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旖秋,沈 梅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 650051)
核桃作为胡桃科植物,是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的一科,又名羌桃、胡桃,与榛子、扁桃、腰果并称为世界“四大干果”。中国是核桃的起源地之一,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因此被誉为世界核桃生产第一大国[1]。核桃在我国分布广泛,从北纬21°08′的云南勐腊县到北纬44°54′的新疆博乐县,纵越纬度23°46′;西起东经75°15′的新疆塔什库尔干,东至东经124°21′的辽宁丹东,横跨经度49°06′,都有种植[2]。核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有“万岁子”“长寿果”“养生之宝”的美誉,对人体十分有益。核桃的外壳坚硬,果肉口感微甜,在老百姓中深受欢迎。云南省是核桃原产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适生地域宽广,其中124 个县市区都有引种核桃。近些年,云南省的永平县、昌宁县、大姚县等地先后被国家命名为“核桃之乡”[2]。
《蛮书校注》(作者为唐朝人)记录:“蔓胡桃出南昭,大如扁螺,两隔,味如胡桃,或言蛮中藤子也”[2]。“大如扁螺”表明果仁饱满;“两隔”则表明它的果仁被分隔成两部分,可取其中之一,并且核桃内部的隔阂不太发达,易分离。这个历史记录说明,早在唐朝南昭国时期,大理一带已有个大、出仁容易的泡核桃出现(大理一带已培育出名闻遐迩的漾濞大泡核桃)[2]。明代时,白族学者杨鼎所著《南诏通史》一书中曾记述宋代建大理国前夕段思平剖桃拆字一事:“(段思平)将兴兵,获商人遗以核桃一笼,思平取大者剖之”[2]。
永平核桃坚果顶部比较平缓,底部也较平或圆,整体呈扁圆球形,果实直径为4~6 cm;外壳表面无毛,不平整,布满小且浅的麻点,果实前端有尖头,果核稍有褶皱,并且表面的结合处线宽较紧密;核桃单果重10.6 g,果仁重4.0~5.3 g;壳厚1.0 mm;它有比较厚的内隔壁且呈纸质状,果实内部没有空隙,表面有内陷褶皱,取出完整果仁较难,可以取出半仁,出仁率46.90%~49.40%;果仁饱满,整体呈黄白色,脂肪含量65.73%~69.21%;外壳内的果仁呈不规则有刻纹的扁圆球形,颜色为黄白色或黄褐色,味道微甜香纯。
核桃分布从东至西贯穿永平全境,沿途的山高坡陡,降水丰沛,蒸发量少,光照充足,是优质核桃生长的天然基地。永平核桃果大、仁白、自然环保,是大自然对生活在古丝绸之路上人们的馈赠。
永平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东邻漾濞彝族自治县,南接昌宁县,西隔澜沧江与保山市分治,北与云龙县山水相连。广阔的土地资源、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为核桃种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核桃。永平县有“户户栽种核桃树”的悠久历史,让核桃真正成为了村民的致富树和“绿色银行”。整个永平县有73 个村委会(社区),全都有核桃分布,其中适合种植泡核桃的有56 个村,有2 万2 千多户农户种植核桃。永平核桃外壳极薄,果实饱满,果仁呈白色且味道香甜,它的果仁出油率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核桃还可以入药,有温肺定喘、保护心血管等功效。核桃树作为一种绿色植物可以绿化环境、点缀道路,并且其木制坚毅、纹路细致、颜色美观大方,是军用和家装行业应用的上等原材料。
自从1980年国家出台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在农村得到落实以来,永平核桃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直至“九五”末,永平县泡核桃种植面积已达到1.3 万公顷。“十五”期间,泡核桃被永平县政府作为当地最具竞争力和特色的农产品来培育,加强领导,制订措施,统一筹办,优化构建,把泡核桃种植在海拔1 600~2 400 m的适宜区域[3]。
2008 年末,永平县核桃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1 万公顷,在云南省内排第二位、大理州第一位,产量达1 万多吨,产值达4 亿多元;2007—2009 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云南省唯一的“全国核桃林业标准化示范区”,被中国优质果品基地暨果品产业先进典型评选组委会审核评定为“中国优质核桃基地重点县”[4]。2009 年,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将永平泡核桃评为“中国十大名优核桃”;2010 年,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将永平县评为“中国核桃之乡”[4]。
2010 年,永平县核桃面积已达8.7 万hm2,产量1.6 万t,产值达4 亿68 万元(据大理州林业局、大理州统计局、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大理分院联合调查表明)[5]。
2014 年底,永平县核桃种植面积及产量产值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核桃种植面积达10.5 万hm2,居全省第三,产量、产值分别为7.35 万t、21.74 亿元,居全省第一。每年四川、上海、福建、深圳、香港等地的客商均来永平订购优质核桃,有的核桃更远销日本、加拿大等国。
永平县是核桃适宜种植区,全县都有核桃分布,截至2017 年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0.58 万hm2,核桃干果产量达6.67 万t,种植核桃的农户数占全县总户数的50%以上,人均核桃种植面积已经超过0.72 hm2(108 株),是目前云南省的核桃种植大县。从事核桃加工交易的营销大户有35 户,初级产品加工有800 多户,季节性从事核桃购销和加工户达1 700 多户。2018 年永平县核桃干果产量6.81 万吨,产品产值达16.6 亿元,农民人均核桃相关收入也达到11 369.86元。2019 年8 月27 日,永平县成功入选云南省“一县一业”20个示范县之一,省财政每年给予各个示范县3 000万元资金支持,连续支持3年[6]。
永平县在2019 年8 月成功入选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在核桃产业发展过程中,按照“云南核桃·永平优果·优果优价”的发展方向,以“中国有机核桃第一县”为发展目标,建设百万亩生态优果有机基地,重点把握产业绿色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不断扩大有机基地认证范围,更好地实现核桃基地建设有机化、绿色化,稳控核桃种植面积,走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路子,在品种改良、品质优化、增产增收上求突破,引领全县10.58万hm2核桃园高质量发展,打造园内路畅、草净、水清、光照充足、空气良好、无污染、无垃圾、无农残的山、水、田、林、路、草和谐共生的景观式有机核桃园[7]。目前,永平县核桃干果产量和产值在云南省内数一数二,核桃种植面积也毫不逊色,位居云南省前列,先后获得“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中国核桃商贸集散第一县”等荣誉称号[8]。
云南省的核桃产业存在着靠山吃山、种植面积广但收入微薄等现象,缺乏完善的加工链和市场,精深加工发展落后,除了加工成核桃仁和核桃油以外,其他产品很少,核桃保健品及其他精加工产品寥寥无几。在全省几百家规模较大的核桃加工企业中,出名的品牌寥若晨星,品牌的市场效应很低。
永平核桃尤其是泡核桃的品质在核桃行业内非常有名,得到很高的评价,但其对于大众来说有点陌生,也就只有云南的消费者对永平核桃有所了解,对永平核桃的优势,与其他核桃的品质差别所知甚少。由此可以看出,永平核桃的品牌建设不到位,品牌价值也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虽然政府在竞争优势理论中并不是产业发展的四大决定因素之一,但作为重要辅助因素,其作用也不容忽视。各级政府十分关注核桃产业的发展,但有些方面还未采取实质性措施,如政策扶持、开放资本渠道、专项资金投入等。永平县核桃近年来主要依靠的是退耕还林、干果建设等项目资金,其资金有限,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技术落后、专业人才培训不足和核桃种植专家缺少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永平县核桃产业发展。
品种选择上要以永平本土的泡核桃及其他优质品种为主;栽培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流程,规范管理;在技术培训方面,要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采取出去学、请来教的方法,加强核桃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确保核桃的种植管理措施落到每个农户家里,加强对核桃成果的保护。近年来,永平县核桃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其产量不高、供应不足,因此需要提高核桃的品质和产量,扩大生产规模,这样才能解决生产供应等问题,核桃产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永平核桃的不断发展,核桃品牌和文化的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应申请具有永平特色的核桃产品商标,积极参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展览会、博览会等活动,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让大家了解永平核桃,增大市场份额。永平核桃生产企业应从产品形式入手,确立自己的品牌定位。
首先要确定核桃在永平农林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加强政府部门对核桃产业的综合管理和服务,实现核桃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其次政府要推出科技创新、统筹规划核桃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强强联合战略,为核桃产业发展做出贡献。最后应该积极宣传和推广永平核桃的产业前景,以有成功经验的农户做示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做大做强核桃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