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明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清新脱俗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七言绝句《咏柳》。他的另一首《回乡偶书(其一)》也是家喻户晓的名篇。这位诗人可不简单,他在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作为“八仙”之一率先出场;晚年告老还乡时,唐玄宗亲自为他送行。一起来读诗吧:
回乡偶书(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偶书,就是偶然间写的诗。回到家乡,走在路上,贺知章怎么会偶然写了一首诗呢?这首诗写的又是什么呢?
贺知章很早就离开了家乡,三十七岁中进士后,一直在京城做官。回到家乡时,他已经八十六岁了。这其中发生了多少事情,又有了多少变化!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鬓边的头发也稀少了许多,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他依然会讲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迎面走来的孩子们哪里会认得眼前这个陌生的老人家,一个大胆的孩子笑嘻嘻地问:“这位客人,您从哪里来呀?”
《回乡偶书(其一)》是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辞去朝廷官职,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时写下的。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有时候一旦离开故乡,等再次踏上故土,就是多年之后的事情了。对于诗人来说,回乡的这条道路,一来一回之间,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所以,这首诗显然不是贺知章在回到故乡时随意写出来的,而是他心中百转千回的感慨!当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时,也许诗人的眼中含着热泪吧!
你也许会问,离开故乡几十年,贺知章在长安过得怎么样呢?
贺知章官至秘书监,这个官职主管图书,所以他的人生是单纯的,性格是天真的,因此诗风也是清新、流畅的。他为人真诚,时常提携后辈,最有名的要数“金龟换酒”的故事了。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应诏入长安时偶遇贺知章,便拿出《蜀道难》给他看。贺知章看完之后连连赞叹,称李白是“谪仙人”,拉着李白就去喝酒。二人酒逢知己千杯少,一杯一杯复一杯,到了结账的时候才发现,谁都没带钱。怎么办呢?贺知章当场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龟袋换了酒钱。金龟袋,在唐朝只有三品以上的高官才有资格佩戴,是身份的象征,可是在贺知章眼里,它远不如李白这个有才华的年轻人重要。当时贺知章已经八十四岁了,而且是长安文坛领袖。在这种情况下,贺知章对李白如此真心,这又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赤子之心!
一生顺意的贺知章在晚年大病一场之后,告别了繁华的长安回到故土,路上忽然跑出几个孩子,他们是那样天真活泼。那一瞬间,诗人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可没想到,他却被孩子们当成了客人。于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流传千古的名句,成为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游子的感怀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