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娜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辽宁分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农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农业生产和自然气象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恶劣的气象条件以及突发气象灾害会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比如干旱会导致农作物缺水,影响产量;冰雹、霜冻等可能导致农作物死亡。气象灾害虽然很难通过人力化解,然而借助于专业化科学化的预警预报,是可以做到事先防范,减轻甚至规避气象风险的。由此可见,在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当中,气象为农服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第一,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所需的气象信息,帮助农民合理规划生产工作。一些气象灾害具有偶发性或是延续性特征,当前的气象预测技术可以对偶发性气象灾害进行预测,判断其发生概率,从而提前向农民传达信息;也可以对一些持续性气象灾害进行预测,让农民心中有数。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能够让农民提前针对某些气象灾害做好防范,减轻或者完全规避气象灾害可能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第二,有助于气象服务水平的大大提升。气象服务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都是很强的,不仅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气象观测能力,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服务机制,以推动气象服务水平提高,取得良好发展。
某市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该市主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支柱产业。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区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是同时也受到了地质和岩性的影响,该地在雨季发生暴雨、大风以及泥石流和山洪的风险较高,不论是对农业还是旅游业的发展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条件。
2.2.1 农业气象服务机制与模式。近年来,该市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气象服务需求,成立了“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完善了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制订了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和工作流程,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为该市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手段提供及时、便捷的各类优质气象服务信息及相关农业生产措施与建议,充分发挥为农服务专家团队的作用,指导农业生产。直通式气象服务的意义重大,不仅推动了该市的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更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针对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和主要经济作物,开展了基本气象要素、土壤水分和农业灾害等项目的观测。还开展了高质量的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主要针对经济型作物和农作物,对低温、干旱、霜冻、病虫害等气象灾害实施动态化监测,大大拓展了灾害预警的覆盖面。
2.2.2 农业气象观测情况。当前该市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主要由40多个区域观测站、3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和1个特色农业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站组成。气象部门积极开辟农情观测途径,主要借助实地田间调研、农村气象员和农业大户反馈信息等多种途径对农作物进行观测,掌握了其生育期和物候期的基本情况。
气象部门要服务于乡村振兴,就需要建设一套现代化的气象为农体制,扎实做好服务“三农”的工作,将公共气象服务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奠定气象为农的大格局,在技术创新突破和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深入开展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着眼于智慧气象发展趋势,实现技术和新产品的突破。当前我国开展的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传播功能标准化配置工作可称为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基层政府要想全社会进行气象为农的辐射,将全社会纳入这一模式体系当中,实现从单一供给主体向多元供给主体转型。
3.2.1 同本地文旅部门和扶贫工作负责人交流,实地调查典型乡村旅游建设点,了解从业者对气象服务具体需求,同本地气象服务实际相匹配,研发新项目。
3.2.2 选择休闲农业或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展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标准化建设,服务内容包括:将常规天气信息提供给服务对象;将气压、日照、湿度等专业化气象要素提供给特色服务对象;结合前两者资料进行深层次服务产品加工,提供紫外线指数、洗车指数、出行指数等预报;向服务对象提供气象预警信息和72 h天气演变趋势预报,针对重大户外旅游活动和交通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制定专门旅游气象预报向游客发布,尤其是要做好高温、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预警工作,另外还要全方位开展交通干线、旅游景点的天气预报,将预报的精确度提升为24 h。
3.2.3 在县级综合气象服务平台增加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模块,收集预警信息接收责任人数据及当地旅游气象灾害数据,并纳入数据库管理。同时,推广乡村智慧气象APP,制作一套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气象服务产品。
气象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就要持续不断的在该领域内突破创新,在对市场进行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进行挖掘,只有在深入研究农业市场和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下,才能开发出真正能够服务于农业发展的气象产品和服务。
构建与特色旅游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气象服务产品。集约化和产业化是当前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气象要为现代农业服务,就要在服务和产品上下功夫,着力研究新型产品和智慧型气象服务。对该市现有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短板及各级用户的不同服务需求,设计面向不同用户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包括产品的分类、格式、内容、发布频次、发送方式、表现形式等,最终突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交互性。对于特色农作物,要开展全产业链的气象信息服务,在重要季节要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农业商业文化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能够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极大的助力,该地制作了一系列关于油菜花花期的气象科普和休闲视频节目,通过互联网向外界传播。还构建起了完善的旅游气象数据监测和预报体系制度,对相关农产品进行气候品质的评价,并做好气象信息的溯源工作,这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发展特色化的气象服务。可围绕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民群众对气象服务提出要求,立足农民群众的需求来制定气象服务内容。除了传统气象预报之外,应当做好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规划与农作物生产气候区规划工作,为推进“一县一业”提供有效且有价值的决策依据。为了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应当从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角度出发,提供目标市场的气象信息和产地市场气象信息,让气象工作可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销售。这就需要加大气象服务、材料、人力、物力投入,加大对农业基层气象站建设力度,在贫困区建立多个区域站,同时建立区域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库以及专家知识库,以先进技术手段作为支撑,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体系。
3.5.1 基层农村的应急广播在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在乡镇建立气象信息站等基层气象信息服务机构,做好基层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将气象预警大喇叭维护工作做的更加深入和扎实。
3.5.2 气象部门要与广电部门做好沟通和协商,预警信息的发布是离不开广电部门的高效配合的。双方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健全气象信息发布的流程和制度,对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效益进行评估。
3.5.3 制定或完善乡镇应用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流程规范和管理制度,对乡村信息员、分管安全生产和应急乡镇领导进行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应用培训。
3.5.4 乡镇气象信息的发布至关重要,要做好对乡镇气象信息发布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为乡镇的气象发布人员提供专业化的技术培训,以增强气象信息发布的质量,提高时效性,扩大信息发布的覆盖面,最终依靠及时有效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减少农业的损失。
气象部门要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就需要实施多部门的联动和响应,农林牧副渔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这些部门要建立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平台,实现大范围内的信息共享。气象部门要联合这些部门共同进行气候论证,对气候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并及时有效规避气象灾害风险,提升气象服务的质量。另外,气象部门与农村的沟通也是极为重要的,要主动为农村的气象服务献计献策,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而农村则要对气象部门的服务提出反馈,互相沟通,实现双赢。
综上所述,本文以某市乡村为案例,对当地的气象服务开展现状做了调查分析,明确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该市的气象服务对于农业的防灾减灾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距离促进乡村振兴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新时期气象服务要立足于农村实际,优化气象监测体系,拓宽气象服务的覆盖面,最终充分发挥出气象服务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