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建议》说明稿中特别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清晰明确地向全体中国人民、向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在未来五年和今后历史时期将始终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并把共同富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
《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就向世界庄严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开展的种种运动,都秉持着“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根本原则,“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宗明义地写在了党的章程上。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致力于坚定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伟大事业,始终强调“共同富裕”,并将“共同富裕”确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使命任务、最大优越性、根本原则。邓小平在1990年12月24日同几位中央负责人谈话时深刻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中特别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9月22日出访美国华盛顿的演讲中向世界深刻阐明。毛泽东一生致力于帮助中国亿万贫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一生对封建压迫、官僚主义、特权现象、社会分化深恶痛绝,致力于建立耕者有其田、吃饱穿暖、远离压迫、公平正义的新社会。邓小平在复出工作后,坚决反对“两个凡是”,大力推动科学文化事业发展,恢复高考制度,实施“改革开放”,开放建设经济特区。他在晚年时尤其强调防止社会两极分化,并致力于使全体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加快发展、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牵挂困难群众,关心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的实现。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广大工农群众为基础,团结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参与北伐战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担当抗日战争中流砥柱,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三座大山”,为中国人民建立起一切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稳定物价,进行“三反”“五反”运动,实行“一化三改”总路线,大力发展工业产业、科技事业,显著提升军事实力和保障国防安全,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创造了安全的外部环境、可靠的政治制度基础和经济基础。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国策,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新农村建设,免除农业税,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双循环”战略等,向着共同富裕道路高歌猛进,亿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全面狠抓中央八项规定落地生效,全面推动从严治党,对地方各领域各层级腐败行为腐败现象实行“零容忍”,严肃整治特权行为特权现象,严厉打击贪官污吏、不法商人,坚决取缔非法收入,着力消除干群分离、遏制社会分化、增进公平正义;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统筹推进脱贫“五个一批”工程,着力遏制因生产能力、生产条件、经济基础、教育水平、生态禀赋、健康状况、家庭负担等造成的社会分化现象;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长三角一体、珠三角一体化,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着力解决经济发展质量不优、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行公务员养老金并轨、城乡居民医保全面并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着力解决分配不公、贫富分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公平正义感不强等问题;大力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排查、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加强社会兜底保障水平,着力防止各类困难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掉队,增强“底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为此,取得了“十三五”时期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年均减贫1000万人以上,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历史性突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把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以前,我国高度关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长期“以GDP论英雄”;高度关注城市发展,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打造领先城市、领先区域、领先行业、领先领域;大力开发房地产资源,全力加快地方经济建设速度,几十年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发展速度的问题,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这也造成了发展质量不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底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强、社会公平正义体系建设滞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对此,党的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事求是、科学研判,鲜明地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因此,新时代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的公平正义,加快文化强国建设,补齐精神文明建设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区域协调、城乡均衡的共同富裕。全会将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等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共同富裕是惠及男女老少、各民族平等、全体人民共享的共同富裕。全会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等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全会在《建议》中明确,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并重的共同富裕。全会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建成文化强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明确为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责无旁贷,是第一责任人。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上多用真情,多想办法,多干实事,多出实效。为此,要坚决反对“四风”,牢记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坚决防止对群众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作威作福,防止“摆脸色”“踢皮球”“撂挑子”“使绊子”;要常常反思工作中专业水平上、业务水平上、群众工作上存在的不足,思考履职担当中可加强、可改进、可创新之处,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学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学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加经常地深入基层一线,走进街头巷尾,踏入田间地里,身处群众中间,实地了解情况,熟悉社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敢于吃苦受累,甘于服务奉献,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乐于到艰苦的地方、忙碌的岗位成长锻炼;要自觉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内心声音,了解群众想法诉求,吸纳群众意见建议,努力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代言人、引路人、带头人。同时,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先富群众需要感恩党的政策红利,感恩身处的伟大时代,回馈社会的种种给予,尽己所能为带动后富群众贡献智慧和力量。后富群众需要避免出现“干部干,群众看”,“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要牢固树立独立自强、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立足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利用党的惠民政策,与社会体制机制、社会发展形势、党员干部帮助、外界力量帮扶形成良性互动,努力在致富道路上实现“勤能补拙”“滴水穿石”“后鸟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