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凉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浅析

2021-12-28 08:36:57黄文才
南方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凉州区水费水厂

黄文才

(武威市凉州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甘肃武威 733000)

饮水安全的基本要求是人们不仅有水喝,还要能喝得起水,同时要保证喝得安全卫生。实现饮水安全主要依靠水资源的数量与水的质量两方面。

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聚焦饮水安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改造、配套、联网、新建等综合措施,着力提升贫困村居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构建和完善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体系,为全区提供了有效的饮水安全保障。

1 凉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

武威市凉州区水务部门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先后实施了世行贷款农村卫生改水项目、抗旱应急项目、农村人饮解困项目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成了刘家茨湖水厂、黄羊渠首水厂、西营水厂、杂木渠首水厂、金塔水厂、宏化水厂、宏祥水厂等13 座集中供水厂和石关、金山2 座供水站,日供水规模11.8 万立方米,共划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9 处,配套建设净水车间10 座,配备消毒设备20 套,建立具备检测35项指标的区级水质监测检测中心1 处,建成具备检测9项指标的“千吨万人”水厂化验室8 处,共铺设主支管网5 105 km,建成小电井、引泉等分散工程0.83 万处,解决了全区74.43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目前,凉州区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方式有水厂供水、水塔供水、小电井供水、小型蓄水池供水4 种,具体如表1 所示。

2 凉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供水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1)部分供水工程建成于20 世纪90 年代,受当时资金的影响,工程建设标准较低,主、支管道均为UPVC 管,经过20 多年的运行,早期修建的管网老化破损,运行中故障较多,维修率高,加之供水管线长,维修影响供水时间长,降低了供水保证率。

2)计量水表配套不完善,部分人饮工程供水不稳定,用水户无序用水、浪费水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是在春夏用水高峰期,上游农户用自来水浇灌院内菜地和房前屋后的绿化树木,甚至有的农户直接用自来水浇灌农田,耗费了大量的人饮水,造成管道压力过低,下游供水不稳定,供水保证率不高。

3)全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原有的供水管网已不能满足现在的供水需求。

2.2 工程运行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1)人饮工程基础设施和自动化控制与信息化监测配套不完善,智能水表普及率不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量大、面宽、覆盖范围广,供水管道的运行主要靠人工去巡查巡检,不能及时准确地对各供水要素进行远程监测,从而造成供水调度滞后,运行管理成本高,水费收缴难度大。

2)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工程运行中没有按成本加微利的原则核定工程供水水价、实行计量收费,存在收费不全面或按人头收费的现象,实际收取的费用不能保障用电和人员费用支出,无法从水费中提取工程维修养护经费。

3)按照工程受益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10 元标准提取的维修养护基金未足额落实到位,影响水管单位对供水管网的巡查检查。

4)工程管理体制不顺。目前采用属地管理的办法,由各灌区管理所辖区域内的饮水安全,无法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系统管理,上游灌区承担水厂制水和向下游灌区供水的任务,增大了管理运行成本,上下游协调配合不好,在用水高峰期水量不足时,上游供水单位优先满足本辖区的用水,对上下游兼顾、平衡协调不够,下游供水量不足。

2.3 水质合格达标需要进一步提升

武威市凉州区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均为地表水,在实际运行中,汛期进厂水浊度大,现状水厂处理能力受限,影响制水,致使个别时段出厂水浊度超标。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化验室配备检测人员较少。现有水质检测人员虽经过了一定的培训,但因不是专业人员,检测能力还达不到水质检测规定要求,“千吨万人”水厂和水质检测中心缺乏专业检验人员。

2.4 资金保障落实需要进一步增强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面广线长,运营成本高,水费收入低,不能满足工程正常维修和更新改造需要。工程建设项目国家和省级资金投资比例较小,地方资金配套不到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2000 年以前建成的工程年久失修,因资金缺乏无法维修。如凉州区杂木灌区农村饮水工程起步早,受项目投资制约,入户管网及户内计量水表等均由受益群众自筹资金解决,经多年运行,安装的计量设施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无法开展计量收费工作。

3 保障凉州区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建议

要从根本上解决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必须紧紧依托“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项目,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改造老旧工程,新建调蓄水设施,补齐短板弱项,建立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规范水质检测,推进水费收缴,堵塞漏洞盲点。

3.1 加快农村老旧供水工程提升改造

1)在集中供水工程水厂引水口配套预沉池,解决水质预沉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行,提高水质净化和水质达标能力。

2)针对供水管线距离较长、供水面广、点分散的特点,在供水主管网间隔增加一定数量的调蓄水池,解决用水高峰期上下游供水不平衡矛盾。

3)主动谋划、争取项目,依托项目逐步改造老化管网,运用新材料提高管网质量标准;配套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实现精准计量,提高供水对口率和水费收缴率,以水费促节水,从根本上解决用水供需矛盾。

3.2 健全完善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

1)有效落实管护责任。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保障工程建设、水质检测、工程维修经费需求。落实水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重点将小型供水工程的管护责任压实到乡镇政府和村委会。

2)加强村级水管员管理。积极争取将村级水管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细化岗位职责,落实考核办法,把“最后一米”的管护责任落实到位。

3)创新管理模式。有序推进农村饮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根据饮水安全工程类型,引导社会资金和民营资本参与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租赁承包等管理方式,推行专业化管理和服务。

3.3 健全完善检测体系,确保水质安全达标

1)完善监测体系。市、区卫健、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协作配合,做到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检测体系。加强集中供水工程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监测。

2)保障检测顺利开展。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导则》要求,配齐水质检测中心和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水质化验室设备,落实检测经费和检测人员,严控水厂过滤、净化、消毒等环节质量,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水质保障水平。

3)提高水质检测能力。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人员管理培训,提高水质检测中心和“千吨万人”水厂专业化检测水平。

3.4 加大农村饮水安全资金投入

1)足额落实工程建设和运行保障资金。严格落实《甘肃省农村饮用水管理条例》,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制度,足额落实年度维修养护基金,每年列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使用。

2)健全水费水价机制。建立完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合理制定供水价格,创新水费收缴模式,实行水费收缴“先缴费、后用水”制度,推行“互联网+”便民服务模式,实现在线水费查询、收缴。

3)实现计量设施全覆盖。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全部安装计量总表和入户水表,千人以下供水工程分类推进计量设施安装,分散供水工程因地制宜安装入户水表,按比例提留部分水费作为维修基金,同时配套完善农村供水水费收缴政策制度,足额收缴水费,切实保障工程管养经费。

3.5 理顺供水管理体制,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1)结合水管体制改革,理顺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机制,整合全区农村供水工程设施,实行市场化运作,由企业承担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消除多龙管水的弊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形成多元化水务融资体制,提高经营实力,以提供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为目标,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2)抢抓中央财政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支持的机遇,统筹布局农村饮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逐步将城市管网向农村延伸,连通城市与农村的供水管网,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对乡村供水管网按照能并则并、以大带小的原则加快改造,为区域供水整体并网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凉州区水费水厂
惊人的水费
简算有妙招
西营河灌区2020年地表水水费测算探讨
张文作品
超滤膜在再生水厂应用工程实践
四川环境(2019年6期)2019-03-04 09:48:52
水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解析
电子测试(2018年9期)2018-06-26 06:46:30
游戏化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水厂环状管网平差计算与分析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中国糖料(2016年1期)2016-12-01 06:49:01
没付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