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王 卉
(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2.泰州党史方志办公室,江苏泰州 225300)
近年来,人们到革命老区学习红色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愿望日益强烈,参观红色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已蔚然成风[1]。然而,很多革命老区却存在着红色旅游“热”而周边休闲农业“冷”的情形。江苏省泰兴市作为苏中革命老区就存在这样的典型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利用红色元素融入区域休闲农业让红色旅游“热”带动休闲农业“冷”就具有显著现实意义。
江苏省泰兴市是地级市泰州市的下辖县级市,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县[2]。泰兴是全国第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苏中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在这里曾发生过“创建工农红军十四军”“黄桥决战”“苏中七战七捷”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形成了一大批红色文化遗迹遗址[3]。
结合红色革命文化融入休闲农业开发这一研究主题,我们选取既注重整体角度又兼顾与周边社区关联的RMCP(Resource-Market-Community-Product)分析法。该方法最早是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顿雪霏2008 年首次提出,并将其应用在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之中[4],该方法优点在于既注重整体角度又兼顾休闲农业与周边社区关联性。
泰兴红色资源丰富。革命英雄人物方面,泰州地区的第一位中共党员沈毅、抗美援朝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中共最杰出的秘密情报员沈安娜等。文化艺术方面,产生了红遍大江南北的《黄桥烧饼歌》[5]。据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2019年编撰的《初心之光——泰州红色教育基地概论》显示,地级市泰州共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6 个,其中5 个就在下辖的泰兴市;共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 个,其中2 个就在下辖的泰兴市。而因处于革命老区核心区,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历史事件更是不胜枚举。由此可见,泰兴市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相当丰富。与之比较的则是休闲农业资源匮乏。江苏将休闲农业作为八个千亿产业之一,因此历年来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然而根据笔者整理发现,自2017 年至2020 年全泰州地区三区三市入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主题创意农业园”已达29家,而泰兴市仅有3家。
区域地理位置决定泰兴红色旅游市场和休闲农业市场均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如根据《2020 年泰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 年当年虽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全域旅游受到较大冲击,但红色旅游中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仅仅十一假期就吸引了游客近3万人。其实红色旅游与休闲农业往往有着大量的市场人群重叠,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往往旅游休闲主要受到经济社会影响较大,可以看到的是泰兴地处长三角经济带当地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周边相邻城市消费能力同样强劲。在2020年《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中,其东接的如皋市全国排名第31名,南接的靖江市排名第34名,东北相接的海安市排名第24名[6]。同时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的打造,上海、苏南城市消费人群抵达泰兴将更加便捷,可以预见休闲农业消费群体必将同步快速增长。
从地理区位来看,泰兴市红色资源主要集中在农村区域,这与中国近代革命史中的“农村包围城市”一致。泰兴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所在区域的农村与农民。从休闲农业企业发展与周边居民就业角度来看,周边居民有参与当地休闲农业的积极性,而休闲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支持。从前期了解分析可知不管是泰兴市的中华红枫园还是泰兴国家古银杏公园均有此显著特征。
区域内红色旅游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远大于休闲农业。泰兴作为苏中革命的摇篮,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其中多个场馆入选国家重点打造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单[7]。2021年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江苏省20条“永远跟党走”红色旅游线路[8],全部纳入泰州地区6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9],目前泰兴市已初步打造出了红色旅游名片。而休闲农业则相对比较薄弱,仅有中华红枫园、泰兴国家古银杏公园、祁巷农耕民俗主题创意园等稍具规模的休闲农业企业。但休闲农业也有优势,那就是产品线较长,既有特色农产品更蕴含着可开发的体验产品、文化产品。
泰兴市休闲农业与红色旅游近年来均得到各级政策的大力支持,两者虽然存在着差异,但目的都是提供给人们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前面分析可知两者地理位置、资源禀赋重叠,在此基础上将红色元素融入到休闲农业开发之中是具有可行性的。
红色元素要融入区域休闲农业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因此首先要明确归口部门并明确职责,以此为基础才来进行统一规划开发。故而建议在泰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下设独立部门专门负责推动红色元素与休闲农业融合中的管理开发问题,建立资源协同开发联盟,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推动优秀红色元素融入休闲农业,保障推进的整体性、互补性。具体到景点与休闲农业园区之间可以尝试将农耕体验项目通过融入红色元素,让游客体验红军与泰兴民众一起协作共克时艰的农耕生活,在体验劳作快乐的同时让游客了解当年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红色故事;民俗体验中将红色元素融入开发出“我打烧饼送亲人”等既有红色元素又结合当地民俗的体验活动。
泰兴市休闲农业客源市场可分为泰州地区及周边相邻市场和长三角其他区域市场,从前面分析可知泰州地区及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排名均靠前,而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这一阶段将是体验经济阶段,游客将更加注重差异化体验。因此在相关部门指导下一方面尽快创新现有休闲农业产品,如休闲农业企业就要主动打破吃农家菜、垂钓、棋牌老三样的现状,在有关部门协调下组成“静+动”的组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游(静)为主,休闲农业园区红色体验(动)为主的组合。针对周边市场建立新媒体营销矩阵,针对长三角其他区域市场侧重品牌营销。充分利用地处长三角区域这一地理优势,采取线下推介与重要社会新闻媒体联合推介形式,定期组织开展泰兴红色休闲农业的整体形象宣传,打造区域独有的渡江战役红色休闲农业知名品牌。
只有当地老百姓从发展中受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休闲农业开发才具有生命力。应该说不管是休闲农业园区的生产还是服务,这些基础的运营均离不开当地老百姓的参与,而要将最原汁原味的红色故事带给游客也必须由当地百姓进行。因此,当地老百姓的受益是休闲农业开发成功的关键要素。具体到泰兴市红色元素融入区域休闲农业开发,需要加强社区从业人员培训。要提高社区百姓参与度,拓展参与面,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提高社区百姓的参与意识,使周边百姓明白参与的利益。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除了让社区百姓简单参与之外,政府还可建立多形式的合作运营模式,不断拓展现有产业链,使百姓成为产业链上一环。
通过前期分析可知泰兴市拥有相对丰富红色资源但休闲农业发展则相对薄弱,周边有着强消费能力群体,但产品开发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纵向开发。根据不同人群进行产品开发,比如按照年龄分为中小学生产品、大学生产品、中青年人产品、老年人产品。2)横向开发。结合休闲农业一二三融合的业态情况,可将红色元素与休闲农业中的实物产品和无形产品结合开发成特色产品。如实体产品中嵌入红色元素,形成休闲特色农产品或旅游纪念品;无形产品中将红色元素,与休闲农业民俗融合,形成特色节庆活动、体验活动。
泰兴市作为全国第一批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尝试利用RMCP 法将其丰富红色资源中的红色元素融入区域休闲农业开发,并提出“资源—市场—社区—产品”的具体路径,进而解决目前存在的红色旅游“热”而休闲农业“冷”的现实问题。但同样也看到泰兴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革命老区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对经济发达地区的革命老区解决红色旅游“热”而休闲农业“冷”可提供一定借鉴,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