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民
(东北育才学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二是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三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四是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为遵循《纲要》原则并落实具体内容要求,我们进行了高中学段体验式心理团训课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多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高中心理团训课的模式基本是固定的,一般由热身、活动、分享等几个步骤完成;但在实际授课中,因为时间限制、人数不同、场地不同、学生个性差异大、学生已有经验不足等原因,有时无法完成完整的步骤,需要教师取舍,导致上课质量不佳。在体验式心理团训课中,教师课前精心备课,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活动步骤、时间分配,发挥自身潜力,由技能型到智慧型转变,由重技术流程到智慧分享,重视学生身体健康与健全人格的塑造,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和专业性,体现了心理学科的特色和价值。
心理团训课是一门体现发展性原则的整体课程。它以发展全体学生为宗旨,为全体学生服务。因此,在设计活动内容时,应尽量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需求,促使他们充分参与活动。一般团训课中,有些心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讲解一个正确例子,选几个学生体验,其他同学观摩。然而,这种方式下,不能保证全体学生体验参与,课堂氛围表面较热闹,实际上学生的参与热情会降低。在体验式心理团训课中,教师通过选取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当下需求的内容,合理安排有规则的、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保证学生都有学习体验以及个性展示的机会,增强其课堂参与的热情和动力。同时,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实行弹性的教育方法。
高中心理团训课不是高考学科,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且课堂上师生处于动态活动中,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若课堂约束太严,学生易紧张,参与热情不高,课堂效果不理想;若课堂约束宽松,活动随意性大,教师易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心理辅导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教师应在团训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在体验式心理团训课中,教师通过课堂设计,让“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学生与教师一样有责任保障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连续性、纪律性。
高中生求知欲强,平时有机会接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很多课堂内容在初中已学过。如果授课教师选取的内容、材料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道理,不易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教学难度加大。而且,不同地区的教学条件不同,教师和学生在心理教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不同。在体验式心理团训课中,教师通过课堂设计让学生全程、全心参与,使教学过程充满期待和不确定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教师的个人修养,让心理课堂走入学生的内心。
心理团训课与其他课程不同之处在于偏重于学生情感、意志、价值观的培养。常态的心理团训课设计方面,有些内容简单,活动环节非常热闹,分享环节却往往说者寥寥无几;有些活动设计复杂,学生出现畏难情绪,很难成功,体会不到克服困难的愉悦感;或者活动内容平铺直叙,没有层次感,学生容易懈怠。在体验式心理团训课中,通过学生全程参与体验,活动内容和难度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呈现螺旋式上升,让学生有经历和挑战困难的机会,全程有情绪体验,整个课堂充满了希望,引导学生由课堂走向社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纲要》要求加快课程建设、心理辅导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高中学段体验式心理团训课对课程设计及教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整个团训课及活动的策划者,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课程设计。
第一,心理团训课程的目标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实现。因此,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往往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成败。在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始终把营造轻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作为活动组织的核心。
第二,课堂内容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生活及需要,适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选取的素材可以是来自直接或间接的师生生活经历,也可以是教师自身生活经历或教学经历,还可以借鉴网络、书籍等方面资料。
第三,精心设计好活动形式是关键。游戏法、分角色表演、挑战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增进学生的参与性,及时分享深化感悟并迁移。
第四,高中学段体验式心理团训课基本是生成性的课堂,未知情况多,课堂上授课教师要积极投入,酝酿好自身的情绪,充满激情;课堂活动内容要提前在心中预演,关注每个细节,突发事件要有预案,上课当天还要关注天气情况,选取场地要合适,道具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并保证安全。
第五,教师要清楚教学的重难点,如活动规则的讲解是否恰到好处;师生分享时,对时间长短、内容方向、个体发言节奏、发言人员多少等是否合理取舍;每个环节的转换是否流畅;学生的体验感觉的深浅;升华是否顺其自然等。
课堂流程大致分凝神聚力阶段、全体同学参与阶段、学生挑战自我阶段、全体同学总结、重新体验阶段以及心理应用、能力迁移等环节。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分一次或两次课完成。
1.凝神聚力阶段的要求
此阶段主要聚拢学生的精神动力,使其尽快进入上课状态。教师可通过前期对学生的了解,选取一些适合授课班级的故事、案例、游戏等,创设一个蕴含本节课心理主题并能聚集学生注意力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探究欲望。高中生渴望节奏明快、简洁高效的课堂,所以这个阶段的时间不要太长,选取的内容要新颖、清晰、易懂。
2.全体同学参与阶段的要求
结合本节课主题内容,设计一个难度适宜的游戏或故事,邀请全体同学参与。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体验者,过程的趣味性和结果的多样性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主题的深入开展打下基础。针对高中生渴望展示个性才华和体验的身心特点,给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若个别学生选择弃权,可以鼓励其做助教)。
活动规则的讲解特别重要,尤其是安全方面的要求一定明确清晰。活动主题内容的设计要有层次,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去真实体验,调动他们的热情和课堂参与度。教师要确保在全体学生体验的前提下控制好时间。
3.学生挑战自我阶段的要求
在全体同学参与体验的基础上,结合生成性的结果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或激励思考。这个阶段要结合时间和班级情况,选取参与挑战自己环节的学生数量:一类是全体同学参与体验阶段已经体验成功的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能不能做得更好;另一类是全体同学参与体验阶段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能不能再体验一次,争取完成。结合学生的反馈可以选取不同的办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对没有主动要求挑战自己的学生,多给予鼓励,利用案例分享等激发他们参与体验的信心。对于报名踊跃的班级,可采取奖惩相结合的方式。
这个阶段每位学生都要为自己的下一步做出选择,即是选择挑战自己还是选择放弃。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体会选择是有风险的,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全体同学总结、重新体验阶段的要求
通过全体参与和个性挑战后,师生一起总结分享活动的得失,理论结合实际,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和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创新思维。梳理顺利完成活动需要克服哪些主客观因素,让学生达到由知到行的过程转变,借助自我反思予以感悟提升;恰当引导学生理解、认同、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发言简洁、条理清晰,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和整理归纳能力。
重新体验活动往往有很多学生能够完成,也会存在有的学生不能全程完成的情况。这个过程可以简化流程,节省时间让学生多体验几次,尽可能让更多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5.心理应用、能力迁移环节的要求
当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时,他们会得到一些超出他们想象的零散信息。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的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积极的思维和价值观。
针对这节课的主题和学生生成性的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些现实情境,通过留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帮助自己和协助他人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社团或班会开展相关的团队训练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受益,提高心理素质。
“相依为命”这节课,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转化到日常生活学习中,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下从第二阶段展示本节课的设计内容。
【目的】尊重规则,利人利己;相信自己和同学,增进友谊,增强自信;体验自我性格特点,思考生涯规划;培养观察力、注意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
【场地、道具准备】选择一块适合活动的平整场地或教室,准备两条长18 米左右的坚固结实管道(具体长短可以结合场地或教室实际情况,建议不要低于10 米长),管道离地30~50 厘米高,呈现八字形摆放,其中最窄处间距保持1.2 米,最宽处间距保持1.8 米,并固定好两根管道,活动期间不能移动,保证学生安全。如果没有管道,可在地面用两根木棍或绳子代替,也可以在地面画两条线。
【规则准备】两位同学组成一组,每人选择一根管道,面对面站在管道最窄处,手推手不分离向管道宽处方向走,在两位同学都不掉落管道的前提下,到达管道最宽处。如果中间有学生掉落管道下,则活动结束,回到座位,下一组学生开始体验。以此类推,每位同学都体验一次。如果出现单数,教师则邀请一位同学与其一起体验游戏(活动)过程。若有学生放弃体验游戏活动,教师可在征求其意见的前提下安排此同学协助老师完成教学活动。
【心理准备】教师要提前备课,有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掌控好时间,熟悉活动场地或教室,了解授课班级同学身体、人际关系等情况。
【注意事项】安全第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班级氛围、课上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讲清楚活动规则,保证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每组学生活动衔接处理好,节省时间,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参与度;队友的选择可允许学生自我选择,对没有找到同伴合作的学生教师负责协助沟通,以便每位同学都参与体验;教师要随时关注活动同学和其他同学的突发情况,及时处理,保证学生安全有序地体验活动。
【学生思考】自己喜欢怎么样的教学方式,为什么?怎么培养反思学习能力,能不能从同学和自己的经验中找到成功的元素,发现自身需要提升改进的地方?
【目的】敢为性训练,挑战自己极限的勇气,提升克服困难的能力;选择是有风险的,提升承担责任压力能力;引入市场规则,引导学生思考机会和机遇的关系。
【注意事项】根据第二步学生完成的活动情况,结合班级的人际关系氛围和当时学生的情绪,选择鼓励引导学生挑战自我,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求生欲望,可以采取奖惩制度。奖惩制度要灵活、安全,活动时长和次数随机应变。
【学生思考】为什么(不)想挑战自己?挑战(不)成功是受到哪些因素影响?看到别人挑战成功或失败,自己的心情如何?挑战游戏到比同学更好的距离有多远?规则的更改是否合理?
【目的】总结经验,给学生研讨交流分享和体验的空间,通过身体的参与会增进学习的效果。单纯地依靠个人的机械记忆,记忆的时长容易短,遗忘得比较快;而加上情绪记忆,会增进记忆效果。
【学生思考】知道游戏(活动)要领就能成功吗?理论和实践如何有机地结合?这份经历对自己有何启示?
【目的】争取和更多同学合作挑战游戏(活动),结交不同的朋友,开阔人生胸怀;体会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全体队员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增强团队精神;体验经艰苦努力和相互配合而共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学生思考】自己为什么选择新的同学参与活动,选择标准是什么?和新队友合作有什么感觉?假如时间允许,还会邀请更多的同学体验活动吗?这节课对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
为了使课堂的目标更好地拓展和应用,教师需要在课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体验式心理团训课。比如,对体验课上不活跃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对表现异常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解学生课后表现,共同采取措施改善调整学生的心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