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英语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2021-12-28 20:19孙晓安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医学课程思政

孙晓安,陈 健,张 轶

(皖南医学院 公共基础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为此,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不断提升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其它各类课程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体现其中“课程思政元素”,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全面育人。

“医学英语”课程是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人文类必修课。如何开发利用“医学英语”中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找寻到“医学英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着力点,消除两者间的脱节现象,以培育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等无疑是目前“医学英语”教学亟待思考与化解的理论与实践难题。

一、医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内涵及实施必要性

医学英语作为医学院校一门关键性的人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发挥其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医学院校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环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医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内涵

赵继伟指出:“‘课程思政’旨在挖掘和发挥专业课、通识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功能,是‘大思政’理念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和呈现。”[2]这里的“大思政”概念是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所有社会事物或社会实践活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渗透性和隐蔽性,两者旨在多方面挖掘思政元素,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

由此可见,“课程思政”的内涵融合了“大思政”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两大概念。其提出是为了突破思政教育的“独岛”瓶颈,解决思政课与其它课程间长期存在的“两张皮”问题。充分贯彻“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开发利用相关课程的思政资源,发挥其中的思政育人作用。因此,医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即可理解为: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依托、借助医学英语教学活动,在发挥该课程知识体系教育作用的同时,又拓展其中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体现其立德树人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而使其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与其它专业课、通识课构建“大思政”格局,汇聚教育合力。

(二)医学英语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这门课程是以英语语言为依托,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类课程之一。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侧重传授、讲解与医学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一部分教师尽管有意识利用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其“立德树人” 功能,但大多数只是浅尝辄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显现不足。究其原因,医学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医学英语课程应突出其课程的知识性和实用性,从而忽略了此课程的德育作用。

现代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治疗理念和治疗手段日新月异。然而,与之伴随是医疗卫生领域的功利主义、技术崇拜、工具理性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持续存在表现出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精神和医学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密不可分。医学出现与发展的目的就是对生命负责,就是无条件地、不计利益地救死扶伤,挽救和捍卫人的自然生命,展现出无私、博爱、仁慈等诸多人性光辉与人文精神。然而,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人类的精神世界受到了与物质利益有关的现实社会生活的强烈冲击,医学、医生需要具备的人文关怀精神也逐渐受到了侵蚀。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那样:“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3]概言之,物质利益、功利主义让医学、医生不再只是信奉生命至上,只是关心人的生命与健康。除此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治疗手段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医学领域的技术崇拜,工具理性、科技至上主义在医学界日渐被奉为圭臬。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们开始忽视医学的人文成分,医学逐渐演变为或是等同于冷冰冰的药物和仪器,与人文关怀、人文精神渐行渐远。事实上,“无论技术如何飙升,人道原则、人本立场、人性光芒永远是医学的价值皈依与医学家的职业操守”[4]。所以,如果人类社会继续从技术主义的角度看待医学,那么就无法正确处理好医学与社会、技术与人性、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医学界已经认识到人文缺失的问题,正在由生物医学范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范式转型,认识疾病的方式也从单一的生理学层面转变为从生物、心理和社会层面,力求建立医学伦理新秩序与新思维。然而,要真正实现这一转变,在大学阶段,发掘相关课程的人文精神与德育功能,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他们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便显得至为关键、尤为重要。

人文类课程是帮助医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弘扬人文精神、倡导人文关怀的最佳载体。医学英语作为一门与专业医学知识相关的人文类课程,不仅有助于实现医学的人文回归,也有助于借鉴国外医学人文领域的有益成果。 因此,基于当前医学英语课程重知识、轻德育,重实用、轻人文的现实,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在医学英语的教学中凸显人文关怀,挖掘思政元素,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将医学英语和“课程思政”紧密结合,便成为医学英语教学研究中亟需解决的命题。

二、“课程思政”融入医学英语的着力点

医学英语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具有强烈的现实需要,既有体现医学英语课程自身特色的内在需要,也有弘扬医学人文精神的外在要求。针对当前两者间的脱节问题,从宏观层面看,教材、教师以及制度无疑是将两者紧密黏合的着力点。

(一)教材是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英语的重要阵地

体现着思政元素的医学英语教材在两者的融合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医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教材编写的理念、体系和重难点各异,但整体而言没有很好地体现“课程思政”理念与元素。因此,医学英语的教材建设必须得以加强,教材编订者要在教材编写的理念制定、体系设计和重难点分配等方面应体现“课程思政”元素,在教材中增加人文知识,弘扬人文精神,倡导人文关怀,实现价值引领。概言之,医学英语教材建设必须创造性地将知识体系和育人理念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在满足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需要的同时,培养医学生的政治素养、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实现全方位育人。

(二)教师是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英语的关键因素

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是由教师的育人意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决定的。因此,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需要提高全体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和内涵的认知水平,提高他们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能力。针对当前医学英语课程体现“思政”元素不够充分的现象,医学英语教师必须树立牢固的“立德树人”意识,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并完善教学艺术。首先,医学英语教师必须要增强立德树人的意识,肩负起全面育人的职责。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通过不同渠道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研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不只是教书匠,更是学生的思想引路人。为此,教师还要努力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医学人文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其次,教师要积极转变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思想导航、价值引领的传统教学理念。具体来说,教师应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在传授与医学相关的语言知识与技能之外,有意识地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塑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完善教学艺术,充分挖掘医学英语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将思想道德教育自然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增强医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说服力,避免生搬硬套、刻意嫁接。

(三)制度是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英语的核心保障

常态化且行之有效的制度是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英语的核心保障。医学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顶层制度设计予以统筹规划,旨在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树立与强化医学英语“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确保在学科建设、课堂运行和教学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制度设计者在医学英语课程建设、组织、评价过程中,要发挥与增强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着力形成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教学指南、大纲和规范,从而“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平台、成效以及评价等环节明确育人要求”[5]。其中,在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方面,高校相关部门要积极建设体现“课程思政”的医学英语金课,充分鼓励与动员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践,并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在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中,需要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参数,从而使德育元素成为医学英语课程评价标准的重要内容。

三、“课程思政”融入医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

教材、教师与制度是“课程思政”融入医学英语的宏观切入点。然而,要将“课程思政”与医学英语有机融合落实于实处,医学英语还需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6]的基础上,从教学层面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改革。具体来说,医学英语教学实践应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导向,明确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并借助信息技术从微观层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医学英语教学的同向同行,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政治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

(一)明确医学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目标

医学生的课程必须强调医学精神。医学精神理应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体。科学精神指的是在诊疗技术和医学仪器方面的求真务实、实践创新和精益求精,人文精神则是指以病人为本的精神,强调一切从人性出发,凸显在医疗过程中对人的关怀、爱护和尊重。科学精神促使着医学不断进步和完善,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实现,而人文精神则指引和激励着人们去探索科学精神,让科学的发展最终服务人类。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真正的医学精神。

医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医学精神。如上所述,医学精神包括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然而,当前医学英语教学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与医学精神中的科学精神。为此,医学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目标要彰显对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医学英语教学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要有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等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在政治素养层面,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正能量,倡导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文素养层面,要在充分学习、比较、借鉴中西方文化差异、优势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化学识、高尚的审美趣味、豁达的生活态度、辩证的哲学思维等;在职业素养层面,要善于借助相关事例、结合本校特色,继承与弘扬精医、尚德、无私、仁爱的职业素养,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

(二)优化蕴含思政元素的医学英语教学方案

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医学英语教师在每次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外,在具体教学设计中还应结合实际情况着力挖掘思政要素,把该课程思想引领的目标切实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

比如,在医学英语的医学史部分,课文内容是西方医学的发展史。在讲解这个部分的时候,教师的教学内容就不仅仅包含西医发展的阶段、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还应该在教学中拓展到中医的发展史,并设计对比中西医不同发展历史的课堂活动。通过学习和讨论,学生需要认识到中西医不是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因而,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一味地崇尚西方医学,一定要客观看待中西医的不同与差异,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选择以屠呦呦女士为例,讲述她创造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治疗疟疾的先进事迹。屠呦呦从1968年开始研究抗疟中药。她受到中华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素的提取上。最终于1971年,屠呦呦和她的项目团队在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后,终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向世人验证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了100%。青蒿素的成功提取与推广使得全球600万人脱离了疟疾的魔掌,也使屠呦呦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的先进事迹无疑增强了中国科学家们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和传统医学的信心。由此不难看出,在医学英语教学方案中融入类似屠呦呦的事例,将有助于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他们的医学人文精神,发挥该课程潜移默化的“立德树人”功效。

(三)借助新技术提升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活跃医学英语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他们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让医学英语的“课程思政”目标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当代医学英语综合教程II——关注健康》的第九单元药物安全(Medication Safety)为例,教师可以运用移动学习平台实现教学的信息化来提升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首先,学生加入教师创建的班课后,在移动学习平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学习任务,如观看相关视频、阅读相关图书、PPT等。第二步,学生按照教师的分组安排,根据本单元药物安全的内容选择相关话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查找资料,并就药物安全问题的不同方面展开小组讨论,比如家庭用药安全、假药劣药问题、对待新药的态度问题等等,从而为课堂汇报做足前期准备。第三步,教师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以学生为主讲人,让他们汇报课前阅读和准备的材料。第四步,在课堂汇报结束后,教师结合书中关于万络副作用的文章,引导学生从各自专业的角度给正在服用万络的病人一到两条建议,并将学生在移动学习平台发表的观点投放至教室大屏幕,让所有学生均能看到别人的观点。最后,教师让学生从药物研制人员、药物销售人员、药物监管人员、医生、病人、病人家属等不同角色反思药品安全问题,分组拍摄相关情景的短片或者展开相关话题的辩论赛,将照片或视频上传至移动学习平台。

通过上述五个步骤,我们不难发现,信息化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他们除了学习语言和技能外,还必须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表达观点,从而切实发挥了医学英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说明借助现代新技术所达至的教学效果,现将学生从不同角色的角度反思药品安全的学习心得予以呈现。一是从药物研制人员角度,学生能切身感受到他们开发新药为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选择,从客观上说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但是也具有潜在的风险。对此,学生指出药物研制人员不应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唯有将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才可能最大程度地确保药物安全。二是从医生的角度,学生认为医生作为病人接触药物的一个重要来源,一定要以病人为本,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和经济状况合理合情用药,严守职业道德底线,不乱开药,不过渡用药。三是从药物监管者的角度,学生强调从药物的研发到药物的使用,药物监管者均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如此才能保障用药安全。以上这些观点不是教师强行给学生灌输的,而是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后得出的。由此可以看出,将现代新技术应用于医学英语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有助于医学生自发地汲取该课程中的“思政”养分,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融合了“大思政”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两大概念。医学英语的“课程思政”通过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促使该课程成为医学院校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一环。医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改革,宏观层面需要从教材、教师以及制度三个方面着力,微观层面则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案以及采用现代新技术的方式。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医学英语教学既有体现医学英语课程自身特色的内在需要,也有弘扬医学人文精神的外在要求。医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改革的有效探索无疑有助于发掘和运用医学英语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助于发挥该课程的“立德树人”作用,提升医学生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医学课程思政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