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其君
跟着国家走,跟着政策走,才是真正与时俱进。面对政策变化,焦虑解决不了问题,等待也解决不了问题,唯有主动求变,才能找到破局之路,求得发展。欣慰的是,大多数校外培訓机构也是跟着政策走,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发布后,都在谋划转型。而布局素质教育培训,是各教培机构几乎一致的选择。可以预见,课后服务市场将越来越规范,市场份额也将越来越大。
在教培机构遍地开花的情形下,对其进行引导与遏制是必须的。一则,教育不能搞“一刀切”,有些浑水摸鱼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不应该让其继续生存下去,但是对于一些真正为学生着想的机构,要鼓励其发展。
二则,校外培训机构“营改非”,是不是意味着付出了劳动却没有工资呢?笔者认为这违背了劳动法则。培训机构的教师也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合法收入,应该劳有所得。而如果付出与出入不成正比,工作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影响,这对培训机构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校外培训机构颇有市场,说明有需求。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应保持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像一些迎合国家政策、满足市场刚需的且助力机构转型升级的“课后服务+研学教育”等产品,既能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优质的教育产品,又能为投资者带来易复制、快速成长的教育创业整体解决方案,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