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兴,李文文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266100
2020年11月,中国经过多年的磋商谈判,终于正式签署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作为一项牵涉广泛、影响深远的自贸协定,RCEP既是我国自“一带一路”倡议之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的又一重大行动,同时也是我国参与构建新型经济全球化以及重塑国际经贸关系的又一战略举措。RCEP的落地一方面是近年来亚太国家相互贸易日渐“热络”的趋势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亚太地区以中国为中心构建的产业链、供应链愈发紧密成熟有关,同时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出的卓越领导力和强大生产力也在客观上“刺激”了这一进程的加速。在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WTO贸易体制亟待改革的重要时期,RCEP以其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丰富内涵开创了区域经贸合作的新范式和新篇章,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多边体系再造发出了亚洲的声音。虽然形式上RCEP只是一份区域自贸协定,但其意义绝不仅限于商业贸易领域,在更为深层的政治、经济、国际影响力及话语权等层面,RCEP对于我国和亚太地区的发展还具有更多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在RCEP刚刚签署之后,对这些蕴含的意义进行系统全面的解构,不仅可以加深对协定内容的理解以凝聚社会共识,还能为我国积极应对RCEP全面生效之后出现的挑战指明方向。
RCEP英文全称为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它是由亚太主要国家达成的一个综合性的自由贸易协定,如果顺利实施,将超越之前欧美主导的地区性全球贸易体系,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自贸集团。作为一个如此巨型的自贸协定,RCEP一路走来可谓“十分不易、成之惟艰”。RCEP最早是由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于2012年牵头发起的,初始签约成员包括东盟10国、东亚的中日韩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一共15个国家。为了使协定更加平等、共赢、开放、包容,兼顾成员间发展不平衡现状以及各方利益诉求,参与国针对总体贸易框架及具体执行细节进行了反复的磋商,历经二十多次部长级以上会议和三十多轮正式谈判,终于在八年之后让协定整体落地[1]。2020年11月15日,在新冠病毒仍大肆威胁全球、世界陷入旷日持久的分割封闭的特殊时期,15个亚太国家的领导人通过视频方式正式签署了RCEP。
作为一项旨在通过取消商品关税和打破贸易壁垒以构建亚太地区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成色十足、意义重大。首先,从贸易规模来看,RCEP是当前参与人口最多、经济体量最大、涉及贸易总额最高的自贸协定,覆盖的人口数量达到22.64亿人、成员国的GDP之和超过26.29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2]。其次,从协定质量来看,RCEP是一份框架完整、包容共享、互利互惠且现代化的高水平自贸协定,集中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协定共含有20个章节,内容不仅包括货物、服务以及投资等领域的市场准入,还涵盖原产地、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以及商品竞争等方面的规则内容,其中,货物贸易中零关税商品的份额超过了90%,如此高的自由化水平在大型地区自贸协定中属于当之无愧的高质量,同时基于负面清单进行的服务贸易与跨国投资在开放程度上也显著优于先前的“10+1”协定。其二,在海关清关、跨境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积极引入现代化前沿技术,大幅增强了相关事务及商贸流程的便利化和高效性。其三,作为当前绝无仅有的由发展中经济体主导促成的大型地区贸易协定,RCEP在强调贸易开放互联的同时,更以共同发展为核心追求。RCEP的成员国构成极富多元化,既有高度发达的新加坡、日本等国,又有尚属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还包括处于最不发达层次的柬埔寨、缅甸等国。为尽可能地让所有成员国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利益,RCEP遵循包容、多边、灵活、互利的原则,基于不同成员国的经济体量和发展水平等因素,特别作出了差别待遇条款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等安排,最大范围地保障了各类发展程度的经济体均能由之获益的初衷。
RCEP的签署不仅仅是亚太地区强化经济合作的标志性成果,更是全球范围内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的重大胜利,在当前多边经济合作与国际自由贸易受到显著威胁的关键时刻,RCEP让人们在逆全球化的阴霾中探寻到了更多亮光,协定的落地不仅会极大地促进亚太地区发展潜能的释放,还能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添加全新动能。
1.RCEP践行并宣扬了我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如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提出伊始还被外界误解为偏政治性的宣传倡议或者“空中楼阁”式的理念构想的话,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不遗余力地向全球疫情重灾区捐资捐物并派遣专业医疗队支援,以及后疫情时代为推动亚太地区经济融合发展而积极签署RCEP等一系列的努力与实践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已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对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持的郑重态度和真实意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仅意味着更加安全、包容、协调、可控的国际社会环境,还意味着国与国之间更加有序良好、理性克制的问题处理模式,能够使地缘政治争端和国际贸易冲突更多地依循在协商与合作的轨道上来消解分歧、共享利益。为了这一人类宏愿的达成,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管控之后,继续一以贯之地推进自身的开放以及同世界的联系,无论是2020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还是随后同东盟等国家签署的RCEP,抑或新近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中都可以明确地看出我国持续深化多边合作、全力促进贸易创新的强烈意愿以及始终秉持互利共赢大格局、积极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坚定意志,这些举措清晰地表明我国愿将国内这个巨型统一市场建设成为世界的市场,为国际社会和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以团结共建的姿态与各国一道分享我国改革开放的红利。
2.RCEP能从多个层面助力国家重要政治议题的落实。首先,RCEP有利于我国突破近年来美国大肆开展的贸易封锁和经济遏制。RCEP的签署为我国应对美国先前发起的针对中国的贸易“围剿”提供了充分的回旋空间,打破了美国压迫甚至欲将中国挤出国际贸易体系的图谋,为我国解决贸易冲突、进行贸易博弈建设好了优质的“根据地”和“大后方”[3]。同时RCEP的签署也会像一针“催化剂”,在客观上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等经贸合作战略的达成。我国在中美贸易战以及整个抗疫期间展露出的强劲经济活力,彰显了自身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光明的市场前景,而RCEP的落地让相关国家切实意识到我国正在勠力推进与其他地区的自贸合作,在这种状况下只有加快同中国谈判的步伐、尽早“上船”,才能更多地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收益。就在RCEP签署一个多月之后,历时近七年的中欧投资协定也于2020年12月30日正式谈判完成,作为与RCEP同期进行的经贸磋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RCEP的落地对于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起到了实质性的助推作用。其次,RCEP能够有力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虽然海上丝绸之路属于增进国际多元合作的泛化性倡议,而RCEP属于加强地区贸易畅通的约束性协定,二者在性质、目标、范畴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由于RCEP的大部分成员国同样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体系内的重要节点国家,同时借助RCEP搭建的自由贸易平台,相关国家在提升经贸合作的同时,也会强化在机制建设、政治沟通、人文互动等领域的紧密联系,这些都会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推进条件,吸引更多的沿线国家和当地企业以更大的力度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中,有效扩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地区影响力和经济贡献度。此外,作为两项行动的发起者和重要参与主体,我国还可以通过科学的统筹规划,将地区自由贸易战略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形成叠加效应,让RCEP既成为构建新型贸易全球化的里程碑,也成为促进海上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最后,RCEP还能为人民币“走出去”提供新的舞台和机会。亚太地区要形成统一化的产业圈,除了要具备足够支撑地区发展的基础市场和广袤资源,同时还必须拥有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建成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在这三大构成要素中,金融体系位于整个构架的顶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缺乏独立自主的货币金融体系,现代工业就不能进行有效的融资,像科研、教育以及医疗等基础性的事业也难以充分开展,更进一步来说,地区内的政治、安全、科技等领域也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立。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活跃的大型区域贸易协定会结构性地衍生出共同货币的需求,以此来摆脱美元的盘剥与钳制。不过,RCEP的落地并不意味着亚元会借此而生,因为要构建共同的货币体系,成员国之间必须形成统一的货币联盟以及一定机制的财政联盟,而这在当下的亚太地区实现起来难度极大。可喜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跳出传统货币范畴去尝试创建一种新型的数字交换单位。基于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打造的数字人民币将来有可能为亚太地区贸易创造出一种完全摆脱传统货币的结算环境,让RCEP成员可以在不依赖美元以及其他货币的状况下更好地进行贸易。从这个意义上讲,RCEP的签署会为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以及数字人民币发展提供全新的历史机遇。
3.RCEP彰显了我国捍卫和平发展、永不扩张称霸的国际政治原则。在RCEP谈判过程中,作为亚太地区重要力量的印度由于政治安全、经济顾虑、地缘纠纷等问题在关键阶段遗憾退出。虽然印度的谈判手段和利益诉求未能得到中国在内的大多数RCEP成员国的普遍认可,但基于包容、开放的核心精神,RCEP仍对印度作出了极具诚意的安排:不仅在RCEP领导人声明中明确表示了对印度加入RCEP的重视,并且允许印度作为观察员的身份全方位参与RCEP举办的各类会议与经济合作活动,同时还在协定中特意为印度后续加入RCEP设置了极为便捷的条款。众所周知,印度近期不断加剧与我国的边界争端,并以之为借口在国内挑动民族情绪,无端打压我国企业。在此背景下,RCEP仍以极富包容性的方式对印度维持了开放与欢迎的姿态,这样的处理既有力体现了我国作为亚太地区负责任大国对与我国存在争议、冲突甚至敌对情绪的国家和地区所持的积极推动问题解决以及全力促成关系缓和的建设性态度,同时也再一次表明了我国倡导和平发展、永不谋求霸权的国际政治承诺。
1.RCEP能够多方位地优化我国商贸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从体量来看,我国GDP占到了RCEP全体成员国的54.54%,我国本身又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数量最多的中产阶级以及规模最大的外汇储备,同时又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和货物贸易国家,并且站在下一轮工业革命的最前沿,这些经济实力条件使我国自然而然地能从更宽泛的商贸活动和更广阔的外部市场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在RCEP的规则框架下,我国可以凭借在国内市场规模、劳动力人口数量和素质、供应链及产业体系完善度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实现更加有效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产业链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普通民众和企业而言,我国加入RCEP意味着大批的国外商品可以实现零关税入关,消费者能以更加优惠的价格享受到亚太其他国家的优质产品,生产企业也能用更低的成本完成对原材料以及相关设备的采购,这是一个多边利好的消息。与此同时,RCEP的经济意义还不仅限于经贸领域,比如,在双边关系层面,RCEP的落地就间接性地促成了中日两国关税减让的历史性突破,未来随着中日之间关税的大幅下降,中国从日本进口电子产品、机械元件、医疗器具、音像设备以及日本从中国进口机电产品、纺织原料、家具玩具、光学设备、化工制品、果蔬食材等都大概率会出现跨越式的贸易“井喷”,这对于中日两国来说无疑都是一大幸事。
2.RCEP有助于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以及价值链上移。首先,在当前主要由发达国家占据支配地位的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我国产业发展正越来越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一方面,如果继续安守之前的国际分工安排与产业发展模式,我国势必会被牢牢困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只能通过极大的资源和人力消耗去获取极为有限的全球利益分配,无法摆脱“为他人作嫁衣”的角色[4];另一方面,我国产业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又必然地会触动先前位于价值链顶端的既得利益群体的“奶酪”,致使其通过各种方式联合阻挠我国优势产业的全球布局。基于上述状况,我国有选择性地对全球化战线实施一定程度的战略收缩,转而去精心深耕与自己地理位置毗邻、贸易联系愈发紧密并且极具发展潜力的亚太地区,这样的举措既是我国应对外部客观环境的合理选择,也是加速自身价值链上移的务实途径。RCEP的签署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重构我国产业扩张的布局方向,凭借亚太地区的资源、市场打破欧美国家以意识形态为借口进行的技术围堵与贸易遏制,为我国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完成价值链上移创造外部条件。其次,在产业技术创新中,规模化的市场是重要的促动力量,技术越前沿、投入越大的基础创新,越需要与之相匹的市场规模来完成研发成本摊平、持续创新反哺以及品牌战略建设[5]。RCEP的签署将使亚太地区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统一市场,能为我国优势产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渠道和更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能为新兴产业技术突破铺平道路、搭好平台。
3.RCEP有利于我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体系。自中央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并且强调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以来,有人担心我国经济发展会趋向某种形式的自我封闭,而RCEP的签署清楚地表明了我国在注重内需潜力挖掘的同时,不会放弃对国际市场的拓展,仍然会坚持高质量、高水平开放的基本立场和原则。在保护主义上升、全球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经济拉升动能逐渐走弱,而我国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立体量巨大且活力旺盛的内部消费市场,在此背景下深度开发国内市场、强化经济发展自主性已是大势所趋,但在“修炼内功”的同时,外部开拓也不可忽略,我国还需要借此来实现参与国际竞争体系、促进规模经济形成、加速先进技术与理念引入等目标。唯有双管齐下,一方面着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积极营造对外贸易环境,方能实现国内、国际双经济驱动引擎的完善,最终达成高质量、可持续的双循环经济发展。
RCEP这样一份巨型、高水平、多边互利、充分尊重成员国发展利益的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势必会让中国在未来开展的WTO贸易规则改革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更高的谈判地位。作为当前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RCEP的签署迈出了构建理想化世界贸易规则框架极为重要的一步,之后进行的WTO贸易体系重塑可能将RCEP的基本原则和执行条款设为改革优化的前进方向和参考依据。与此同时,RCEP的达成也会吸引更多国家与中国一道摒弃先前软霸权的、单边倾斜的、非公平竞争的贸易旧秩序,转而携手共建多边主义的、基于规则的、利益共享的、政策自主的国际贸易新体系。另外,我国产业在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过程中屡屡发生受制于外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一直以来缺乏核心规则的制定权,但在此次RCEP的地区合作中,我国作为主要的成员国积极参与了区域贸易相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产业竞争政策、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的规则制定,为国际贸易公平化以及成员发展均衡化贡献了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同时在我国显著占优的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清洁能源等前沿领域,我国还将主导制定新型技术和产品的市场认证及产业标准体系,这些制度话语权的把握势必会结构性地提升我国在世界贸易和地缘关系中的国际影响力。
1.RCEP能够促进亚太地区政治政策的自主性。RCEP的签署向以美国为首的大搞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势力发出了强力讯号,表明大多数亚太国家在当下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共同追求的仍是经济发展合作,而不是地缘政治竞争。在RCEP的签约成员国中包含诸多美国的传统盟友,他们的加入表明了这些国家在继续维系同美国的双边关系的同时,更加希望将执政重心放置在促进国家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上。此外,像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削减贫困,而要在这一议题上有所作为,这些国家就必须加大经济开放,同世界开展贸易,加入RCEP能为这些国家带来更大的贸易增长空间和经济提升动力,对上述国家现阶段发展目标的达成以及人民福祉的增进都大有裨益。当前国际社会形势和地区力量对比正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着结构性转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亚太地区正迈开步伐向前进发,RCEP的签署就无比鲜明地展现了这一点。在RCEP推进过程中,中国是重要参与国而非初始倡议国和主导推动国,这显著彰显了亚太国家在政治方面正变得越发自主自信,对旧有霸权与传统秩序的依赖程度也逐渐降低。
2.RCEP有助于改善亚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政治和经济是互相促进的,持续互惠的经贸联络会成为地区政治稳定与国家理性博弈的压舱石,在更广泛的贸易流通与经济合作下,亚太地区的政治生态也会更加趋于安全稳定。之前,当该地区尤其是东北亚国家出现政治困局或经贸冲突时,国与国之间往往由于缺乏应急状态下的沟通机制,无法尽快开展高层次、面对面的双边会晤,使问题难以有效缓和与及时解决。现在利用RCEP举行的定期会议和商洽活动,冲突各方可以在活动之余进行全面充分的对话和沟通,借此能够帮助相关国家更加直接高效地说明诉求、实现谅解。可见,RCEP不单单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经贸协定,它还在客观上为成员国之间进行分歧斡旋提供了常态化的交洽渠道,这对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不容忽视的一大贡献。
1.RCEP能够显著促进亚太国家经济的整体性增长。亚洲复兴既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确定性趋势,同时也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按照世界银行此前作出的预测,东亚和南亚在21世纪中叶之前都将维持全球经济增长的龙头位置。在此背景下,亚太经济体利用RCEP协力构建贸易共同体,无疑会进一步促进、提升并优化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削减关税壁垒、强化经贸合作,RCEP可以实现亚太区域内劳务、技术、资本、商品、资源等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并有效整合亚太国家的优势产业,将中国的工程建设、移动通信、清洁能源,日韩的汽车制造、半导体、精密器材,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矿产资源、农牧产品以及东盟国家的轻工业、旅游业等有机连接起来,形成统一的生产网络和贸易市场。RCEP会显著减少区域内经贸活动的交易成本,大幅提升物流、人流的畅通程度,为亚太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增量。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等世界顶端智库研究推算指出,RCEP可以明显拉动成员国的经济贸易增长,在其影响下到2025年亚太地区出口能相对基线上涨10.4%、对外投资存量提升2.6%、GDP增加1.8%,而到2030年该地区贸易规模能够提升约4300亿美元,同时可以长期为成员国贡献0.2%左右的经济增长[6]。此外,RCEP还可以凭借多边合作深化、经贸开放升级等利好效应,加速供应链、产业链向亚太地区集中,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先进技术、优质资源汇聚于此,进一步提高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体系内的地位[7]。
2.RCEP能够为亚太国家强化经济合作提供制度性框架和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亚太国家内部的贸易依存程度逐渐加深,相互间的贸易规模日益提升,不过这种活跃的贸易关系并没有自发地推动地区经济合作迈向新的台阶,这种现象与缺乏系统性的区域经贸制度有很大关系。RCEP的出现真正终结了亚太地区长期存在的贸易活跃度与制度完善性不匹配状态,切实解决了因为制度缺位而造成的贸易成本高、投资限制多、合作不通畅等问题,势必会广泛增加亚太社会的整体福祉[8]。此外,RCEP还能够充当亚太国家深化双边、多边经贸融合的垫脚石,像之前中日韩自贸区每每谈判到关键阶段就会因为外部阻力而频频夭折,现在以RCEP为制度基础,东亚三大经济体就有了在未来进行更多经济互动的条件,而这必然会有力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增长[9]。
除了政治与经济领域,RCEP还能强化亚太国家在其他重要议题上的联系与互动,以当下各国都面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RCEP可以加快亚太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医疗物资供应、公共卫生多方合作和共同治理机制建设等方面提高协调力度,切实强化亚太地区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及之后可能发生的地区性流行疾病管控。
此外,在地区自立方面,冷战之后的数十年间亚洲地区在多方力量的博弈下实质性地形成了“两个亚洲”,即一个是中国主导的经济亚洲,而另一个则是美国主导的政治亚洲、军事亚洲。亚洲国家在经济贸易发展上更加依赖中国,而在政治军事秩序上更加靠向美国。这种畸形的倒挂现象虽然有着深刻的历史成因,但是以RCEP签署为重要标志,亚太国家正在快速建立以亚太利益为核心的经贸新秩序,而这种亚洲主导的模式将来也必然会向其他领域蔓延,最终让亚洲真正地成为“亚洲人的亚洲”,实现亚洲国家的区域联合、共同富裕。
虽然RCEP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空间,但也带来了新竞争、新挑战,与此同时,西方国家针对我国的经济遏制和技术封锁也渐趋常态化,我国想要从亚太区域贸易自由化中获得更多的国家利益、实现当初参与RCEP的各项诉求,就必须树立高屋建瓴的整体观,从多个维度入手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战略规划和方案措施[10]。一方面要立足国内视角,充分认识RCEP蕴含的相关风险,时刻保持清醒意识,提前筹划、抓紧行动,积极应对RCEP可能造成的冲击;另一方面,要立足国际视角,以实际行动加速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并主动参与其他自由贸易协定与多边合作机制。
在RCEP的框架安排下,中国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亚太地区贸易投资的自由化水平都会逐步提升,这虽然能够让我国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市场,但同时也会恶化部分与亚太国家存在竞争关系产业的生存环境。长期以来,亚太经济圈内部就存在广泛的产业结构竞争以及生产网络竞争,比如在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服装、鞋类以及塑料制品等产业领域,我国与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存在明显的同质化竞争;而在中高端的机械元件、汽车制造、光电设备等产业领域,我国则是日本与韩国的长期竞争对手。随着RCEP条款的渐次生效,资本和生产要素会在亚太地区更加自由地流动,这难免会造成有关产业在不同国家的兴衰起伏,像以廉价劳动力为主导因素的低端制造业势必会向东南亚国家迁移,与此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资本愿意“走出去”发展。另外,一些中高端产业的竞争烈度也会上升,这些变化叠加在一起会给我国带来产业冲击、失业压力和社会矛盾。面对这些挑战,我国一方面要遵从RCEP的规定,有序推进贸易开放以及同亚太市场的衔接;另一方面,则要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优化升级步伐,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对接、成果转化等途径完成生产要素整合、质量效率改进、产品附加值提高以及传统产业链升级,借此让我国在RCEP新环境下依然能够握紧发展的主动权,让RCEP真正地成为造福国民的经济合作平台。
我国在推进经济全球化再平衡进程中把亚太国家置于显要位置,这既与该地区经济的巨大成长性有关,也是我国寻求稳定安全的地缘政治环境决定的。借由RCEP达成的契机,我国应在优化自身营商环境的同时,积极从制度建设、规则订立以及法律保障等层面促进亚太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投资,强化地区经济合作的密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以及生产网络的完善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借此使亚太地区形成紧密的商贸互联和广泛的投资合作,最终促成亚太经济一体化快速成型。除了宏观框架建设以外,我国还要注重深化贸易基础设施层面的合作。一方面凭借我国在基建领域的先进优势,加强与亚太国家在海、陆、空等交通物流设施方面的协作共建与互联互通,打造覆盖全面、便捷顺畅、优质高效的亚太物流网络;另一方面,还要促进物流体系中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与应用,提高运输、仓储、配送等流程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亚太地区产业链整合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放眼当前国际局势,从拜登竞选期间发出的政治信号中不难嗅出,美国未来可能会重启TPP和TTIP,其利用贸易手段排挤打压中国的企图凸显。英国完成脱欧之后就在努力推动同美、加、日、韩等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同时也与CPTPP的成员国开展了多轮双边洽谈,加入CPTPP已正式提上日程。虽然中国也在积极考虑加入CPTPP,但从2020年8月CPTPP部长级会议中着意指出后续加入国家须同先前成员保持一致的价值观来看,中国要想叩开CPTPP的大门恐怕必须翻越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两座大山。可见,当下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正利用排他性的贸易安排对中国实施经济孤立与围堵。在这种状况下,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国,我国应当立场坚定地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努力与世界广大国家和地区缔结高质量的自贸协定,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高阶段迈进。为此,一方面,我国要继续在WTO、IMF、G20等传统国际多边组织中发挥建设性影响,合理运用这些机构的运作来促进自由贸易的公平化、全球化;另一方面,我国还要全力推进自身主导的新型多边机制的发展,通过RCEP、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的优化完善,为国际多边秩序和人类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2020年可谓“多事之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世界前进的步伐,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口RCEP闪亮问世,为疫情之后的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打开了新的希望之窗,让人们在这个混乱的历史性时刻看到理性、尊重、包容、共享的理念依然是人类坚守的方向,为区域商贸合作开创了更为公平持续的新道路,同时也让世界朝着多极化均衡发展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我国作为这一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义无反顾地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在通过自己切实的努力去实现自我发展目标的同时,也为创造人类更为美好和谐、充满希望的未来贡献着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