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①

2021-12-28 16:11
关键词:课程体系劳动院校

刘 蕾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盐城224005)

高职院校在当前全新教育环境下的发展目标是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完成这一教育任务,高职院校亟须以劳动教育为核心,强化对学生技能的培育力度,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劳动素质,增强学生核心的竞争力,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助力。

一、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使学生在素质、专业知识、道德上都获得相应的提升,还要在劳动素养上达到较高的水平。我国在2018年颁发的《关于强化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劳动精神的宣扬,在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方式,帮助学生强化劳动意识,在精神层面尊重和崇尚劳动,了解劳动最光荣和劳动人民最伟大的道理,在课堂外乐于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当前全新的教育环境下,社会对于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系统化地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并激发学生乐于劳动和努力劳动的积极性。同时,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在劳动中积累经验,为其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根基。

(二)落实劳动教育工作,是赋予高职教育丰富内涵的关键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发展需求,针对劳动教育做出重要的论述。要求高校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社会主义输送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针对教育新要求,在高职教育中构建良好的劳动教育体系,维护学生作为劳动者的权益,并引导学生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高职院校应承担的重要责任。劳动教育作为传递劳动者思想的主要方式,其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劳动态度和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价值取向。部分高职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容易出现问题,其原因是学生就业期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要想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就需要加强劳动教育,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岗位不存在高低,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在工作中发光发热,获得一定的收获。又如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应用会替代部分人力,减少简单重复性的人力付出。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国家发展战略为主导,向学生传递劳动教育的内涵,充实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容,完成对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拓展和丰富,才能充分调动劳动教育的资源,实现职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二、我国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劳动教育缺乏与时代相结合,呈现边缘化倾向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只有将劳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并结合学生职业选择和学习需求的变化,加强劳动教育与时代的结合,才能发挥劳动教育的优势,完成对学生劳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然而,就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状况来看,大多数院校还存在劳动教育与时代发展联系不紧密,不能真实反映社会发展情况和动态,整体教育心态过于落后和缺少新颖度的问题。例如,职业院校在进行劳动理论教育时,对创新创业教育知识融入不足,不能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创新理念,故而难以实现对劳动教育的充实,使学生因接收到的劳动教育知识相对比较单一,而无法将其有效利用到实践操作中,致使劳动教育效果不佳。另外,在劳动教育的手段和方式选择上,大部分院校开展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者志愿服务、义工、爱心传递等为主,这种过于机械化的实践形式,不但在内容上过于呆板,而且容易降低学生劳动的主动性。劳动内容与现代化技术联系不够密切,很难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在创造财富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降低了劳动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学生往往只能体会到先进技术发展的时效性,形成劳动价值逐渐降低的错误意识,具体体现在学习中会出现对劳动理论学习不够重视的情况,最终造成劳动教育逐渐被边缘化,难以发挥其育人的优势。

(二)劳动教育缺乏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与课程体系存在冲突

近年来,劳动教育政策的提出与践行,虽已获得我国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劳动教育工作在教育领域中的落实,提供全方位保障。但是,由于劳动教育政策提出较晚,在我国教育领域,尤其是职业院校领域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理论依据,导致劳动教育一直游离于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边缘,并未找到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之间的衔接点,也就无法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职院校所担任的育人重任和主要任务,一直都是按照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技能、高水平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建设相关实践实训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落实文化传承任务,完成社会服务。虽然完成了对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传授,却忽略对专业人才劳动意识、劳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致使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养成懒惰的习惯。另外,在建设课程体系过程中,还因忽视了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极少或并未将劳动教育课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缺乏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而导致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冲突,经常会出现劳动教育课程缺位的现象。

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协同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推进劳动教育创新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有着最根本的影响。学校是第二课堂,对学生灌输的理论知识与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决定着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中,能否具有较高的人才竞争能力,决定着学生未来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而社会作为学生走出学校后将要长期生存的大环境,这个大环境的氛围如何、观念如何、教育方式如何,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观念形成等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当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所接触的社会环境若是存在不良因素,学生长期在这种不良社会环境中生存是极为容易受到干扰,致使其三观发生转变的。所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首先要重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确保学校与家长取得共识,提高家庭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视力度,取得家庭方面的支持与认同,从而促使高职院校与家庭共同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家庭里,都能接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和意识,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逐步提升自己的自理能力,形成良好自律自强精神。其次,应重视在社会中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在社会中营造出关注劳动教育的整体氛围,让劳动认知和劳动价值深入人心,使学生即便步入社会,也能获得良好的劳动教育,促使其在劳动中体验生活、适应生活、热爱生活。

(二)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劳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努力构建集德、智、体、美、劳为一体的全面型、综合型人才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机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育,将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劳动教育落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处,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提高自身对劳动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视,明确认识到劳动教育工作开展,对于提高自身人才培养质量,丰富专业课程体系内容与教育资源,改革创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等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了解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在全身心投入劳动教育开展途径的探索中,为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提供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政策制度保障。另外,还应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劳动教育意识,可通过开展有关于劳动教育的培训活动,建立相匹配的激励与奖惩机制,包含有升职加薪、评职评优等,激发教育工作者参与劳动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最后,还可通过加大劳动教育宣传和引导力度,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在当前备受欢迎的各大社交App中,如微信、微博、QQ、百度贴吧、校园网站等,定期发布劳动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优势等,让广大师生都能清晰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功能,将劳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合专业课程与教学目标,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

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需要高职院校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目标,建立相应的劳动教育管理标准,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管理。首先,制定科学的劳动教育教学计划,健全劳动教育管理、考核机制,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拓展劳动教育平台,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的同时,扩大劳动教育范围和影响力。其次,注重劳动精神、劳动技能的培育,构建科学的劳动教育体系,通过编写劳动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融入劳动教育相关教学内容,并完善劳动教育考评制度,提高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此外,注重劳动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程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如劳动教育课与思想政治课结合,有利于借助思政教育资源,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

四、结语

劳动是国家发展和改革的基础动力。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智能技术逐渐取代人工的背景下,在职业教育领域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利于学生转变思想,逐渐养成乐于劳动和付出的品格,实现终身可持续性的发展。鉴于此,高职院校应正视自身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主动探索改进的方式,以培育全方位人才为主要目标,创新劳动教育的思路和手段,努力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施成效。将学生打造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的合格人才,开创职业教育全新的发展局面。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劳动院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