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管党治党对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启示

2021-12-28 04:06
理论与当代 2021年1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领导

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塑党内政治生态,重构党内政治体系的战略举措。从纵向历史维度来看,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了党自身建设所具有的内部延续性和外部延展性。从政党政治层面来看,长期执政和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的核心要义,关系到执政党政治生命和存续根基。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特征,是系统化、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部分,更是当代中国最重大、最长远的政治课题。延安时期作为党从局部执政向全面执政的关键时期,认真总结分析延安时期管党治党的经验做法和具体实践,对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党在延安时期管党治党的主要做法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前,局部执政时间最长,政治理论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党管党治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的关键时期,虽然这一时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所带来的挑战,但也正是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我们党的队伍不断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检验,执政经验得到了有效的积累。从执政范围上来看,既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范围,又包括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大大小小的数十块抗日根据地。从执政时间上来看,从1935年10月19日至1948年3月23日,13年的时间共跨越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从执政效果上来看,延安时期我们党无论是施政方式、治理效能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都得到群众的极大认可,老百姓拥护,军民关系融洽,社会呈现出与国统区截然不同的欣欣向荣局面。

(一)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

党从成立之初,就把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至中共七大提出‘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强调‘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着重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都说明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从中不难看出,在党的整个发展历程中,政治建设一直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当然,延安时期也不例外,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效果。比如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概念,并且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虽然各个时期由于时代背景、历史方位的不同造成具体概念的不同,但是作为党的建设历史延展,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初步构建起党的政治路线与党的建设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即正确政治路线的制定和实施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要条件,这就从政治上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开展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历来的政治传统和政治优势。延安时期从内外部环境来看,是多重矛盾和问题叠加共生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迅速壮大的党员规模导致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党内的产生,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等党内自身建设问题的显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倒逼之势,同时,从主观愿望上来看,实现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最终胜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必由之举也是题中之义。为此,这一时期我们党从抓理想信念入手,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扬党内民主,逐步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有序化。比如从1938 年到1942年成立了各级各类党校、学习小组、培训班,以此来培养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比如在193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刘少奇在《党规党法的报告》中指出:“要保证党的团结与统一,除政治上思想上之统一外,条文上亦应规定法律上非团结不可,以避免个别人破坏党的团结与统一。并以此党规与党法去教育同志。”1945年,党的七大在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也初步形成了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生活基本规范。

(三)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指的是思想品质、价值态度、知识技能等理论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素质。其强弱大小关系到政党政治目标的实现、政治危机的化解、政治风险的规避等。纵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以及世界其他政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政党发展与政治能力提升之间的相关性,即一个政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自身政治能力的提升,一个政治能力不足的政党必然会导致这个政党走向衰败的深渊。

延安时期,我们党不仅是一个革命的党,同时也是一个局部执政的党,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提升党的政治能力尤为关键,关乎革命目标的实现,执政效能的展现。从宏观上审视13年的延安局部执政时期,我们党既有通过灵活政策增加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知识青年的吸引力来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比如1940年初约有4万名知识分子冲破封锁,不远万里齐聚延安,形成了“天下英雄豪杰云集延安”的壮观景象;也有通过采取“三三制”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政权建设的积极性来扩大党的社会基础,比如,1940年7月,毛泽东强调,“在政权问题上,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这即是统一战线政权”;此外,还通过“休养民力”的政策切实改善群众的生活境遇,据统计,在1937年至1939年间,陕甘宁边区政府征收的公粮分别占当年收获总量的1.27%、1.32%和2.98%,这和国统区相比,陕甘宁边区人民群众的负担得到大大降低。也正是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全面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全面执政准备了条件。

二、延安时期管党治党对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纵观延安时期管党治党的探索和实践,既有从思想层面提供理论支撑,又有从价值层面提供制度参照。而这些过去的经验会对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凸显“全局性”: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领导一切”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早在延安时期就已经提出了,当时是为了应对残酷的外部战争环境,以及党内部出现的分散主义和山头主义现象,党中央决定有必要加强党对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领导。为此,1942年9月1日通过的《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明确规定,“党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出现关于“党领导一切”的规定。

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内外部风险挑战不断,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从党内形势看,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其自身的组织规模也日渐庞大,截至2019年底,党的基层组织有468.1万个,党员总数为9191.4万名,这些党员遍布社会各个领域,包括工人,农牧渔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学生等等,如果不加强党的领导,势必会形成“一盘散沙”之状,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从国际形势来看,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新冠疫情呈现全球化趋势,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需要党加强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样才能在世界大潮面前“乘风破浪”。从国内形势上看,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重任,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以及社会各阶层利益交织和矛盾叠加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需要党进一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好管总管全面的作用。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第一句就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历史也雄辩地证明,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攻克难关、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障。

(二)体现“根本性”: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命题,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这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经验的深刻总结。追本溯源,梳理党的历史不难发现,早在《古田会议的决议》中就已经提出“政治建设”的完整概念,到了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政治建设的相关任务和要求提出说明,从中可以看出,政治建设早已有之,并且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推动着党在各个时期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既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加强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必然之举,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从词源学角度来说,政党本身指的是代表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政治组织,其目的是实现某种政治目标,进而建构起一系列特定的政治纲领、机构、制度等,从这个维度来看,政治属性又是政党的第一属性,纵观国际社会的一些大党老党,为什么会最终走上改旗易帜或者轰然倒塌之路,关键在于政治建设出现了问题,比如苏共的亡党亡国就是惨痛的教训。反之,政治建设抓得好的政党,则依然保持蓬勃的生机,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可见对党的政治建设重视程度的不同,决定了结局的不同。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为什么能够一次次化险为夷,实现一次次突破与飞跃,这其中的成功密码离不开我们党一直把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进入新时代,面对风云变幻的局势,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压力,以及各种矛盾交织等,需要党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来化解风险和挑战,而这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抓好党的政治建设。

(三)彰显“长期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所谓政治生活,指的是政党参与政治常态化的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政治理论的学习,二是具体政治任务的实践。其特征主要表现在高度的统一性、约束的规范性、示范的模范性等方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矛盾、处理党内关系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抓手,关乎党的自身建设水平,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立足实际,融入日常,常抓不懈,方能久久为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进一步纯净了党内风气,“四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营造起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面对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形式化、庸俗化、娱乐化现象以及不规范、不认真等问题,持续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的民主生活会,以及严格规范党组织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等不断提升党内政治生活水平。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一直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和永恒主题。回顾延安时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我们不难发现,之所以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实现了最终革命的胜利,离不开高质量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展,同时也为新时代党的自身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累。就是必须要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来抓,才会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之基,不得“软骨病”。必须要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来对待,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做到“令行禁止”,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坚强有力,反对各种团团伙伙、山头主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必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通过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实现新的团结。

(四)展现“稳定性”: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以制度保障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从根本上点明了党的领导制度建设在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军队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发挥着统领性作用,虽然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制于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状况,展现出不同的制度形态,但是制度形态一经形成,又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特征,并发挥着管长远、管根本的作用。回顾我们党在延安时期,虽然从执政范围上来看是局部的,但是从理论发展、实践锻炼上看又是全面的,并且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比如说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中央领导机构工作制度、领导监督制度等,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党高度重视领导制度建设。

进入新时代,新环境催生出新要求,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建设必然要突出“全面”二字,在全面性上下功夫,就是要做到无论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都不能松劲歇脚,做到全面过硬,全面提高,这也是最根本、最核心的要求。同时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建设不是制度间的割裂发展,而是各个要素之间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的过程,因而要在系统性上花力气,发挥出制度优势,实现党的各项制度同时发力、同向发力。另外,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还要在整体性上做文章,不能只注重某一种制度建设,而忽略了其他制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党的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领导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2016重要领导变更
走进延安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