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云娜
为更好建设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也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优先发展农业,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让农村成为绿色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家园,促使农村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金融就是服务“三农”的金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积极发展农村金融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进而加快我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
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金融创新存在金融工具单一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目前农村的大多数金融机构仅能提供存取款服务。金融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农村的大多数金融机构仅能提供存取款服务就不利于农民对金融体系的了解,同时也不利于借助金融体系的作用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农村金融中缺少相应的保险服务。保险服务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保险服务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但是目前农村的金融体系中很少涉及保险服务,仅有部分地区存在商业保险和农业保险,而且这些保险的数量极少。
为了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拓宽农村金融业务,国家成立了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发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日益减弱,逐渐成为商业性银行。第一,在经济发展以及财务报表的压力下,农发行的涉农贷款日益减少,已经降至信贷总额的10%左右,这就不利于通过借贷的形式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发行在很多贫困县以及农村都开设了分支机构,但是这些分支机构主要承揽存款业务,只有少数支行开放面向农民的贷款,这就使得农村银行支农功能弱化,不利于切实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不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农村金融法律。我国法律具有权威性,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通常情况下,法律是进行监管的主要手段,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法律较少,仅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用于规范农村金融活动。由于这部法律多为宏观性法律条款,没有涉及农村金融中的具体问题,所以难以对农村金融进行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农村金额监管机制。农村金融是近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其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也尚未形成,这就使得农村金融机构不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为己任,不注重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户在贷款时难以抵押担保是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金融创新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首先,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尚未形成完善的担保体系和担保服务,这是造成农户难以抵押担保的直接原因。其次,我国农民大都受制于目前国家的土地政策,其在进行抵押贷款时无法将土地作为抵押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金融抵押担保的发展。最后,农民的经济收入较少,生活水平较低,在生活中很难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物品用于抵押,这就造成了农村担保体系、担保服务发展较慢的问题。
信用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庞大的金融体系之所以能够有效运转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存在信用体系缺失的问题,进而限制了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金融创新的发展。第一,我国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甚至有很多人从未接触过正规教育。这就造成农民思想道德水平较低、诚信度较差的现象,不利于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第二,目前我国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而农民的信息素养以及知识修养较低,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难以准确判断出积极的社会思潮和消极的社会思潮,这就使得其容易受到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最终导致农村信用体系的缺失。
农业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第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而金融体系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上,因为只有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才能满足金融发展的需要,所以农村的经济水平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金融的发展。第二,我国的各项资源配置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对农村资源的关注相对较少,这就造成了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的补助力度,很多地区的农民已经实现了衣食无忧,但是由于他们缺乏金融思维,不愿意拿着自己的辛苦钱去做有风险的投资,这就使得农村金融的市场空间较小,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金融的投资风险。第一,开发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为农民量身打造的金融产品更有助于引起他们的注意,提升他们对金融产品的兴趣,进而带动农村金融的发展。第二,小额信贷是发展农村金融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农村存在严重的不良贷款现象,这主要是由农村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造成的,而发展小额信贷可以覆盖更多的服务,有助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降低风险。
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一,国家应该加大“扫盲”力度,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农民的知识水平以及思想修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国公民素质的平均水平。在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的今天,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改善国际社会对中国公民的偏见已成为燃眉之急。国家应当通过进一步普及教育、在农村开办“知识普及”课堂等方式提升农民的思想水平。第二,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改革。尊重市场规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虽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但是市场自身具有的调节功能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国家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第一,要拓宽农村信贷的担保途径。农民的可抵押物较少、农村投资风险较大等问题是限制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原因,而拓宽农村信贷的担保途径可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农民的担保类型,进而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所以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拓展家人担保、村委会担保等新的担保途径,进而降低农村金融投资的风险。第二,要建立农村金融信息平台,完善农村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金融信息平台有助于广大农民在第一时间知晓金融信息,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从而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空间的扩大;而且建立农村金融信息平台也有助于实现金融信息的透明化,提升自身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