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曦,梁天娇,尤 宇,刘 跃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1418)
专利池最早诞生于美国,常被称作专利联盟、技术联盟、专利联营等[1]。专利池的本质是市场化的交易机制和专利管理的模式,可以推动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结合,提高专利拥有者分享专利技术的积极性,节约交叉许可费用,降低成本研发风险[2]。专利池符合现代化产业分工细化、产业链不断延长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呈现技术、产品、业务融合发展的模式。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专利池协调了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总体上提高了企业创新绩效[3]。专利池在我国起步较晚,作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和企业的重视。专利池的形成与技术创新成果息息相关,目前有关专利池如何影响池内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较少,研究专利池对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机制,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专利池具有现实紧迫性与前瞻性。本研究从企业为创新主体角度出发,开展专利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影响机制研究,为企业更直观地认识专利池提供参考。
国内外学者从专利池和企业角度强调了专利池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反映了专利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如王舒平[4]将我国数十个专利池分为企业驱动、产业驱动和政府驱动3 种类型进行研究,发现专利池的类型不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异性;李倩玉[5]以美国MPEG 专利管理公司核心专利池MPEG-2 为例证实其假设,对专利池形成后企业研发强度对池内外企业成员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张运生等[6]通过梳理MPEG-2 专利池成员企业及其历年专利授权数据,研究分析得出专利池形成阻碍池内强势企业技术创新,但对池内弱势企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张利飞等[7]研究专利池不同发展阶段在竞争性技术、产业发展需求、政府政策支持层面推动专利池创新的影响因素,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专利池为例,发现产业发展需求在专利池成熟期为显著推动因素。
Lampe 等[8]通过研究缝纫机专利池,发现专利池一旦建立,企业创新就会放缓,直到专利池解散后创新活动才得以恢复。Joshi 等[9]对全球光盘行业系统创新数据分析发现,专利池的形成大大降低了许可方和被许可方产生的专利数量和质量,专利池实际上抑制了企业创新,在专利池形成前,有潜力进入专利池的企业申请专利数量明显增多,以此增强其进入专利池的竞争力。Colombo 等[10]通过对149 个涉及欧洲搜索优化(ASO)联盟的样本数据进行了测试,指出当联盟有激进的创新成果时,混合型联盟开发活动的相对绩效更高;反之,当联盟具有渐进式创新成果时,混合联盟中探索活动的相对绩效更高。Zheng 等[11]通过对美国制药行业的分析指出,由于联盟伙伴在企业联盟投资组合层面的重复性,组织间惯例的利弊将导致合作伙伴重复性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且技术动力将使倒“U”型关系更陡峭。
综上,国内外对于专利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专利池不同模式以及专利池发展阶段对企业技术创新结果的影响,涉及的实证分析仅围绕成熟专利池的历史数据进行研究,忽视了专利池的普遍性特征,因此所得出的研究结果观点差异性较大。
专利池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针对专利池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虽然许多法律条文并未直接涉及专利池,但对专利池的运营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笔者通过阅读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梳理了合同法、专利法以及反垄断法中有关专利池运营的政策法规,主要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我国专利池主要相关政策梳理
通过梳理政策法规,可以看出国家为了避免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竞争者联盟形成市场垄断,明文规定禁止其达成垄断协议,且不能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实行差别待遇,并规范了专利技术标准,促进创新主体在相关政策法规的保护下创新与进步。但总体来说,我国对于专利池的政策法规还处于较为零散的阶段。
本研究从以上政策法规出发,将专利池系统划分为形成子系统,即专利池技术标准形成,专利权人进入专利池的阶段;共享子系统,即池内成员之间的专利技术共享交流阶段;分配子系统,即将专利打包给第三方后所得的交易许可费进行池内分配阶段,并结合外部环境影响系统和企业技术创新收益系统,在综合市场环境及现有政策法规下深入剖析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机制。
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机制涉及很多关键要素,本研究提出了专利池对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机制分析框架,并对其中的关键要素进行提炼,建立企业内部机制、专利池机制、市场环境要素体系。关于模型的建立,池内企业技术创新涉及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这些因素既可以促进专利池的持续发展,反过来又可以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因而选取系统动力学方法来研究要素间的反馈关系,进而剖析其全过程影响机制。
专利池的形成和发展关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涉及市场、政策、企业等众多复杂要素,因而形成了关系复杂的多重因果反馈网络。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系统动力学可将这些相互联系的要素纳入模型之中,通过传递效益及反馈回路呈现全过程影响机制是如何运作的。本研究从专利池本身、企业外部环境、企业技术创新收益系统出发,绘制影响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图和系统动力学流图,进而呈现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整个流程。具体的研究路线如图1 所示。
图1 研究技术路线
从系统论角度看,专利作为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主要形式,各行业内的企业为了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将自己的创新成果申请专利,随着专利密集程度增高,行业内企业关联度也随之增强,专利丛林现象极易出现,从而抑制领域内企业技术创新。专利池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弱或消除了专利丛林现象,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专利池的运行对于池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涉及专利池形成过程中技术标准的构建,专利池形成后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池内企业间合作、竞争关系,以及专利池打包出售专利后的收益分配(见图2)。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法律法规、政府政策等因素;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因素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状况,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推动池内企业技术创新的稳定发展。
图2 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概念模型
从协同论角度看,专利池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高价值专利,使池内企业成员实现了技术兼容、降低了技术创新研究成本和运营成本、减少了侵权诉讼,逐渐平衡相关主体利益,使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有效协同。有关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的路径,詹映等[12]提出形成技术标准后构建专利池,并制定知识产权政策以及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专利池导向路径;李明星[13]提出构建专利联盟后的市场导向路径;舒辉等[14]分别针对市场领先型企业和联营企业提出实现市场垄断后的差别化路径。
专利池依据专利相互引用关系构建专利关系网,针对池内专利权人可能遇到技术瓶颈实现有效的技术交流共享。位于专利池中介位置的企业,在知识流中建立高效且资源多样化的非冗余连接,降低其池内企业之间的冗余连接数量,可以有效控制技术交流;又因为中介位置的企业拥有高价值的技术资源,易产生协同效应,便可推动池内企业间的创新技术交流,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从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影响链条来看,企业所处专利池以及外部市场要素和企业内部要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各类因素在各个阶段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理清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提炼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关键因素,为我国创新主体构建专利池给予一定的启发。
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包括专利池的形成机制、共享机制、分配机制、外部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内部机制要素的协同作用。内部系统要素在耦合状态下相互影响,非线性特征明显;外部市场环境与专利池影响机制的交互作用产生外部驱动力,并不断作用于池内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要素间的非线性关系上,促进企业创新成果的产生。笔者根据池内企业所处环境的内外部协同作用,将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从专利池机制、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机制三方面进行研究,并将这些要素作为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变量基础(见表2)。
表2 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要素
表2 (续)
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机制系统可以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呈现,反映了专利池与池内企业间因果机理关系,整个影响机制的内部动态结构与所形成的反馈回路体现了系统的行为特点,如图3 所示。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包含5 个主要回路,也是专利池影响机制5 个子系统的基础。
图3 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要素因果回路
(1)技术标准→专利技术选择→专利集合→专利技术的重复→高成本研发风险→企业创新成本→R&D 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专利质量→技术标准。此回路反映了专利池在形成阶段,针对可以入池的专利会制定一定的标准,并把符合标准的专利纳入专利池,所集合的专利多为互补型专利,可避免专利技术的重复,给予池内企业研发导向,减少不必要的研发成本,提高R&D 投入、增加研发人员数量,激发创新活力,进而提升专利质量,不断提高专利池技术标准。
(2)技术标准→专利技术选择→专利集合→信息交流强度→专利交易许可费→技术障碍→侵权诉讼→企业创新成本→R&D 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专利质量→技术标准。此回路反映了在专利池形成后,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强度增强,并且可以通过免费或者低价进行专利许可交易,突破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障碍,避免因为侵权产生的诉讼,减少诉讼量的产生、降低诉讼费用,增加R&D 投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3)专利授权量→专利数量比例→专利交易分配许可费→R&D 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专利授权量。专利池通过将池内专利打包给第三方获取专利交易许可费,并按照企业在专利池中所持专利数量进行分配。此回路反映专利交易许可费对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研发投入的提高可以促进专利授权量增长,提升专利数量比例,使企业获得更多的专利交易分配许可费并再次投入技术创新成果的研发中。
(4)专利质量→专利转化数量→知识产权转化收益→产业化收入→收益年增率→市场规模→企业数量→市场需求→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政策环境→法律法规→专利质量。此回路反映了外部环境对专利质量的影响。专利通过转化、许可、售出等方式获取收益,通过产业化收入提高创新收益、扩大市场规模,进而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市场;国家针对市场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创新成果的产出质量。
(5)企业数量→产业竞争力→市场竞争→专利授权量→专利年增率→收益年增率→产业收入年增率→R&D 投入→可持续发展→市场规模→企业数量。此回路反映了外部环境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企业数量的增加会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强度增大的环境下,企业专利授权量会大大增加,提升专利转化收入、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扩大市场规模,维持产业可持续发展。
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要避免除模型变量外的因素纳入模型之中而影响系统间要素因果关系传递主导系统的运行状态,则选择合适的系统边界是关键。专利池的形成子系统、共享子系统、分配子系统、外界环境影响效益子系统、创新收益子系统5 个部分,通过创新收益、专利授权量、R&D 投入等关键变量相互连接、相互影响,共同决定并维持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系统的运行(见图4)。
图4 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要素系统流
5.3.1 专利池影响系统分析
(1)专利池形成子系统。一个专利池的形成,是将纳入技术标准的众多专利集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专利交叉许可费,解决了专利交易许可问题。Brenner[15]指出专利池的有效形成机制包括以下两个特征:池内企业成员可以限制其竞争对手的进入和池外单独许可。Llanes 等[16]研究指出,专利池的形成机制应该注重专利技术选择、对外许可价格制定以及社会福利效应方面的规则制定。专利权人复杂的专利引用结构反映了其内部复杂的竞合关系,促进专利池的形成[17];而专利池的形成促进企业共享专利技术,提升产业专利质量。因此,制定专利池的技术标准有利于筛选优质的企业进入池内,起到安全屏障的作用[18]。专利池在形成过程中存在协调成本,进入池内的企业有利于降低其交易成本、清除技术障碍以及减少侵权诉讼。
(2)专利池共享子系统。Clark 等[19]认为专利池为池内成员创造了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避免了专利技术的重复以及高成本研发风险。Jason 等[20]认为共享机制使联盟企业更加了解其合作伙伴的核心技术、组织运营和领导结构。池内联盟企业的技术交流平台保障了技术资源的有效共享[21]。专利池使分散的知识集合起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实现有效共享,促进成果转化和技术产业化,使企业间维持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分担市场风险[22]。专利池可以使池内企业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将共享得到的知识转化为技术创新能力[23]。池内开放的知识信息共享资源弥补了创新信息的不足,减少了侵权诉讼的发生,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通过使用池内技术专利促进技术创新,团队专利共享增强了企业技术交流和信息流通,建立起高效的争端解决机制,为企业获取外部资源提供了重要路径。
(3)专利池分配子系统。专利池内的分配机制遵循平等原则,无论其专利作用大小,进入池内专利均为技术实施中的必要专利,因此,对外许可交易费用依照池内成员所持专利数量比例进行分配。我国专利池内的必要专利不成体系,池内企业成员很难通过分配机制实现经费自给是制约我国专利池发展的重要因素。杜跃平等[24]认为简单的“按量分配”方式会导致劣质专利“搭便车”,影响池内外企业创新积极性。专利池成员为了能在专利池内占有一席之地,常常尽可能多地提交自己的专利,因此要严格把控进入池内的专利质量,避免“搭便车”行为[25]。池内利益的分配方式是推动专利池创新的关键[26]。
5.3.2 外界环境影响子系统
专利池在制定了技术标准后,组织产业内企业进行联合,在相关产业内拥有一定的市场支配力,为避免池内专利权人滥用专利池,以不正当的方式使用专利并对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造成损害,Cao[27]分析了目前我国所处知识产权环境,并在法律、经济、社会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陈加奎等[28]认为中小企业作为开放式创新的主体,应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为其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大专利转化力度,以转化收益扩大市场规模,通过国家政策调整缓解市场竞争、稳定市场环境、协调产业内企业间竞合关系,提高专利池技术标准,促进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因此,梳理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内外部因素对构建规范化的专利池尤为重要。
5.3.3 池内企业技术创新收益子系统
从企业角度看,技术创新应从市场导向与经济利益两方面出发。市场导向可以增加创新成果转化的可能,创新成果投入市场后产生的经济利益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只重视经济利益,就会忽视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以及创新可能性;只重视市场导向,技术的开发得不到足够的经济支持与重视。专利池应根据创新成果知识产权须受保护的特性,为池内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29]。Teece[30]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吸收先进技术,获取、利用和开发有效资源价值,整合自身技术能力。研发相关资源和技术能力的积累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研发能力,从而大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充分融合市场导向与经济收益的观点,促进技术创新增强市场取向性,依靠池内企业技术创新收益子系统提供资金支持,维持整个过程的持续运行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通过构建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概念模型,分析其内外部影响因素,从而建立起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了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机理,得出以下结论:
(1)互兼容互操作产业技术领域更适合构建专利池。交叉互融和紧密衔接的产业技术决定了产业内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和合作的关系,鼓励互兼容互操作产业技术领域构建专利池可以协调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专利池有利于吸收重要的专利技术、吸纳产业内优秀的企业、突破产业技术瓶颈,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同时,专利池的构建促进了技术标准的形成,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保障了创新成果的质量。但专利池“搭便车”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技术创新,因此为避免此现象,对专利池技术标准的把控一定要尤为严格;此外,制定并选择适合专利池成员的分配方式,可作为今后对专利池研究的重点。
(2)鼓励技术创新成果市场化。在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系统中,专利的产出和转化会为社会创造效益,创新收益子系统为其他子系统提供资金支持,维持专利池对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系统的持续运转,因此创新效益提升是突破技术创新瓶颈的重要基础。同时,技术创新成果能否投入市场应用,也是考察专利技术标准的重要指标,将有潜力的技术创新成果标准化有利于构建行业技术标准体系。
(3)完善专利池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及专利池相关管理机构在梳理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各类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协同影响机制后,通过协调池内外企业对于专利技术的需求,整合池内外资源,促成技术标准与专利技术协同发展,提高产业内专利转化率,以改善市场环境与完善法律法规,为专利池提供外部环境支持。加强对专利池的政策支持力度,保持产业创新技术可持续发展,防止市场环境混乱以及市场机制失灵带来的风险;规范构建专利池过程,使其有效促进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