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 朱 蕾
高校学生党建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学生党支部把“审美化”理念引入学生党课教育,以音频党课、短视频党课、音乐党课、纪念册党课、情景剧党课、电影党课等六大审美化党课形式促进审美主体激发,加强审美思维培育,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效性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对于党课品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他们提出党课也是一门艺术,要求党课教育有思想、有内容、有形式,党课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理论,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洗礼与审美体验。从审美化的角度出发,搭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审美场和审美心理场,有助于在审美愉悦中实现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教育目的,提升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审美”是一种重要的主观心理活动,是一种人类高级的特有行为。“审美教育”是指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等)进行审美转化,将党课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党性和艺术性高度有机融合,使党课教育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1],“审美化党课”正是“审美教育”在党课中的具体运用。
目前,国内在“审美化党课”这块比较领先的是多所上海高校开展的“艺术党课”,比如上海理工大学利用舞台剧、情景剧、朗诵、演讲等多种表现形式开讲的“新时代·中国说”主题艺术党课;上海戏剧学院推出的“永怀初心使命,坚定文化自信”戏剧党课;上海音乐学院推出的“不忘初心,培根铸魂”音乐党课;华东理工大学组织的“三行情诗—献给我的祖国”朗诵活动等等,通过“艺术+党建”模式,打造了一批内涵丰富、生动鲜活、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党课,既擦亮了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红色文化品牌,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还推进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探索。
在汲取典型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学生党支部不断扎实做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审美化党课”这一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通过音频党课、短视频党课、音乐党课、纪念册党课、情景剧党课、电影党课等六大形式的组织活动和实践载体,开展富有特色、富有成效的审美化党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
利用喜马拉雅FM,药学院学生党支部成功打造了“红色驿站”音频党课,该音频党课平台重点建设了五大板块:理论观点、高层声音、要闻速递、党员风采、时代风范,并保持常态化管理,确保每日一人,每日一录。特色培育了两大板块:知行合一、节日特辑,坚持“一节点,一录制”,平台建设两年来,共发布近200个作品、吸纳近1000名粉丝、百余条评论、播放量高达1万余次,逐步形成了党建与专业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工作深度融合、同向同行、共同提升的良好机制。通过广播、软件的录制和收听,学生党员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党员教育全面覆盖、高效渗透,影响更加广泛。
利用抖音短视频,药学院学生党支部创新性打造“党事维C”短视频党课,该党课平台充分利用短视频可视化、冲击力强、传播范围广的优势,围绕党建工作制作出主题聚而精,切入点小而巧,架构简而清的微型党课,重点搭建两大板块:“药你说”和“缤纷党日”,特色启动“One Day一直播”,自2019年4月份正式上线以来,已发布作品40部,吸纳粉丝607人,获赞3902个,点击量突破4万余次,短视频党课通过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将严肃话题幽默化,在不过度娱乐化的前提和基础上,真正让党建工作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实现了多平台同频共振,传播正能量。
用音乐上党课,用艺术讲政治,这种以高雅艺术进校园为载体的审美化党课形式在高校中深受广大学生党员的喜爱。近年来,药学院学生党支部以重大事件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音乐党课,其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音乐主题党课中,《红旗颂》《保卫黄河》等红色歌曲让在场的学生党员们重温了红色经典,汲取了前行动力;庆祝祖国70华诞的《我和我的祖国》音乐主题快闪中,药学院学生党支部70、80、90后教师党员代表携手00后学生党员倾情演绎,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向祖国母亲表达祝福;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系列音乐党课中,四十年全景式的音乐回眸,激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纪念册是为了纪念特殊事件,而将此事各类信息统筹装订在一起,并且图文并茂地展示当时状况的画册,既是岁月的写真,记忆的回顾,也是情感的酝酿天地。为引导学生在回顾祖国70年发展变化历程中不断增强对党的忠诚和信仰,对国家的自豪和热爱,进一步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药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独家时光纪念册”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在前期寻访老党员、采集历史记忆(文化留存)以及研讨活动方案的基础上,以学生党员的视角讲述属于他们自己的家族记忆和历史变迁,以“真人”、“真事”表达“真情”,最终汇编、制作成电子书籍《独家时光纪念册》,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大力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激情,真正地将形式之“新”转变成内容之“新”,精神内核之“新”。
情景互动这一创新形式不仅可以让党课“活”起来,还可以让党员教育管理春风化雨入脑入心。2017年,以反腐倡廉这个时代主题为创作背景与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爆了整个中国,在高校中也掀起了追剧的热潮。药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在充分的前期研讨的基础上开展了一次“审美化”的“特殊”党课,颠覆了以往的主客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主动性呈现多样的党课。该党课共分为五个环节:宣读入党誓词、主题教育情景剧《人民的名义》、相声《说说党员的先进性》、合唱《人民的名义》、自白《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该堂“特殊”的党课于7月1日当天“开讲”,谨以此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同时也是对广大同学的一次精神洗礼。
“电影党课”将影片放映与党课宣讲进行融合,其直观性又使党课内容更为丰满,更容易被记住与传播。基于此,药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红色电影展播周”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党员观看新时代的“红色电影”,创意新颖的《痞子戏子厨子》在嬉笑怒骂之余将革命精神塑造的极为饱满;精彩绝伦的《智取威虎山》向历史英雄致敬;情节悲壮的《攀登者》在严酷的现实与生死的挑战中传承攀登精神;七部短片组成的《我和我的祖国》在纪念和传承中彰显祖国的伟大……观影之后,紧接着进行红色电影观后感征文,红色电影座谈会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将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
高校学生支部党员教育管理从“审美化”理论出发,创建愉悦、富于审美气息的接受环境,可以有效地避免硬性灌输造成的传播错位和信息遗失,优化教育模式。在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学生党支部这里,党课变成了一首歌、一幅画、一台戏剧……学生党员们则变成了歌手、画家、演员……积极向上,轻松愉悦的氛围营造是提高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有效性必不可少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2]。”康德认为,“人要么仅仅被驯服,被调教,被机械地教导,要么得到真正的启蒙”,然而“靠驯服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关键是要先让孩子们学习思考。后者的目的是树立一切行动由其产生的原则”[3]。在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中,通过审美化党课充分激发审美主体(学生党员)在审美活动中的自主、自由、主动、能动等本质力量的特性,充分调动起审美主体(学生党员)的兴趣、潜质和能力,学生党员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自主思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学生党员教育形式化、理论化、模式化,党性修养效果不够的现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科学的发明和创造是靠人的思维来实现的,重视审美思维的开发和培养,对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作用[4]。在美的创造理念下的审美思维培育有助于学生党员紧跟时代的步伐,赋予党员教育管理新内涵,新视角。三年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学生党支部党日活动不断创新,组织生活丰富多彩:2017年“纪念总理诞辰,传承雷锋精神”活动荣获江苏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2018年“一堂特殊的党课—人民的名义”活动荣获江苏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2020年“独家时光纪念册”主题活动荣获学校最佳党日活动一等奖。党建创新不断推进,党建研究不断深入:“一堂特殊的党课—人民的名义”荣获学校党建工作集体创新奖;“‘小党员,大智慧’游戏盘主题活动”荣获学校党建工作个人创新奖;《从审美化的角度搭建党课创新品牌》荣获学校党建论文一等奖;《对标“七个有力”推动学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获学校党建论文一等奖。
审美化党课尝试“党建+艺术”模式,通过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感受红色艺术,传承红色基因,激发青年大学生党员的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效果显著,学生党员置身红色艺术的氛围之中,爱国爱党情怀油然而生,学生党员教育更加有效,更加深刻,值得各个高校持续探索和建设。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学生党支部党建实践的介绍,旨在抛砖引玉,引发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