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视角看铁路改革发展

2021-12-28 05:02吴曦霞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21年3期
关键词:强国交通铁路

吴曦霞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广西 柳州 545007)

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通知》要求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党史、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地改变中国、改造世界,从中感悟思想伟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回首党领导铁路百年改革发展的历史,可以深刻地感悟到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铁路改革发展实践的积极引领。

一、发展理念层面:恪守“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人民铁路为人民”彰显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纵观党领导铁路百年发展的历史,“人民铁路为人民”发源于“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火车就开到哪里”的解放战争时代、孕育于以“人民的好车站”新民站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锤炼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铁路听从党中央召唤,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当好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为从根本上改变铁路运输服务工作长期滞后的状况,2011年全国铁路在客运窗口单位深入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像对待亲人那样对待旅客,想旅客之所想,做旅客之所需,解旅客之所难,积极主动地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尺,强化“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使“人民铁路为人民”得到新的发展。

“人民铁路为人民”丰富于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01版。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大力推进运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客货服务质量,致力于“让旅客体验更美好”,进一步丰富升华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内涵和外延。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内涵是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其中服务安全优质就是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更加满意的铁路运输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旅行生活、便捷物流服务的向往。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铁路职工始终牢牢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以报效国家、服务社会为己任,交出了合格的时代答卷。

二、发展战略层面:迈向“交通强国”的目标遵循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是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基础上对时代问题的正确解答。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交通设施和运输条件非常落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体现在交通运输领域首先亟待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周恩来1949年谈及国家财经计划问题时指出:“交通方面,铁路的恢复最重要”。1953年“一五”计划把“发展交通运输”作为基本任务之一。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铁路通车里程已近3万公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把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尽可能地继续发展”。90年代以后,江泽民指出,交通要“加快建设”“特别要改善交通条件”;2010年,胡锦涛则重点提出要加快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的人才培养。在党的领导和重视下,铁路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了从“有没有”到“够不够”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交通运输“大而不强”的客观现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交通建设的系列理论,首次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时代新战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在铁路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铁路运输供给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新时代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关键是要实现交通运输供给从‘够不够’到‘好不好’的转变”,并分两阶段制定了到本世纪中叶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指标。2020年,国铁集团印发《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这是新时代做好交通运输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建设交通强国确定了方向和目标遵循。

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从根本上讲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铁路的体制优势。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理论指导下对交通领域的顶层设计,实现铁路治理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从铁路改革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三、发展定位层面:秉承“铁路先行”历史使命

发展的实践受发展观的影响,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发展。铁路运输作为“社会生产过程的一般条件”(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1页。,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有效方法。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经济腾飞、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几乎都是以铁路发展为开始和前提。马克思指出铁路是“现代工业的先驱”,是“实业之冠”,孙中山先生把铁路誉为“国家兴盛之先驱”“交通之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铁路作为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行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为党的建立和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阵地和坚强堡垒。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铁路发展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以科学理论指引铁路改革发展的方向,铁路多次担当国家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和开路者。

自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强调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958年提出“三个元帅、两个先行官”,其中一个“先行官”就是铁路。1961年毛泽东同志批示指出: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是高度集中的企业,带有半军事化,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可以说,中国铁路的发展方略以及技术政策,都是在这个“高、大、半”理论指导下制定和完善的。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强调铁路要立足服务大局,当好国民经济发展火车头。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日本参观新干线,称赞日本新干线“光-81号”超特快列车,强调中国经济“很需要跑”,铁路交通要先搞起来。邓小平同志还指出,改革是发展铁路必由之路,铁路必须转变机制,走向市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改革中求发展。党的十四大以来,江泽民同志多次考察铁路,要求铁路建设大军要发扬“开路先锋”精神,建成青藏铁路;要发扬“新时期火车火精神”,为国民经济发展当好先行。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对铁路发展十分关心,多次强调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在科学理论正确指引下,一代铁路人不负重托,实现了铁路从内燃机时代、电力机车时代进入高铁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铁路工作极为关怀,作出了一系列推动我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两步走”战略宏伟蓝图,提出加强铁路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设交通强国,推动国有资本做优做大,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赋予了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并为铁路提供了重大发展战略机遇。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017年,原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向全路发出新时代铁路再当先行的时代号召。2020年,国铁集团印发《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描绘了新时代现代化铁路强国建设新蓝图,开启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新篇章。

猜你喜欢
强国交通铁路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繁忙的交通
“学习强国”礼赞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秦晋争霸
小小交通劝导员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