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厅 刘凤彪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教育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显著成就,就是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新时代这个特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对更加重视和始终坚持发展生产力、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通俗一点说,就是劳动显得愈加重要了。
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原初起点,也是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伟大成就,正是在全体劳动者的劳动创造、劳动奉献中得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主体通过劳动实现了自身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价值提炼。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指向就是劳动至高无上、劳动创造生活、劳动赢得未来。扎实深刻、生动真实的劳动体验、劳动历练,是涵养劳动品质、丰富劳动观念、树立劳动品德,教育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845 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著名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光辉论断,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哲学基础。既然是劳动,必然要求劳动者亲力亲为、融入其中,发挥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作用。
勤于劳动、善于创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经艰难曲折,但是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依靠的也是锲而不舍的劳动。从原始人群摸索的生活技巧、发明的石器工具到今天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都需要一代代的劳动积累和教育传承。无论是手把手的教授还是身临其境的观摩,无论是眼神的示意还是语言出现后的讲解,人类社会独有的教育活动也是在劳动中萌发、在人类劳动技能的增强中发展、在人类文化的赓续传承中不断进步完善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既是一部劳动史,也是一部教育史。
所以,开展劳动教育,必须把能干肯干、主动作为当作重要内容和基本内涵。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然是踏实务实、敬业奉献的新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
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方向。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平等、逐步实现平等的历史。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着未来生活的劳动本身也一直在追求着平等。这是人类平等的理性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和方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贡献和支持。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有了平等的基础和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
新时代劳动教育倡导的价值理念,就是在一切勤劳、创造的历程中撸起袖子、挥洒汗水,共同追求劳动的平等,实现劳动者的平等。
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这就是说,人通过劳动这一实践方式与自然界发生联系,创造形成了世界的历史。人的作用源于劳动,体现于劳动,也成就于劳动。在人类社会漫长、艰辛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正是由于劳动,人类解放了双手,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有了思维,语言开始产生。所以,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增强精神力量、强健体魄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教育目标。
俗话说,“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没有劳动的历练,就没有完美的人生;没有劳动的汗水,就没收获的快乐。1902年,张謇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撰写了“坚苦自立,忠实不欺”的校训。张謇所拟校训是“坚苦”而非“艰苦”,彰显了张謇认为无学不苦、希望学生能够做到“知艰却坚”“尝苦可耐”的价值观念。
劳动教育在增智强体的过程中开展,其结果必然是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劳动教育的深化,亦是对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践行。在劳动教育中,劳动者在方方面面得到历练,各种能力、素养也得到提升。这一点,可以看作是劳动教育的根本宗旨。
手脑并用,躬身实践,有效增加了劳动者在现实中的种种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经过实践,被教育者学到的各种知识还只停留在书本上。只有落实到行动上,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才能提升自我,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劳动教育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社会生产实践中领悟劳动精神,体悟劳动价值,提高精神境界,修炼人格品味。从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可以看出,劳动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德智体美相统一的。德智体美劳的统一就是“五育”融合。“五育”融合是教育的有效形式,其最终归宿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堪当这个重任的时代新人。今年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郑州圆方集团职工回信中指出:“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从一线医务人员到各个方面参与防控的人员,从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到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汇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劳动的力量、劳动者的力量。
在劳动中享受快乐人生,在劳动中承担民族发展的重任。这一点,务使人人皆知,人人皆懂,人人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