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伟强,林文英,徐露凝,陈银方
(松阳县农业农村局,浙江松阳 323400)
松阳县是全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茶产业是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有10万人从事茶产业,形成了“全县40%人口从事茶产业、50%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农业产值来源于茶产业的发展格局”。但茶产业机械化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主要表现:种植规模小,机械采摘比例不高,出现采茶工紧张、生产成本上升快矛盾突出;茶园设施建设滞后,受霜冻、干旱灾害损失较大;加工环节连续化比例较低;营销包装机械化连续化程度不高。松阳县2019年起开展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较好示范成效,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
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主要指标和任务:茶园中耕除草、高效植保、茶园运输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名优茶加工机械化率、茶叶修剪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创建省级茶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1~2个、示范基地3~5个,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3个以上,6.67 hm2以上茶叶机采示范点3~5个;茶产业“机器换人”年推广应用0.67万hm2,年节本增效达0.5亿元。围绕实现创建指标和任务,采取以下主要举措。
首先是夯实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政府领导为组长,县府办、县农业农村局、发改局、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经商局、科技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各乡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政府牵头、多方协作、共同推进的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工作机制,有序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其次是制定实施方案。制订了《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示范县创建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创建措施、扶持政策、时间安排和工作保障等。通过开展智慧农机装备应用、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用人才培养、“平安农机”创建等,推进全县茶产业“机器换人”工作向高质、高效、全程、全面发展。第三是强化政策激励。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机器换人”的扶持政策,通过政策激励推进创建工作。县里分别下发《松阳县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办法》、《松阳县创建省级茶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实施方案》等文件,出台了鼓励茶产业“机器换人”扶持政策。
首先是开展示范创建。以示范创建为引领,积极开展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示范基地、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机采示范点等示范创建。对通过验收的创建单位分别给予省级“机器换人”示范乡镇和示范基地8万元、5万元的补助,给予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机采示范点2万元的补助。其次是组织示范演示。结合每年举办的中国(国际)茶商大会、丽水市春耕生产“五联五送”服务月活动、“对标欧盟肥药双控·丽水在行动”暨全市“春耕支农”和“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等,在松阳县举办以农业“机器换人”为主题的茶叶生产智能装备展,邀请省内外20余家农机产销企业带着各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新装备开展现场示范演示,吸引了大量与会领导、茶商及茶农前来观摩、咨询,成为茶商大会和各项活动的亮点。第三是培育示范主体。通过多年培育发展,全县以茶叶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市级以上茶叶产销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10家;市级以上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3家。其中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2019年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以茶叶精深加工为主,集茶叶种植、精深加工、科研开发、技术推广服务于一体,速溶茶粉年生产能力达6 000 t,已成为中国茶叶精深加工行业的标杆企业。
首先是做强全产业链条。依托茶青市场、浙南茶叶市场将千家万户茶农与国内外市场相衔接,建立从茶叶种植管理、加工,到精深加工及销售等完整的茶产业链条。全县4万余户茶农现有茶园面积0.90万hm2,推广绿色生态种植;培育3 200余家茶叶加工企业(户),实现加工茶叶量达3.2万t;全县建有上安、市口、阳溪等3家大型茶青市场,鲜叶吞吐量占比80%以上,境内浙南茶叶市场带动全国10余产茶省(区)150余万茶农的66.67万hm2茶园,吸引全国4 000余茶商常驻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市场、中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市场,茶叶网上零售迅速发展,开办茶叶网店1 300余家,其中拼多多茶叶电商销量前十名中松阳县占7席;延伸茶叶产业链,扩大茶机生产和茶叶精深加工。其次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立足补齐短板、拉升长板,整合茶产业转型升级、现代生态农业、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资金,着力提升茶产业机械装备作业与应用水平,2019—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受益农户3 239余户,补贴机具7 135台,补贴资金达1 510.52万元。茶叶种植环节大力推广修剪机、采茶机、茶园耕作机、割灌除草机、全自动水肥一体物联网设施、自动虫情测报灯系统、植保无人机和轨道运输机,推广应用太阳能杀虫灯、黑刺粉虱信息素诱捕器等绿色防控新装备;加工环节推广茶叶自动化生产加工流水线、茶叶智能色选机等新技术、新装备,建成扁茶、条形茶、香茶和红茶、抹茶自动化生产加工流水线17条;销售环节推广茶叶包装、打包、封口自动化和连续化机械,促进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机械化作业与应用水平稳步提高。第三是创新工作机制。管理方面,面对新冠疫情,将每年线下举办的中国(国际)茶商大会搬到线上,于3月29日~4月3日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茶商大会·松阳香茶网络茶叶节;在新兴镇横溪村大木山建立现代茶园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在西屏街道阳溪茶场、新兴镇外石塘村有机茶园建立智能虫情测报系统,用手机或电脑终端实时查看虫情,及时准确做好病虫害预测预警;县科协、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联合组建县“植物医院”,聘任47名植物医生,在松阳政府网开设“植物医院”专栏,实行线上线下就诊;技术方面,研究推广松阳香茶机械化采摘加工技术,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共同制定发布《松阳香茶》团体标准,为茶产业机器换人生产产品提供标准保障。
首先是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印发《倡议书》、《农机购置补贴宣传手册》、《农机实用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900余份,利用“农民信箱”短信和微信群平台给农机操作手发送安全宣传警示短信53条3.95万人次。其次是开展茶产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结合松阳实际,对全县19家茶机产销企业开展了安全督导工作。要求茶机产销企业做到规范经营,保证销售机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强对购机者的安全操作使用培训,规范用电;做好售后机具的定期检查和修理服务,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并做好检修记录,确保茶机作业安全。第三是巩固和深化“平安农机”示范创建。全县共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4个,通过宣传教育、隐患查治、“平安农机”创建,促进松阳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为茶叶产业“机器换人”提供安全支撑。
首先是农机农艺融合有效开展。成立县茶产业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由茶叶、农机、土肥、植保等方面具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在全县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2个、机采示范点5个,对机械化茶园种植(品种、种植)、茶园管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树冠培养)、茶园修剪、机械采摘、机械加工等全程机械化各关键环节开展技术研究和试验示范推广,形成《松阳香茶机械化采制技术规程》、《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其次是农机维修保障体系健全。全县有农机维修网点27家,维修保障人员49人,网点齐全,布局合理,有效满足了区域内农机维修保养需求,并及时为农机户提供信息咨询、机具维修、操作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多种服务。第三是农机质量工作有效开展。健全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管理制度,公开监督投诉电话,有效处理农机质量投诉事件,开展农机质量宣传、质量调查、推广鉴定证章检查等工作。第四是农机实用人才培训常态开展。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民“田间学校”、茶机产销企业等,采取培训班、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对茶产业从业人员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操作技术水平;组织茶产业农机化技术培训12期,参加人员达786人次。
通过2年创建省级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现代机械装备在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关键环节得到广泛推广与普遍应用,延伸了茶产业农机化的内涵,提高全产业链机械装备水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茶产业效益明显提升,2020年实现茶叶总产量1.65万t、产值16.88亿元,比实施前2018年增10.7%、14.8%,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26.4亿元,比实施前增16.9%,境内浙南茶叶市场交易总量8.09万t、交易总额62.09亿元,比2018年分别增1.2%、7.3%,在突发新冠疫情形势下仍然实现茶叶生产、市场交易较好增长,统筹疫情防控与茶产业发展。
通过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提升茶产业农业机械化水平,成功创建省级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2个、示范基地4个、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5个、机采示范点5个;茶园修剪、名优茶加工机械化率为100%,全部实现机械化,茶园高效植保机械化率为79.6%,比项目实施前提高21%,山地茶园运输机械化率为89.6%,茶园中耕除草机械化率为97.3%,茶叶种植加工到精深加工及销售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均居省内领先。
通过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工作,较好提升茶农科技水平,掌握现代农机装备操作能力,有效突破了茶叶生产中用工难、用工贵的瓶颈,促进各类农业主体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添力打响“松阳香茶”和“中国有机茶乡”品牌,促进小茶农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为国内茶产业“机器换人”起到较好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