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欣 李婷婷 连雨欣 付慧敏 张聪聪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出台,我国乡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儿童入学率等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随着我国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教育又面临着新挑战,如乡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生源外流及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家庭教育缺失、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简陋等。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互联网+支教”乡村教育帮扶模式的新路径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互联网+支教”模式是支教行业的一大转折,也是未来支教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摆脱乡村学校发展困境、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因此,本项目组前往河南、江西等地多所乡村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和线上支教实践。总结分析当前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探索构建“互联网+支教”乡村教育帮扶模式,并提出促进乡村线上支教发展的策略。以三步流程详细探讨当下乡村教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走向,进而对乡村振兴有所启发与贡献。
当前,我国乡村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具体表现为乡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生源外流及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家庭教育缺失、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简陋等几个方面。
师资缺乏是很多乡村学校的主要短板。在调查的这几所乡村小学中,乡村教师的人数普遍偏少。有的乡村小学只有四五个老师,情况好点的学校有十多个老师。由于地区经济差异、城乡经济差异的存在,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学校配套设施都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在乡村工作,导致师资严重流失。
师资缺乏造成的问题很明显。大部分老师都是跨年级教学,一人负责多个班,教学任务较重。乡村小学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以语文和数学为主。由于严重缺乏英语老师,英语课都是由语文或数学老师代课教授,课堂内容不够专业,导致学生的英语普遍较差,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产生较大断层。音乐、美术和体育等课程虽有开设,但也都是由代课老师教授。即使设有专门的音乐和体育器材室,也多是处于闲置状态。同时,乡村教师老龄化严重,教育信息化人才短缺,教学质量偏低。在学校所见到的乡村老师年龄多数在45~55岁,一般是一些任职多年的老教师。由于老师年龄偏大,主动学习和接受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能力较弱。又因为缺乏足够的教育技术培训,许多教师尚未形成信息化教学理念,缺乏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很多老教师全凭经验教学,知识结构陈旧,观念落后,缺乏自学自研热情,传统的讲授法沿用至今,教学质量存在较大问题。
乡村学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生源外流严重。调查的这几所乡村小学设有一年级至六年级,每个年级有一两个班,每个班多至二三十个人,少至两个人,并且学生数量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在调查的河南省某乡村中心小学中,五年级有两个班,每个班约有30个学生;但在调查的江西省某乡村小学中,六年级学生仅有两个人,二三年级学生每班只有六七人。由于乡村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和教学设施的不完善,有条件的农村家庭都把孩子往县城里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到城里买房子,孩子也跟着去城里上学,或者去私立学校接受教育。所以留在乡村学校的学生少之又少。
留在乡村学校的孩子多为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正常的家庭教育,部分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如今,农村学生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成为老师和家长非常焦虑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发布的《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玩游戏的时间上,留守儿童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在“每天玩4~5小时”以及“每天玩6小时以上”这两个时间段,留守儿童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刘成良在乡村调研时发现,农村孩子沉迷手机游戏,这与孩子们的隔代教育环境密切相关。同时,对手机游戏的沉迷已经造成农村孩子的学业表现和城镇同龄人出现了巨大的差距。很多学生玩游戏上瘾,导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部分学生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只沉迷于一些低级趣味之中,不求读书上进,常常做出一些逆反行为,难以管教。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绝大多数父母外出打工,把小孩留给老人照顾,导致家庭教育存在很大问题。老人不怎么识字,也跟不上网络时代的步伐,跟孩子代沟太多没有共同语言,也不太能管得住孩子。所以孩子们在空闲时间里普遍玩电脑、玩手机、看电视、看网络小说,很少看有价值有营养的书。即使有的父母在孩子身边,但由于父母工作很忙或受自身水平的限制,也不能很好地管教孩子。
农村的父母或老人,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基本上是按照约定俗成的人情世故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培养孩子。而成绩是低学历的他们最容易看得明白的东西。因为足够简单,所以成了主流评价标准,以致很多家长“唯分数论”,把成绩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很多自认为关心孩子的家长,其实就是每逢考试时过问一下成绩,至于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健全人格等方面,他们意识不到这些的重要性。当孩子考试成绩差时,动不动就是打骂。关心和培养更是无从谈起。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把自己完全置之度外。更有甚者,觉得孩子难管教,就干脆放任孩子,只要孩子有饭吃就行,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由于乡村师资缺乏、生源外流,乡村学校办学规模逐渐萎缩。长期以来,政府坚持以城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在许多决策上都向城市倾斜。如国家撤点并校、规模化办学的政策,导致了乡村学校的加速消亡。以调查的河南省某村为例,10年前,村庄附近有两所小学,每年级有一个班,每班30到40人。但现在调查发现,因为学生人数过少,其中一所小学已经被取消合并至张庄小学。而现在的张庄小学学生人数也没有明显增加,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被家长采取种种方式送至县城的小学。
尽管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推进,我国中小学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很多乡村地区的学校办学条件依然简陋。调查发现,大多数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都较差。以河南省某乡村中心小学为例,这所学校的操场条件简陋,是个半成品,没有塑胶跑道,下雨天则无法使用;教学楼和课桌椅等也非常陈旧;学校没有课外书,镇上也没有书店,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十分匮乏。另外,乡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许多乡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学设备与学生们对教学信息化的需求脱节现象。大多数乡村学校缺乏教育信息化设备,更不用说信息化教学了。现实中,许多乡村学校依旧沿袭着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有的乡村学校即使配有教育信息化设备,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使用、管理和维护,这些设备被闲置积灰或逐渐废弃。以江西省某乡村小学为例,据老师介绍,他们学校刚安装上多媒体设备,老师们都还不会使用,并且大部分老师更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一些落后的村庄还没有接入互联网或者网络信号较差,无法正常使用多媒体设备。
本项目组为了探索构建“互联网+支教”乡村教育帮扶模式,对河南、江西等地6所乡村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和线上支教实践。下面从乡村线上支教的开展概况、初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项目组以河南省汝南县南余店乡中心小学为主要线上授课地点。该乡中心小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是语文和数学,并由语文和数学老师兼任英语、体育、思想品德、音乐和美术等科目教师。为弥补英语教学的空缺,将英语设为主要线上课程,并增加基础课程的拓展课,如语文写作、数学巧算等。项目组成员通过电脑腾讯会议软件,与该乡村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进行对接。学生通过电子屏幕实时听课,并由一位辅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维持课堂秩序。在这种远程授课中,项目组成员按照教学大纲的进度,每周定期一至两次给教学点的学生上课。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的麦克风和摄像头,看到双方的实时动态,随时进行课堂交流互动。
通过对实施线上支教的乡村学校的采访发现,大部分校长和老师都比较支持线上直播的教学方式,也非常欢迎在校大学生给孩子们上课。以南余店乡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为例,当项目组成员给孩子们线上直播时,孩子们上课发言都很积极,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当我们线下实地考察,与授课班级的学生交流时,学生们表现得非常激动,都表示很喜欢我们的线上直播课。学生们反馈说:学的英语音标几乎都认识了,通过动画短片学英语口语很有趣,语文写作课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写作技巧,趣味数学课也非常生动形象。他们说这些知识在平时的课堂里是学不到的,所以希望能够多上一些这样的线上直播课。根据周围其他班级的学生反映,他们都听说过这个班级的线上直播课,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充满好奇,也非常羡慕这个班级的同学。周围的学生家长也表示,很乐意让外面的大学生来给孩子们上课,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向这些大学生学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支持在乡村实行“互联网+支教”的新模式。他们认为,这种线上支教的模式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乡村学生的受教育水平,也非常愿意成为线上支教的志愿者,并对未来在乡村全面推广抱有很大期望。当谈及“互联网+支教”的优势时,大多数人总结如下: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有利于支教的长期化和可持续性发展;利用互联网,课程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打破时空限制,解决了大学生资金不足、时间冲突、交通不便等问题;使志愿者可以“学以致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保障志愿者安全,更有利于提高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培养奉献精神。
部分师生表示,线上支教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网络授课难以控制课堂秩序,难以实时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易确保教学质量。同时,网络授课的师生相隔两地,屏幕限制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授课老师难以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学。加之师生课后缺乏交流,无法兼顾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的成长。根据对乡村老师的采访,老师们表示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的效果远远不如在教室上课。加之小学生自制力弱,很多学生在家都没有认真上网课,其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返校后,学校又重新把网课的内容补了一遍。根据对暑期辅导班学生家长的采访,家长们都表示孩子在家上网课效率低下,所以特意找辅导班给孩子补课。另外,线上支教需要配套多媒体设施,但有的乡村学校缺乏相应的多媒体设备;即使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使用率也较低或者不会使用。所以在以上这些方面,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存在较多制约因素,这也是线上支教难以大范围推广的原因。
针对上述制约乡村线上支教发展的深层原因,当前迫切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通过采取多方面举措促进乡村教育信息化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目标。
政府要树立教育信息化理念,合理制定乡村教育信息化政策,努力办好乡村地区远程教育。重点加强对偏远贫困乡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纳入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同时,加强优质教育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促进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的联合,推进城乡网络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等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促进城乡学校共享教育资源,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高校支教团队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等线上会议软件进行网络直播授课,力求打造一批线上支教特色课程,并将线上支教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支教课程以基础课程的趣味拓展为主,如英语口语、西方文化、国学知识、写作技巧、名著导读、趣味数学、科普纪录片、心理健康等多方面课程。同时,还可以根据专业、学校和地区特色,开设哲学导论、医学常识科普、民俗风情课、文化特色课(如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等丰富多样的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在开展线上支教的同时,可以结合线下支教,穿插各种类型的活动,如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等,从而增进支教老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弥补线上支教不能充分当面互动的缺陷。
通过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确保教学质量。一方面主讲教师要提高自身授课能力,采取先进的教学策略和措施,增加课堂有效互动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辅助教师要维持课堂秩序,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实时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和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并配合主讲教师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课程结束后,辅助教师还要配合主讲教师督促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根据情况进行检查批改和定期考试等,以便准确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确保教学质量。
学校根据乡村教育、学校信息化基础和教师的信息能力等特征,精准培训乡村地区师资。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乡村教师需要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通过送教下乡、专题讲座、网络研修、案例示范等多种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注重培养乡村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的实际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经过调研及实践探索发现,绝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对“互联网+支教”乡村教育帮扶模式表示赞同支持。他们认为这能有效解决乡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并且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线上直播课并形成长效机制。著名农业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指出:“广大农村地区之所以经济衰败,其根本原因是国家对乡村的教育投资缺乏,进而导致农村学生的文化素质远不及城市学生;要想实现农村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大对教育的经济投资,而教育投资的重点在于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由此可见,乡村教育信息化是提高乡村学生文化素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乡村教育转型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虽然当前线上支教存在一些缺陷,但是从整体来看,线上支教仍是利大于弊。因此,应该协同政府、高校、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大力发展“互联网+支教”乡村教育帮扶的新模式,打造高效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线上支教平台,以助推乡村教育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