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防止返贫对策分析

2021-12-28 01:39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24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深度农民

杜 玲

2020年2月28日,台前县、嵩县、淅川县和卢氏县等河南省4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随后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2021年7月河南又发生了暴雨洪灾。面对疫情和洪灾的双重考验,防止脱贫户返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

一、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防止返贫的优势分析

(一)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

4个深度贫困县各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台前县有探明储量的煤矿资源2.4亿吨,有年可利用量1.02亿立方米的水利资源,还盛产玉米、小麦、大蒜和大豆等优质农作物;淅川县水力资源丰富,县域内丹江、鹳河、淇河、滔河、刁河5大河流贯穿其中,境内有467条河流,生物资源丰富,共有1787种野生动植物种类,1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嵩县有以白云山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矿产品种35种,其中金属矿产10多种、非金属矿产20余种,特别是黄金和钼的储量均居全国前列;卢氏县素有“中华天然药库”之称,拥有1200余种野生中药材、21种国家保护野生植物、4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二)发展态势良好的扶贫产业

脱贫攻坚战为4个深度贫困县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台前县打造了鹅鸭、肉驴、牛羊、小龙虾等特色养殖业,重点培育了食用菌、种植果蔬等特色种植业,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淅川县探索出了一条短中长相结合的绿色产业扶贫之路,即:以种植蔬菜、食用菌和中药材等特色作物为主的“短线产业”,以种植软籽石榴、核桃、杏李、大樱桃、油牡丹等特色林果为主的“中线产业”和以生态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等为主要项目的“长线产业”;嵩县形成了嵩胡、花椒、艾草、红油香椿等中药材扶贫产业,以及特色农业种植、林果种植、桑蚕养殖、乡村旅游等扶贫产业;卢氏县建立了以香菇、烟叶、连翘、核桃等为主的特色农业或中药材种植基地。

(三)脱贫户主动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阶段,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深度贫困地区地市层面等,以派驻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校地帮扶、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形式对深度贫困地区进行多方位帮扶。多年来,得益于各类帮扶人员的无私奉献和细致工作,贫困户脱贫后的生活条件和心态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自身防止返贫的意识不断提高,内生动力得以激发。

二、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防止返贫的劣势分析

(一)地理环境制约经济发展

嵩县素有“九山半陵半分川”之称,地形以深山区为主,占比95%;卢氏县地形由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盆地构成;淅川县由低山、丘陵、岗地和冲积平原组成;台前县属于黄河冲积平原。上述复杂的地形,造成这些地区可耕地面积少,高质量农田缺乏,同时因其地处山区或者滩区,不便的交通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都制约着相关产业与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近年来,虽然4个贫困县都建立有稳定的扶贫产业基地,但从整体产业结构来看,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且种植业、养殖业产品销售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加工,特别是深加工较少,产品附加值低,从而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三)青壮年人才匮乏

虽然深度贫困地区实现了脱贫,各县也建立了稳定的扶贫产业基地,但是农村地区8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依然选择外出就业创业,在扶贫产业基地就业者以50岁以上或需要在家照看孩子的妇女居多。青壮年人才匮乏一方面导致当地劳动力不足,特别是有一定技术需求的劳动力空缺;另一方面导致相关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三、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防止返贫的机会分析

(一)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鼓励乡村尽快实现从脱贫到乡村振兴的转变,从国家层面上,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而且在保持继续派驻驻村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又新增派驻一批年轻且具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驻村第一团委书记。另外,国家还出台了《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这为防止返贫或解决新出现贫困问题带来了制度保障。

(二)乡村振兴带来的机遇

全国上下一条心,多措并举,努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政府及民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二是由政府出面协调,高校及科研院所积极参与,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三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也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四、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防止返贫的威胁分析

(一)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出现以来,从全球来看,疫情形势逐渐向好,但是也不能放松警惕,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对人口的流动带来了一定影响,从而对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创业就业等带来影响,进而导致个别脱贫户返贫。

(二)2021年洪灾的影响

2021年7月,郑州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引发特大洪灾,随之河南省多地出现洪灾。洪灾一方面直接影响了农民秋收、冬种,另一方面许多村民家产来不及转移而遭受损失,这些都对农民收入及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防止返贫的对策建议

(一)利用复杂不变的地理环境,打造生态旅游项目,变劣势为优势

嵩县、卢氏县和淅川县属于山区、丘陵地区,台前县处于黄河滩区,这些地区耕地面积少,发展普通种植业较难,但可以结合当地特点积极探索、精准规划,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如嵩县可以结合当地地理特点种植林木瓜果,打造“天然氧吧”;卢氏县可以结合地理特点种植中药材,打造“药草长廊”;淅川县可结合丘陵、丹江口水库及冲积平原的特点,种养结合打造“鱼蟹共生的稻米之乡”;台前县可结合黄河滩区的特点,打造“黄河生态长廊”,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农民致富。

(二)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提升产业结构层次

第一,发挥省派科技特派员优势,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构建科技特派员深入参与管理、同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例如,科技特派员可以通过技术参股、技术承包和资金入股等形式获得更大的管理权,通过建立各种合作组织把农民、企业等团结起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探索出多元开放、充满活力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机制。从而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专业优势、技术优势,使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第二,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产业结构层次。结合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特点,主动要求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的优势,共同开展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以及加工产品的储存、运输等,共同开展产品销售和品牌建设管理等,从而从第一产业拓展到二三产业。

第三,加强信息化技术培训,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面对新冠疫情常态化和洪灾的影响,加强信息化技术培训,使贫困地区农民掌握信息化基本操作技能,实现足不出户能办公、人人会“直播带货”。在人员不流动的情况下,让有能力的农民可以实现网上办公,确保有收入,同时也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

(三)打造一支本土化的专业人才队伍

第一,制定人才引进相关政策。贫困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定位和战略,根据不同行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政策,突出重点,有所侧重;要着重加强推动贫困地区“特色化”“本土化”的返乡创业政策,重点引进具有本土文化烙印和产业发展特点的人才,做到不跟风不趋同,科学规划,精准定位,让政策最大程度发挥人才效用。

第二,完善社会培训机制及培训内容。一是要有针对性地定制培训计划。社会上有相关培训资质的单位要结合政府对人才缺口的调查,确定培训任务,更好地为当地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服务,立足地方发展和人才培养。二是要改进培训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服务人才,各培训单位应该多开发与创业有关的课程,加大创业创新力度,提高参与培训人员的创业创新能力,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可以通过开展SYB、GYB课程实训、成功案例分析、创业技能实操、创业意识培养,掌握有关企业经营技巧和经营方法,作为创业的知识储备。三是加强培训组织管理。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还要单独成立培训班,聘请县内农业专家和畜牧业专家讲授新兴农业、现代农业等专业知识,也要将乡村人才振兴的内涵融进职业农民培训内容中,增强职业农民培训的实用性,并将线上平台作为农民培训的主要渠道,进行信息交流和内容分享,以及培训后的跟踪服务与反馈。四是拓宽培训渠道。建立职业院校、高等农林院校与农民培训机构的联系,大力发展校企联合模式。学校可以结合社会动态和人才需求制定符合乡村人才规划的课程,使学校培养的农村人才能顺利投入乡村人才振兴中,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种植、管理经验相结合,更好地服务农村,形成更为系统的农民培训体系。

第三,用绿色发展理念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留住乡愁。一是农民可在引导下自觉地将日常生活的行为理念和做事风格变得绿色、环保。在生活方面,可通过奖励和引导的方式让村民按照常用标准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减少塑料袋等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量。农业生产方面,注意培养农民绿色发展意识,鼓励农民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减少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二是引导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把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适合长远发展的绿色经济发展方式。针对观念落后的农业企业,敦促他们加快技术改革,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发展水平,进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深度农民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饸饹面“贷”富农民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