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基因涵育青年学生的实践探索

2021-12-27 11:58姚璇
军工文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北京理工大学党史基因

姚璇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把青年学生培养为不负党和人民殷切期望的国家栋梁之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基因发展传承,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新时代人才培养中,激活红色基因的育人功能,必须发挥好高校这一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系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和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在八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延安根、军工魂”的厚重红色基因,学校对红色基因的弘扬与传承一直贯穿于校史、校风、校训、学风等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红色基因传播的重要平台,高度重视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以发挥其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学院面向研究生这一高层次人才群体,在如何运用红色基因涵育青年学生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组织特色入学教育活动增强红色基因传承意识

入学教育活动有助于新生初步熟悉学校红色历史文化、了解学校办学特色、感知学校红色符号与红色精神,培育青年学生树立爱校敬校的良好风尚。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研究生新生入学典礼上,通过讲述学校从自然科学院到北京理工大学八十余年的办学历程,让新生在入学之初就感受到学校从延安走来栉风沐雨的历史风华和“延安根、军工魂”的鲜明特色。

参观校史馆已成为每年新生入学的重要一课。通过聆听现场讲解与参观校史文物,学生对于北京理工大学的办学历史和奋斗历程有了直观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学校报党报国办学初衷的理解和认识。“特立”“明德”“精工”等富有北理工特色的院系命名与徐特立图书馆、北理坦克等体现北理工风格的标识性校内场所,也都呼应着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教育思想、延安精神和军工文化等红色基因的深邃内涵。通过组织一系列新生入学红色教育活动,宣讲学校的红色基因与文化精神,以红色符号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达到了使红色基因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学习氛围同频共振的目的,也让青年学生对学校的红色血脉与红色文化形成了深切的印象,从而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形成强烈的共情意识。

借助榜样课堂等多种形式讲好红色故事

近年来,学院邀请老红军、退休干部、老革命后代、党史专家等为青年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专题讲座,宣讲红色文化。通过深度挖掘、提炼好院士、大国工匠、工程师等典型人物和集体的先进事迹,真实再现了老一辈为国家和民族不懈奋斗的感人故事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风貌。北京理工大学作为培养新中国“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很多科技工作者的故事就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素材。

讲述者们追溯老校长徐特立的人生轨迹、教育实践与革命历程;回忆革命先辈在战火纷飞中忠于革命忠于党的家国情怀;展现科技工作团队矢志不渝、攻坚克难的奉献精神;彰显前辈为造国之利刃、强大祖国国防作出的巨大贡献。生动的历史案例、丰富的红色素材、现实的榜样人物,都生动诠释了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讲好红色故事,增强了红色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帮助青年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将自己的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的需要紧紧连在一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激励他们不负韶华书写好自己人生的奋斗篇章。

在今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学院充分用好党史学习教育重大教育题材,鼓励学生以党史微课制作、主题征文、情景模拟、读书分享、红色宣讲等形式,展示党史中的重要事件与人物,穿越百年与革命先烈对话。多形式的红色文化活动,多种类的红色文物、红色文献、红色作品、红色影视帮助了青年学生重温百年党史、学习红色历史知识。通过参加参与这一系列特色活动,青年学生增强了价值塑造意识,进一步夯实了理想信念。在各项活动的开展中,学院也有效健全了以党团共建、支部带动班级、党员带动团员的育人机制,从而提升了育人的联动效应。

凸显红色教育主题开展红色社会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学院非常重视组织青年学生前往革命教育基地与红色文化场所进行参观考察、瞻仰纪念活动,发挥其育人功能,提高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的兴趣。学院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紧密结合,打造“重走長征路”的主题教育活动;有序动员组织同学分赴各类博物馆、革命纪念地、党史馆、烈士陵园、长征故地参访学习。学院将“延安根、军工魂”的教育元素融入社会实践中,在瑞金、兴国、延安等地开展学生红色暑期社会实践,以重走革命故地、采访红色人物、参观红色遗址、体验革命生活、交流学习心得等形式,让同学们深入体会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更好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在实践活动中,学院大力引导学生开展“寻延安根”和国防军工方面的品牌社会实践项目,采用调研报告形式,积极调动青年学生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切实推进“延安根,军工魂”红色文化资源的新时代转化。青年学生参与体验红色实践,在沉浸、体验、互动中接受思想洗礼,在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通过接受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意志品质、行为规范等教育培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红色基因的内在精神价值。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成为红色基因的自觉传承者和忠实践行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将红色基因作为人生发展的不竭动力,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传播实效创新红色基因融入方式

面对智能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学院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建设结合,开发了虚拟现实思政课,推出了虚拟仿真实验——重走长征路,建成了全国高校首个虚拟仿真思政课教学体验中心。借助VR、虚拟仿真、全息投影等技术,将红色活动与四史教育、课程思政、红色校史等相互融合,将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和大规模学习空间结合起来,让红色资源可触可感,让青年学生在“视听触”的仿真环境中体验党的奋斗历史。同时,以线上线下双平台、网络直播与现场互动相结合的形式,实现红色课堂、红色教育全方位、大范围、多平台覆盖。这些创新教学方式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中,以集严肃游戏、虚拟仿真、人工智能、影音视听和在线学习等为一体的智慧教育模式呈现出来,极大地提升了红色基因的传播优势与育人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视运用好红色基因,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志存高远,培养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践行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立足新时代,在现有基础上,学院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继续探索以红色基因涵育青年学生的实践路径和具体做法,把青年学生培养为不负党和人民殷切期望的国家栋梁之材。

猜你喜欢
北京理工大学党史基因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红色育人路”
英雄少年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基因事件
基因
基因搜索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