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红
(大连市旅顺口区铁山中心小学)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是学校和社会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我校虽然是农村小学,但是外来打工者的子女人数逐年增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数占到全校总人数的77%以上。这部分学生多数由于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再加上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家庭指导,造成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如何掌握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特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对于管教松散型家庭和经济困难型家庭的孩子,因其家长忙于工作与自己的情感交流甚少,感受不到家庭温馨幸福的快乐,缺少明确的读书目的;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善于发言,不愿动脑;回家后,因无人管教、无人辅导学习,自控力差,往往把时间用来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对待作业敷衍了事,更多的情况是不写。对于严厉型家庭的孩子,因家长要求过高、教育压力大,易产生厌学情绪。
主要表现为随地乱扔垃圾、个人物品乱放、摆放不到位。经济困难型家庭的孩子尤为突出,这与他们在家里养成的行为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外来务工子女家庭多数为租借近郊的住房,没有齐全的卫生设施,所以孩子在洗漱上也是草草了事。
一是占有欲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家长不能满足孩子这样或那样的要求,所以学生对他人的东西感到好奇。二是纪律较差。简单粗暴型家庭和单亲或单亲重组家庭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较多。由于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在这种教育环境中长大,其性格、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受到影响。
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经常换工作、搬家,他们的子女也会随着转学。儿童教育学理论认为,环境变化给孩子带来的教育影响很大。孩子来到新的环境中,由于语言环境、生活习惯和文化环境的变化,教育上常常会有不适应。另外,单亲或重组家庭的孩子,往往缺乏关爱,感情较脆弱敏感,少言寡语,对外界各种事物常常无动于衷。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农村外来务工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
孩子的各种教育问题的产生,家长负有直接的责任。要解决学生的教育问题,要先从改变家长观念入手。通过家校联动,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的事例,让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遇到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家长通过家长群商讨教育对策;定期组织家长学习有关子女教育方面的知识,使家长掌握一些教育辅导的科学方法。教育粗暴型的家长意识到当孩子犯错误时,先要问明原因,耐心听完孩子的解释,要让孩子自己知道错误,不要直接训斥,更不要动手打孩子。
班主任利用微信、电话,定期或不定期把孩子在学校的点滴进步及时告诉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不佳的表现也及时与家长沟通,并帮助家长分析原因,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一位母亲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每天都对他提出额外的学习要求,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教育压力,导致孩子既害怕学习,在班级活动中也表现得心不在焉。在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后,这位母亲转变了过高的教育期望,而孩子的情绪也明显转变,学习劲头更足了。
此外,每学期的学校开放日,我们主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观摩老师如何上课、学生如何听课发言,从而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家长更好地配合教师教育学生。
学生同龄间的互动,是其健康人格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通过定期组织集体活动,鼓励学生一起游戏,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成为好朋友,以此来解决学生缺乏关爱、自卑、孤僻等教育问题。一次,来自单亲家庭的潘同学,在间操跳长绳活动中跳不过去。几次之后,他就跑到队伍后面不参与了。中午,班主任在了解情况后,偷偷地安排了几个跳得好的同学主动邀请潘同学一起跳长绳。在同学们的鼓励与帮助下,潘同学学会了跳长绳,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竞赛策略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无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健康还是学习都有益处。每四名学生一个小组,每三个小组为一个大组,每天进行小组竞赛,大组竞赛。这种竞赛活动使班级中的每个孩子都有了积极的变化:上课不愿发言、课后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在学习上变主动了;卫生脏乱差的学生,小组内的同学也行动起来教他整理物品,督促其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厌学的学生,为了本组的成绩,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学生,也学会了帮助别人,养成了集体意识。
组织学生每两周给父母写一封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给父母,加强学生和父母的交流,加深孩子和父母的感情。既解决了那些与父母沟通不畅的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让缺乏关爱的孩子不会因空间的限制而远离父母的关爱。
为了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克服不良情绪和教育问题,要采取集中辅导与分散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课间、班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给他们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方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假期里让孩子跟父母一起去上班,亲身感受和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让学生双休日在家“当一天家长”,在这一天中,学生要打扫卫生、买菜做饭、洗衣服,体会父母平时工作和做家务的劳累,了解父母、体谅父母、孝敬父母。
倾教师之所爱,尽教师之所能,是走向学生心灵的途径。教师对学生投入无尽的关爱,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倾听心声,分享快乐,消除困惑,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转校生梁同学,其父母离异,学习成绩差,经常不完成作业。教师一有时间就会把她叫到身边,关心她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早晨没吃饭就给她带早饭,还时常给她梳头扎小辫子,让她感受到老师温暖的爱。教师的关爱让梁同学一点点改变了,她不仅爱听讲了,也能完成作业了。
首先,要有耐心。农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经过一定的时间积累产生的。我们在解决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时,需要“剥丝抽茧”。
其次,要因材施教。不同教育问题的产生是有不同的形成原因,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最后,要做好家校配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主要根源在于家庭,所以要从家庭问题入手,转变父母的教育观念,为其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