,体现出时代性和发展性,以更好地适应文化产业的需求。
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艺术教育要彰显自身的“中国特色”,必须要挖掘、开发和利用我国独特的艺术思维传统和艺术发展史,基于中国哲学基础和历史传统,而不能过分推崇西方艺术理论和思维方式,要建构属于艺术学理论学科自己的独特学科体系,更好地解决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艺术教育问题。
在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艺术教育中,存在将特殊性与一般性混为一谈的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学理论学科是对艺术一般性、普遍性问题的综合研究,而具体艺术门类则是聚焦于具体、个别的门类艺术的特殊性问题。一些人片面地认为学习了门类艺术就可以进行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这显然是不够准确的。
一些人重视对艺术门类创作实践,而忽略对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研究,过分注重艺术门类实践创作,而缺乏对艺术学理论学科知识的梳理和创新,在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持续研究方面表现出淡化或弱化的问题,导致难以深入持续地开展艺术学理论研究,缺乏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
艺术史研究是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关键内容,通过对艺术史的研究可以较好地开阔学习者的视野,为理论研究、艺术批评与接受提供真实、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经验,而当前有许多人缺乏对艺术史的研究,没有在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下进行深化和拓展,没有从艺术整体、一般性的视角进行统筹考量和评判,仅仅是对不同门类艺术的简单罗列和堆砌,表现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短视现象和问题,难以真正把握一个时期的艺术真实状态。
为了更好地掌握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学科特点,以及更好地认识艺术学理论学科是研究艺术的一般性问题和普遍性规律的学科,不能片面地认为掌握具体门类艺术就是学好艺术学理论学科,而要将具体门类艺术融入到艺术学理论研究之中,通过凝练和归纳总结,由个性特点总结出共性规律,研究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特色发展道路,基于学校自身基础条件和教学风格,设置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二级学科,更好地促进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个性化、特色化艺术教育。
要加强艺术学理论学科团体队伍的构建,侧重于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人员对艺术理论研究素养不足的现象,不断强化艺术学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要使其树立艺术学理论研究的观念,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自己的艺术学理论素养和知识,不能以短浅的视角进行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克服自身在艺术学理论研究方面的“短板”,深入探触到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基础理论部分,以更为开阔、更加深入的视角研究艺术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以更好地推动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和深化。
艺术学理论学科突破了之前分门别类的阶段,转型升级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因而大部分艺术学理论研究者都是“半路出家”,他们皆出自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具体门类艺术,对于具体门类艺术的实践经验相对丰富,然而对于艺术学理论学科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背景却相对单一,缺乏艺术学理论学科所要求的整体性、综合性。因而要思考如何培养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研究生,满足艺术学理论学科所倡导的教育平衡。
1.深入认知艺术学理论学科。要使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生明晰其理论思维系统,使之成为艺术理论学科的根本条件和前提,充分意识到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能够“打通”具体的各门类艺术学科教育,从综合、宏观、整体的视角进行艺术学理论研究,这就要求艺术学理论研究生要以综合、宏观、整体的研究视野,通融相关文献资料,提炼和概括具体各门类艺术,打通具体各门类艺术之间的界限,并且还要学会合理运用不同门类下属的艺术形态,诸如:油画、版画、国画、书法、声乐等,使之成为艺术学理论学术研究的素材。
2.突显艺术学理论学科艺术教育的文化整体感。在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艺术教育之中,要充分认识到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人文学科属性,要能够从“人”的视角探讨和研究各种与“人”相关的艺术活动、现象和实践,从“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和审美等不同层面,体会其中内蕴的文化同一性,感知一定时期艺术所具有的文化整体性,转变单一化的艺术教育教学方式,彰显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人文力量,较好地保证艺术学理论学科艺术教育的平衡。
基于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目的,必须抓住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艺术教育的联结和融通导向,培育艺术学理论学科专业人才,摆脱之前单一化、“点状”的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规划和设置艺术学理论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线状”的、综合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认识艺术的共性特点和规律,促进艺术学理论研究的良性循环。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与张道一先生提出的“艺术学研究经纬关系”相契合,在他所倡导的“以艺术的整体共性特征为经、以具体门类艺术为纬”的“经纬关系”中,可以看到我国艺术学理论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思路。
在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艺术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中,要以综合、整体、宏观的视角,联结和融通各门各类的艺术形式,要将艺术学理论学科与音乐、美术、舞蹈等门类艺术相链接和融通,转变之前门类艺术过分细化和分解的现象,培育研究者对艺术学理论的完整性认知和体悟,使艺术学理论学科与各门类艺术相整合联结,如:行为艺术与美术、舞蹈形体艺术相联结;歌唱艺术与绘画、书法艺术相联结,体现出不同艺术要素之间相互对话、融合的状态,并逐渐形成新的属性和意象,将其融入到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使之成为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的重要思维方法。
在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艺术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不断积累门类艺术的实践经验,要从音乐、美术、舞蹈“艺术三大块”的艺术门类入手,积累和精通其艺术特点和风格,从中加以提炼、总结和归纳,把握各种门类艺术的本质、共性规律,较好地实现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包容性和综合性。
要培养艺术学理论研究者的学术态度,明确治学精神和观念,要做到立志、审己、明势、虚静、耐苦,以坚定的学术态度和学术自觉,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树立只管耕耘、莫问收获的学术信念,立足于中国自己的文化基础,形成跨视域研究的学术意识,培养自己的学识前瞻性,辨识和区分中西方文化艺术观念的异同之处,提升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文化高度和自觉性。
在传统的艺术学教育中,不同门类人才培养相互联系较少,导致艺术“通才”相对匮乏,这严重影响到我们对本民族艺术总体特征的表述与呈现,也妨碍了新的艺术语言的产生。在这种背景下,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亟须加强,并且要打通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壁垒,形成宏观的艺术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对艺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培养途径与可能。我们要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尽快建立多学科视角的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整合跨学科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高层次创新型艺术人才。
综上所述,艺术学理论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本质和特点,要清晰地对艺术学理论学科进行定位和认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与探究,找出不足的地方,并且努力地探讨和思考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艺术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整体、宏观、综合的角度加强对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研究,突显艺术理论学科的系统性和融合性,有效地提高艺术学理论学科与其他艺术领域进行对话与互动,在学术规范、学术范式、学术方法上释放属于自己的潜力,为国家培育高层次的专业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