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蔺县苗族地区精准扶贫研究

2021-12-28 18:25内江师范学院
内江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古蔺县苗族攻坚

◇内江师范学院 昝 洁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本文以四川省古蔺县苗族地区为例,通过对当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对该地的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介绍,对该地在扶贫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索,根据这些问题对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不断地完善古蔺县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再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党的十九大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 古蔺县处于国家级贫困县之列,同时也是苗族的一大聚居地,通过在古蔺县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并融入苗族地区的特色文化风俗,同时深入调研考察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致贫原因以及政府的帮扶方式,通过对苗族地区精准扶贫过程的研究,不仅增强了对四川省苗族脱贫攻坚艰巨性的认识,更增添了四川苗族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2 古蔺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古蔺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17个、贫困人口11.91万人,贫困发生率15.6%[2]。近年来,古蔺县将“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纳为全县重点工作,着力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努力让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住房有保障、基本医疗和教育有保障。

(1)住房保障方面。全县坚持住房建设、群众就业以及基础设施共同推进,为贫困群众兴建住房,通过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协助贫困群众迈好脱贫致富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对居住在交通和社会服务落后地区和地处山体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的贫困群众进行易地搬迁帮扶,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9105户的异地扶贫搬迁任务,实现一批脱贫。

(2)基本医疗方面。贫困群众的基本医疗参保费用由古蔺县财政全额代缴,确保在县内住院个人费用支出控制在10%的范围内。通过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大幅降低了“因病致贫”情况的发生,确保贫困群众能“医得起”病,实现一批脱贫。

(3)教育保障方面。在当地政府、教师的帮助下,古蔺县成功实现了“建档立卡”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0人辍学的目标。在教育保障方面还采取了对“建档立卡”学生免除学杂费、颁发奖助学金和生活补助以及助学贷款等资助方式。在经济扶贫的同时,该县还紧抓下一代“思想致富”,储备“脱贫”后劲,以此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实现一批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3]。”为民之计,古蔺县针对贫困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的现实需求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帮助解决了一批贫困群众住房保障、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和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存在的现实问题。

同时,围绕苗族地区经济发展建设,古蔺县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优势,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带动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例如,马嘶苗族乡以万亩茶园和万亩核桃基地为观光体验,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区;大寨苗族乡建立百亩菊花观光园,旅游步行道和一批乡村民宿,带动吸引游客;箭竹苗族乡以4A景区“大黑洞”及其自然风光吸引游客,带动旅游业发展,实现脱贫摘帽。

至2019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从2014年底的11.5万人减少至0.2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4.9%下降至0.27%[4]。2020年2月15日,古蔺县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3 古蔺苗族地区扶贫工作问题及成因

(1)群众积极性不高。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要也在逐渐提高,涉及民生的项目落地实施也越来越多。在项目实施前期征地、协调过程中,涉及群众相关利益较多,部分群众的配合度不高,造成项目进行的难度加大。例如在土地整改项目中,设计的便捷通道可以让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但是部分群众只看到眼前利益,对征地补偿讨价还价,建设计划被迫打乱,项目建设工期一再延迟。在有关项目开展方面,群众不信任,项目成果转化大打折扣,相关扶贫项目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贫困群众长时间感受不到项目带来的效益就缺失了对项目进一步开展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到扶贫项目的开展,这也体现出了相关帮扶责任人在政策宣传、项目开展等方面没有向群众解释清楚,群众不能完全理解相关项目的开展进度,从而缺乏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2)政策宣传不到位。古蔺县苗族地区山地较多,交通不通畅,村民出行较为困难。同时,由于各村的“村务信息公开专栏”基本设置在人员流动较多的地方,没有对全镇实施全面覆盖,且信息公开仅限于字面上的“公开”,相应公开的方法和形式也较为简单,这就造成有关信息无法及时宣布,信息的公开也无法做到人人皆知。另外,个别扶贫干部下乡向贫困群众进行政策宣讲时,只在乎今天下乡要去多少家贫困户,只顾追求数量而罔顾质量。简单的交流几句便匆匆离开准备赶赴下一家,忽视了贫困群众真正需要领悟到的国家政策问题,从而导致政策宣传质量低下,于是出现了典型的“吃力不讨好”现象。以上也是村民对扶贫工作不理解、不配合的主要原因。

(3)技术服务短期性。科技扶贫是国家科委于1986年提出并组织实施的一项在农村进行的重要的反贫困战略措施,凡以科技要素为主导进行的扶贫活动都属于技术扶贫[5]。在古蔺县范围内,在项目前期规划、中期技术指导、后期验收中,因乡镇上缺乏专业对口的人员,使项目在规划和指导方面难度加大,进而导致项目不能完全有效开展。除此之外,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还有待改善,相关科目的教师专业并不对口,更或是有“一师教多科”的情况,这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任务,又不能彻底的将相关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无法从根本上真正处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

(4)工作缺乏长期性。在整个扶贫工作中,基层干部在担任贫困群众的帮扶过程中一直是主力军,随着贫困群众的减少,以及战线的时间变长,少数基层干部对于扶贫工作有所懈怠,产生了厌倦心理,工作过程中缺乏积极性,有的并没有深入一线去了解贫困群众的需求;一些干部在追求“经济脱贫”的同时忘记了“思想脱贫”,片面追求数量质量削弱,于是只顾着开会,填表等一系列的表面工作,没有真正的将脱贫精神传达给群众。

4 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所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古蔺县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同时也不敢掉以轻心,要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1)巩固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一时的“贫困县摘帽”不代表就完全脱贫,古蔺县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大经济发展力度,继续强化帮扶,确保稳定脱贫,防止脱贫群众再返贫,进一步的巩固脱贫效果,以实现“真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实现我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古蔺县在贫困县摘帽后,还需要对脱贫攻坚开展回头看大排查的工作,总结脱贫攻坚过程中好的工作方法与不足,做好确保已脱贫人口不返贫的工作,做到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和脱贫不脱项目,对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任务做出规划,紧跟“十四五”提出的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加强党的领导,增强振兴意识。在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和政府要起好引导作用,定期开展党建活动,坚定党的领导,向当地群众宣讲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提高群众积极性,为群众树立一种靠自己双手奋斗,通过勤劳致富的意识。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6]的总体目标。

(3)加强人才引进,强化技术指导。为了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防止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出现,当地还应当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不断强化产业发展和教育振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第一生产力,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的转变[7]。茶叶和烤烟作为古蔺县苗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当地政府更应该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苗族地区产业,壮大群众的集体收入。一方面可以派遣林业部门的专业人员对农作物进行监管,定期和农户沟通问题,解决农户在种植方面的困难,实施动态化管理,以提高作物产量;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一些部门对扶贫项目的指导,对项目主管人员开展技术教育培训,同时可以向群众开展技术宣传活动,丰富贫困群众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致富技能,实现产业振兴。教育方面,当地应适当引进人才,把教育振兴作为重点方向,通过引进人才解决老师专业对口的问题,让孩子们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同时,苗族地区还可以适当开展苗语学堂,注重苗族非遗文化的传承,大力发展苗族文化。

(4)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振兴。在由数字时代到智慧时代的跨转过程中,互联网已然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针对农村地区的产业如何走向市场,其方式也变得多元化。古蔺县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开启电商振兴产业模式,或是通过当下时兴的微博、抖音等软件进行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解决产品滞销的问题;打造苗族特色产业品牌,促进苗族文化的传播,提升农产品在互联网的影响力,让产品“出得去”,投资“进得来”。旅游方面,古蔺县的三个苗族乡之间可以联合打造苗族特色,突出民族生态旅游的特色,使景区附有苗族文化意义,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宣传苗家特色,采取“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模式。在线下举办“踩山节”、“吃新节”等苗族文化活动时,线上通过直播的方式向全国各地人民展示苗族文化,吸引游客;运用新媒体进行推广,利用好古蔺县融媒体这一平台,通过互联网宣传,把资源优势转换为脱贫奔小康振兴乡村的产业优势,实现当地经济与群众收入的“双丰收”。

5 结语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奔向美好生活的起点,在决胜脱贫攻坚、奔向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当地应当加大扶持力度,保障贫困群众的劳动就业,不做表面形式工作,脱贫攻坚解决了大部分家庭的贫困问题,但是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还需要当地政府建立相关机制,加强对脱贫后的家庭的监管和照顾,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强化帮扶,真正实现“精准脱贫”,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古蔺县苗族攻坚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书籍《古蔺花灯》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古蔺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出路
古蔺西部地区杉木育苗造林技术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