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2021-12-28 19:37毛姝敏
南方论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党史精神思想

毛姝敏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119)

一、党史学习的意义及内涵

(一)党史学习的背景和意义

“四史”学习是党面向全社会提出的学习任务,其中的党史学习更是重中之重。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公开论述了学习党史的深远意义和内涵要求,习近平在这次大会上的讲话把党史学习的要求提升了一个高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和学史力行是党对全党同志的目标,这也充分表明了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党史学习是我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和党永葆生机的必然要求,党史学习对于党的理论创新和政治实践都有重要意义。”[4]

(二)党史学习的内涵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从孕育到壮大的峥嵘往昔,既包括了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奋斗奋进的光辉历程,又包含了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曲折失误。党史学习究竟学习什么?在我看来,我们主要学习的有三个方面。第一,学本真岁月,这是党史学习的第一要义。铭记历史、明史鉴今是学习历史的应有之义,我们理应在史料专著中理清党的孕育、形成、发展、壮大和成熟的各个阶段,回顾党的真实历程,牢记初心和使命的同时认清当下局势。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艰苦斗争中,建设于长期的社会主义的探索,带领人民让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大飞跃。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新时代,虽然社会领域发生诸多变革和成就,但是我国的国情状况和历史发展阶段并没有改变。[5]第二,学英模先烈,这是党史学习的关键一环。群众史观告诉我们,历史是人民的合力铸就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民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党波澜壮阔的历史是曲折的,其中孕育出一大批英雄人物,铁肩担道义、精神启后人的李大钊、陈独秀,胸怀天下、为国为民的毛泽东、周恩来,抗美援朝时浴血奋战、与敌搏斗的黄继光、邱少云,建造两弹一星时夜以继日、艰苦奋斗的钱学森、邓稼先,以及当今在各个平凡岗位不断奋斗的英雄人物,比如,返乡扶贫,奉献青春的90后大学生黄文秀、扫雷引爆,冲锋在前的杜富国,生活中还有许多普通人在为党的生动历史添上一抹亮色,我们要努力学习这些英模人物的光荣事迹,在他们的故事中获得成长。第三,学精神情怀,这是党史学习的内在核心。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锻造出的伟大精神,这是我们应该透过英模事迹的表面要学习的本质。党建设和发展的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精神情怀,不同的精神也反映着党的不凡历程。例如,伟大精神的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和抗疫精神等等。

构成党史的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优秀党员事迹、一组组详实生动的数据记录和一种种鼓舞人心的伟大精神,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在要求,其中,最要紧的是在党史学习中汲取精神力量。精神情怀的培养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新时代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喜忧并存。

二、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

“意识形态是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感觉,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3]意识形态本质上反映执政党的性质,中国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动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中国把这些思想理论当作国家建设和发布政策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的划分标准虽然不同,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共性:第一,意识形态坚定的阶级性。意识形态理论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威望而积极宣传的理论和思想体系,意识形态斗争和建设也是为巩固国家政权,争夺主流精神阵地,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批判的哲学”。[1]第二,意识形态具有科学性。它作为一种可以普遍传播的理论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是正确价值观的体现。第三,意识形态的批判性。这一点与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有关,阶级意识存在对立,因此社会中出现了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意识形态有可借鉴的地方,但也不免存在某些思想误解和社会歪曲。第四,意识形态的建设性。科学的、主流的意识形态不会主动进入人们的头脑中,它需要政党以某种教育、宣传活动灌输给工人,意识形态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重要任务。

(二)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就

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方面,意识形态理论在不断丰富。官方的意识形态理论开始面向大众,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接受乃至认可。非官方意识形态理论也拥有发言表态的空间。思想阵地的交锋呈现着欣欣向荣、万紫千红的景象,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总是在辩论和时间的考验中焕发活力生机。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实践取得显著成效。意识形态体系逐渐健全,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制度日益完备。我们党坚持“四个自信”,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不断加强意识形态人才队伍建设。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主体构成、传媒途径和人们的思维方式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因此,在新时代,意识形态的概念也在时代化,意识形态在动态演进中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更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意识形态的多元化的确给社会增添了一些各有特色的烟火气息,但同时在思想和行为中也表现出一些相应的社会问题亟待我们关注和解决。

(三)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问题

多元的意识形态理论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作为一个民主国家,社会不得不承认思想的多样性,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政治多极化趋势明显,中西方文化频繁交流,思想和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在主流话语权争夺上也更复杂,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各种社会思潮在学术和意识形态领域迅速传播与渗透,思想领域出现了信仰与主义之争,这样的争论会引发思想上的混乱。1.盛行的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宣扬“自由化”,认为自由是不受专制支配的,因此,新自由主义者认为福利国家损害了人的自由,新自由主义极大推崇私有制、反对公有制,主张完全的市场化。2.流变的民主社会主义。现今的民主社会主义,并不是从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演化而来的当初的民主社会主义,而是一种变质的、企图另立山头的思想,因为它主张取消共产党的一元领导地位,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实行民主制度,民主社会党声称要把各种教会、宗教团体和民族团体看作是国家社会值得欢迎的伙伴,民主社会主义认为各种思想是一律平等,不能搞精神垄断,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意识形态多元化。3.以偏概全的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是认识论上的问题,这种看待历史的观点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和人生价值的看法,认识问题,不能陷入唯心主义的局限,孤立而静止地看待问题,分不清事件的现象和本质、主流与支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历史与逻辑的区别,通过否定个别现象而否认本质和内在规律。

这些所谓“主义”归根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可以迷惑和欺骗大众的学术思想,它不可避免地夸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性,严重威胁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也就威胁到民众对政党和国家制度的认同和承认,思想防线是关键。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和社会主义的原则不动摇,努力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要坚定地给予这种所谓“主义”以回击,立场坚定地反对这些有失偏颇的“主义”。诸如此类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还有很多,都或多或少地对国民的社会思潮产生影响,意识形态的多元性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思想的偏差和西化思想的渗透,却动摇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引发了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上的社会矛盾。

意识形态在思想上的混乱映射在现实生活中会积累弊病。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从意识形态的构成来看,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中介和客体,都存在一些客观的问题。第一,党员干部是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坚力量,但如今某些党员干部的作风、纪律屡次出现问题,这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威信。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也就是国家机关和领导人,国家机制和领导人的官僚化作风严重,国家层级设置分明,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存在相互包庇和勾结的情况,权钱交易泛滥,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在行政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够民主、透明的问题。第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中介系统,也就是新闻媒体,新闻媒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耳朵,应该反映主流意识形态,宣扬正能量,但目前的媒体反映的意识形态多元,甚至混乱,媒介沟通的渠道狭窄,不能更好地反映民意,导致民众信仰的缺失,面对着全球化的挑战,意识形态的渗透和西方的和平演变更加剧了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紧迫性。某些新闻媒介的快速更新换代,偏重社会新闻的时效性,但忽略了它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扰乱了社会公众的关注重心和社会秩序的平稳运行,许多标题党为了吸引眼球,不惜改变因果甚至事实的真相,只为媒体的点击率制造噱头而哗众取宠。许多自由媒体人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不切实际的言论,引发了舆论骂战,凡此种种,都在考验人性。第三,社会正在转型,受到功利思想和享乐主义的影响,民众缺乏国家情怀和政治能力,过度注重物质利益的满足,而在精神上忽略对科学价值观的培养。人民群众是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客体,意识形态是否被人民理解接受和普遍认可,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意识形态建设不能搞一言堂,但也绝对不能成为无限多面体,对于意识形态的混战和分歧,普通民众的意识形态观念不高,对这个问题的了解和思考可以说少之又少,更不要说有没有意识形态建设的国民素质和话语权自由。

三、党史学习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我们在学习党史、追忆历史中汲取的建设经验和精神养料,对于意识形态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发人深省的启示。

(一)党史中兴衰成败的事迹经验告诫我们,新时代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应遵循的理论原则如下:

1.坚定科学性,维护人民性。科学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可以用精确的数据来指定的,在这里,所谓科学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上层建筑,它不仅要自觉反映经济基础,而且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为国家政权保驾护航。当代中国的科学性意识形态主要指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意识形态建设不能随波逐流,要坚定信仰,积极倡导主流意识形态的培养,对其他意识形态的不良影响防微杜渐。”[8]只有这样,意识形态才能发挥其凝聚力的强大粘合作用,使人民普遍认同和依靠它,使政党的地位得到巩固。意识形态要遵循人民本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关注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强大的人民力量打赢了这次疫情阻击战,这些都证明了切实关注人民群众的真实利益才是维护政党意识形态的基础。

2.尊重多元化,适应时代性。意识形态的多元性使意识形态建设更有活力。我们通常认为,人们遵从和认同某一主导意识形态,可以消除冲突,维护集团共同利益,这种积极作用是不能被否定的。这就是国家没有限制人们和社会的意识形态,还允许其他显性和复杂的意识形态存在的原因,就是要我们承认差异。我曾在书中看到这样的观点:“实现和谐的主要希望在于承认我们身份的多重性。”[2]我们说一个人如果局限于某种身份,他往往会在这种身份中偏执甚至暴力,单一性身份易受到唆使导致社会暴动。意识形态建设要具有包容性,也就是要缩小差异,增加沟通,求同存异。包容并不是一味地放纵和放弃原来的意识形态,而是要扩大接受度和认同度,在不同的意识形态领域积极沟通,吸收和接纳符合我们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理论,使我们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有更强的生命力。十九大以来,我们积极适应科技发展和海量信息的新形势,意识形态的内容和形式要顺应时代变化,积极推动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尊重和协调好多元思想和文化,才能不陷入教条,开出思想之花。

3.注重实践性,关注条件性。意识形态建设要实事求是,务实求真是最重要的原则。要承认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不仅要关注意识形态的现实状况,还要憧憬着未来的共同理想,只有把握现实和理想的统一,才能以实践为导向,以理想为目标。意识形态构建是多方面条件的综合,不仅仅是理论思想,还要更多的付诸实践和行动,意识形态从之前的“信不信”到如今的“如何信”,对于意识形态的构建给当代高校教师和青年学子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识形态的选择要尊重条件,结合国内外情况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例如,中国共产党关注西学东渐的影响和民族意识的醒悟。意识形态的内容和方式随着国家和政党更迭变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思潮的影响,不同时期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工作和重视程度可能不同,但不代表意识形态建设不重要,正好相反,意识形态的构建对于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的思想安全了,其行动才不会威胁到他人和社会。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只有国民整个群体的思想防线筑牢了,民族和国家的根基才稳固。

(二)党史学习中感人至深的精神情怀鼓舞我们: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应在实际行动中落实落细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境,我们究竟该如何搞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明确国家的意义。国家作为一种机器要为人民服务,国家作为一种公共机构要去分配物质资料和人员,国家作为一种国家机器,不是压榨他人的刑具,而应该发挥好其疏通民意,上传下达的职能,建设高效灵活,服务亲民的政府和培养严格高效、廉洁奉公的公家机关工作人员。然后,国家意识形态要被人认同,就要靠实实在在的福利,惠民才有认可。打造阳光透明公开的服务环境和政务渠道,就要加强民主监督,坚持以人为本。第二,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喉舌是新闻媒体,拓宽媒体的受众和渠道,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才是关键所在。传统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和舆论热情,也启示我们与时俱进,运用好新媒体的力量,关注网络意识形态的阵地构建。第三,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最重要的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断求真务实,增强对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度,要清除精神污染和精神毒瘤,就要放手让其与真理辩驳,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同时要警惕在争论中意识形态的过度自由化,这种意识形态建设不是“思想专制”,而是要坚持主导意识形态的推进和体现民主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统一。

四、小结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正如党史学习一样,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力求知行合一。认真了解党史,可以从党史学习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党的使命目标;认真学习党史,能够在党史学习中把握历史经验;认真学习党史,可以在党史学习中带来精神动力。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对各种冲击。党史学习是学习真实可靠的历史,意识形态建设也要实事求是。党史学习的要求也很有针对性,党和国家对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民有不同的要求,2021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中,对党员干部、高校学生、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普通大众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细则。意识形态建设也要有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的主客体和不同的传播渠道,有层次、有偏重地进行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党史学习为的是通过理论学习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和格局,只有视野开阔、思想通透,才能拥有历史思维,才能够抓住事物的要害、把握事物的规律,才能在充满变数和复杂的世界中找准方位、做出正确的抉择,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如果只知党史,而不去行动,也就必不成大格局,真正的认同和感知在于内心,必须达到知与行的融合,把党史相关的理论学习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行动结合起来。在党史学习中,只有把握党史中的真善美,积极调整其他非主导意识形态的反渗透,才能发展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在社会中的现实力量,维护和巩固好国家主权。人只有保持思想状态的健康,才能保证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身体各器官才能正常运转,意识形态建设、党和国家治理更是如此。

猜你喜欢
党史精神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虎虎生威见精神
第一次学党史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思想与“剑”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