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淑丽 罗丽萍
(昆明市海口林场,云南 昆明 650114)
作为典型的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植株形式,槲栎广泛遍布于国内的温带以及亚热带北端山地等区域。植株高度可以达到二十米左右,树冠为广卵样式。小枝无毛且存在谈褐色皮孔形状。叶子成长椭圆倒卵样,先端微钝、段渐尖,接触位置窄楔或是圆形样式。侧脉一般以十至十五对形式,叶柄长度两公分左右,无毛。槲栎青睐光照,抗寒能力比较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耐旱以及贫瘠等方面也有着较好的表现,萌芽能力较高。与此同时其在耐烟尘、针对有害气体的抗性等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对于土壤肥沃地区、湿度较高区域以及排水较好的区域等槲栎均可以较好的生长,褐色土地生长相对缓慢。
选择20-25年生的没有病虫害等影响的健康植株作为采种的母树。果实成熟期(每年10月1日---11月30日)间往往会从绿色转变为黄褐色,且带有光润色泽,能够自行完成脱落过程。在树底下捡取、将果子击落等搜集收集起来均可以。完成采种之后则需要开展筛选工作,去除其中已然为病虫害所影响的种子以及色泽异样的种子,初步可以得到百分之九十左右的优质种子。对于槲栎植株而言,橡实象鼻虫为其主要虫害形式,单从外观往往难以察觉分辨。可将整个种子浸润于五十五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内保持十分钟,随即可以将全部的害虫等进行消杀处理。通过消杀之后种子于荫蔽干燥等的位置进行晾干晒干,每天进行三四次左右的翻覆,以避免种子由于发热而出现霉变情况。完成晾晒之后随即进行储藏。对于储藏环境首以地势较高且干燥、另外地下水位较低位置最宜。基坑的深度保持八十公分,宽度保持一百公分左右即可,长度主要以具体需要储藏的种子量情况决定。在基坑的底部铺设厚度十五公分的细沙,并于沙子上摆放五公分厚度的种子,种子的上端再覆盖三公分厚度的细沙。细沙和种子彼此交替放置,直到间距坑口十公分左右即可。于坑内每间隔一百公分位置设置一秸把,从而避免种子由于过热而出现霉变情况。最后覆土的高度应当略微高于地面,并于坑的周边开挖三十公分左右厚度的排水槽,以避免雨水等的侵入影响。
槲栎育苗技术主要包含两种,分别为实生苗育苗技术以及容器育苗技术。实生苗育苗技术主要于每年的春初以及随采随播等形式进行培育。苗圃位置往往土质较为松软实际深厚的稻田区域,可以是地势相对缓和的山坡下沿土质较为疏松区以及深厚区域,土壤耙细与平整,冬播以及秋播都可,采用沟状条播方式居多,相间距设置为十五公分左右,沟播期间每米保持四十粒即可,完成播种之后随即覆土作业或是使用细河沙等覆盖两公分厚度并再覆盖湿润的稻草即可。第二年春季随即出苗,待苗张至三分之一左右时,可以将稻草等去除,并关注遮蔽以及洒水等作业,避免幼苗因为过度光照而出现灼烧失水等情况,待幼苗张齐之后可以进行间苗处理,保持每平方一百四十株为宜。槲栎幼苗的生长过程相对缓慢,主要以主根的生长为核心,待八月至十月左右,长速随即攀升,根系也处于较快猛涨期。十一月逐渐形成冬芽,高生长模式逐渐停止。
容器育苗技术,首先需要配置完善的营养土基础,包括泥炭、铁屑、稻壳等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调制。完成营养土的制备之后对其进行粉碎过筛处理,添加至规格十二公分的容器钵内。播种期间每盆放置一粒,也可以选择催芽之后进行播种处理。播种期间需要预先开具2-3公分左右的洞才可进行播种处理,完成播种之后需要放置于百分之六十遮阳网下,适当的进行补水处理,确保整个土壤表层始终为湿润状态。待九月即可将遮阳网去除。针对幼苗施加一定的肥料可以较好的促使其快速生长,肥料的施加需要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决定。当选择使用缓释肥情况下,可以对相关肥料用量等进行减半处理,也可以施加叶面肥,将肥料等进一步稀释至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左右的浓度后进行喷洒作业。通常喷洒作业选择每天的下午为宜,周期以每间隔十五天开展一次即可,秉持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结合相关经验,基于肥料的使用,槲栎的幼苗第一面的生长高度可以达到三十公分左右,地径更是可以实现0.5-1公分左右覆盖。
槲栎幼株往往更为青睐阴凉生长环境,对于周边环境的适应性也比较高,对土质条件等要求并不高。包括花岗岩、石灰岩以及砂砾岩、山地红壤、潮湿土地以及沙壤土和轻壤土等均可以较好的生长。此外,土质的酸碱度以5-6左右最为理想,但规避挑选因为过于贫瘠以及山顶造林等问题而使其生长不理想或是造林效果不佳。槲栎对于种植位置的坡向和坡度等的要求也不高,于土质以及腐殖质层较为密实的中坡、下坡以及平地等环境下均可以实现较好的生长。
正式造林前需要预先对林地等进行必要的处理,尤其对于荒地自己皆伐等类似的地块,预先将其上面所覆盖着的大量的落叶、杂草以及灌木等进行彻底的清理,对其进行集中的粉碎处理或是选择无风的时候进行集中的焚烧作业,清理期间应当尤其关注对于幼苗以及幼株等的防护。针对低质以及低效林等的改造以及森林等的恢复或是林分等的更新等,需要就种植的树木周围的杂草进行彻底处理,切实规避干扰其生长的林木以及侧枝等的影响。
通常造林的时间选择每年的冬季或是造林之前的一个月开展,这之中又以冬季进行最为适宜。常规的整地模式主要为综合林地的特性筛选,穴垦整地为低山以及丘陵等地形最为常见的方式,相对较为省力、可以很好的规避水土流失等情况,此外可以较好的实现对于防护林地清理期间预留的幼苗以及灌木。穴尺寸往往以50*50*40公分左右为宜,对于缓坡区域可以选择带垦方式,株行距设置为1.2-1.5米左右,深度保持为20公分,带面穴尺寸为40*40*40公分即可,其内切外垫呈反坡梯田样式。挖穴期间,如果存在石砾较多、土壤板结等情况可以适度的扩大,并对于穴内的石子以及树根等杂物进行彻底的清除。
就全垦整地的造林密度选择3*3米即可,针对穴样整地的低产林改造,则667平方栽植30-40颗即可。各个穴使用一定的基肥复合肥0.25千克、磷肥0.5千克以及农家肥1.5-2千克左右,也可以使用微生物肥料2.5-3.5千克即可。
选择一年生的苗进行造林,于起苗期间如果土壤相对干燥,可以预先一天完成浇水润根处理,使用设备对土壤进行松土以及起苗处理,切忌用手过度牵拔。因为槲栎二月上旬树液随即出现运动,越冬芽逐渐处于萌发状态,故而造林时间可以适当的提前,自每年的十一月底至第二年的二月为最佳,雨水节气前后造林的成活性大大降低。因为槲栎幼苗的前期上涨相对缓慢,顶芽没有显著的优势性,故而湿度的密植不单单可以较好的规避侧枝等的出现,同时也能够更好的降低和主干等的竞争影响,此外可以显著降低幼苗烧伤死亡情况。为尽可能的提升造林的成活率,应当尽可能的随着起苗、分级以及造林等尽可能的降低苗木失水情况。移植期间应当尽可能的实施三覆、二踩一提苗等方式。
完后造林之后需要连续开展除草松土24-36个月,第一年可在每年的4、6、8月份开展,而次年只需要在4、6月开展即可。第三月只需要于6月开展即可。如果苗木干形不理想,则可以于造林后的3-4年左右平茬,于槲栎暂停生长期间,自其基地平面进行截断,切口务必保证平滑以及没有开裂情况,第二年只需要保留一株树立姿态的萌芽条抚育造林即可。槲栎需要定期开展必要的修剪处理,较好的培养期枝条干形,切实提增木材质量。树木休眠期间需要开展必要的修枝作业,将枯死以及病虫害影响的枝条进行彻底的清理去除。保证切口位置的平滑,不会对树皮造成严重影响,不要预留桩,伤口的愈合较好。修枝强度切忌过高,从而影响林木等的生长情况。
病害的防治,对于采集之后的种子需要进行必要的筛选作业,去除带伤以及存在虫害的果子,储藏期间需要定期进行排查里面出现霉变等情况。虫害防治,栗实象鼻虫为其主要的虫害形式,对此可以将其浸润温水中或是采用二氧化碳熏蒸技术进行消杀,针对成虫阶段则可以选择百分之九十难度的敌百虫一千倍液进行喷杀作业。
槲栎种植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使用方面均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而在幼苗的培育以及造林期间,应当切实把控各方面的管控要点,去除潜在病虫害影响的种子,造林抚育期间加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