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流通协会
□ 张华光
今年拖拉机市场错综复杂,既有原材料价格、去年补贴“透支”、今年单台补贴额度下降等利空因素,也有粮价高位运行、消费信心提升以及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等利好因素。大中拖市场上半年总体小幅增长,但一二季度表现有天壤之别,这是否预示着下半年拐点来临?值得研究观察。
今年上半年,拖拉机实现累计销售28.99万台,同比增长0.87%。其中,大中拖累计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4.71%;一季度11.97万台,同比增长62.86%。小拖累计销售3.78万台,同比下滑19.4%;二季度2.99万台,同比下滑28.6%。产品品类、市场周期均表现出很大不均衡和离散性。
大中拖市场表现的内外部因素:一方面,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另一方面,粮价保持高位运行或是最直接原因。进一步分析,还有以下两个具体因素值得玩味。一是去年录入补贴系统却因缺乏补贴资金未购买的用户,实际销售记在了今年;二是有不少产品销售未抵达终端,在制造企业促销政策影响下变成了经销商库存。这也解释了另一种现象,生产企业感觉销售形势大好,而许多经销商却感觉市场差强人意。
那么,一二季度市场表现为何反差如此巨大?去年疫情痕迹或是直接原因。去年一季度疫情严重致使市场处于停滞状态,今年一季度同比大幅攀升就不难解释,二季度回归本就是常态。
上半年数据显示,中拖(25—100马力)小幅增长,累计销售16.05万台,同比增长2.53%;销量占比77.53%,同比下降1.58个百分点。其中,25—50马力段销售1.93万台,同比下滑17.39%;销量占比9.13%,同比下降2.44个百分点。50—100马力段销售14.12万台,同比增长6.02%,高于平均增幅3.49个百分点;在25—100马力中拖中占比66.82%,同比上扬0.86个百分点。
中拖市场呈现出多个突出特征。第一,马力段上延。从细分马力段表现看,50马力以下出现两位数幅度下滑;50马力段以上实现增长,其中60—80马力、80—100马力大幅度增长;80—90马力段有较大幅度下降,或是因为其是一种过渡机型受到上下挤压的原因;第二,中拖在大中拖中依然有七成以上份额,上半年占比高达75.96%,但同比仍为小幅下降,意味着中拖大型化趋势仍在延续。
大拖(100马力以上)累计销售5.08万台,同比增长11.96%;占比24.05%,同比上扬1.58个百分点。大拖市场有如下特征:第一,市场需求聚焦120—130、140—150、200马力以上三个马力段,同比分别增长42.3%、24.25%和4.29%;占比4.17%、5.03%和5.43%;三 个马力段综合占比达到60%以上。第二,大拖马力段上延有所放缓,180—200马力段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有:第一,季节因素,上半年田间管理为主集中于中拖和大拖中小马力段;第二,土地流转速度放缓;第三,去年一波市场行情致使今年传统区域需求下降,如黑龙江、新疆等市场。
我国大中拖主流市场聚焦“三北”区域,包括东北(三省一区一垦)、西北(新疆、甘肃)、华北(鲁、冀、豫)。上半年数据显示,10大主流区域累计销售12.62万台,同比下降10.88%;占比59.73%,同比下降10.44个百分点。非主流区域实现同比增长41.36%。
从主流区域表现看,东北区除辽宁同比小幅增长外,黑、吉、蒙同比下降分别为15.53%、19.69%和23.21%。西北区新疆降幅11.29%,甘肃增长2.04%。华北区则有亮点,山东、河北、河南同比分别增长5.21%、7.59%和5.13%。
形成以上结果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去年同期行情影响,如黑龙江、新疆、吉林等市场;第二,补贴政策未及时实施,一些区域还有一些去年补贴遗留问题,如黑龙江市场等;第三,下滑区域与去年补贴“透支”区域基本重合,形成补贴“透支”与市场“透支”联动效应,合力拉低市场需求。
上半年大中拖市场竞争聚焦主流企业。销量前10品牌累计销售17万余台,同比增长16.8%,高出平均增幅12.14个百分点;占比74.85%,同比上扬8.21个百分点。其中,中国一拖、常州东风、江苏沃得、山东五征、约翰迪尔、潍坊泰鸿6大品牌同比大幅增长,潍柴雷沃、江苏常发稳健攀升,其它品牌不同程度滑坡。
品牌之间的差异,既有企业内部因素,也有区域市场的影响。上半年,大中拖市场竞争受环境影响较大,或正在改变多年来形成的市场格局。一方面,“三驾马车”的中国一拖、潍柴雷沃和常州东风同比实现增长,中国一拖同比增幅高达40%以上,常州东风增幅在30%之多。另一方面,10大品牌之外的小品牌累计销售5.55万台,同比下滑17.57%,占比下降7.08个百分点。市场调查发现,不少小品牌已关门歇业。
分析其中原因:其一,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涨价或是主要因素,如钢材价格同比上涨近1倍,多数主流品牌提前布局购置原材料躲过了涨价。其二,大品牌承受能力强,可自行消化部分涨价因素;一些小品牌或难以承受成本压力,提价则失去价格竞争优势,维持则损失利润,最终将市场份额让给大品牌。其三,有一部分销售发生在制造企业和经销商之间,市场竞争从终端转移到渠道,这或许为下半年埋下隐患。
截至6月底,拖拉机累计出口额3.33亿美元,出口数量7.16万台,同比分别增长58.64%、30.29%,分别占比去年54.91%和69.82%。其 中,轮式、手扶、履带式三大品类分别出口2.82万台、4.33万台和128台,同比增长23.81%、34.79%和77.78%。出口额分别实现2.92亿美元、0.39亿美元和0.02亿美元,同比增长61.01%、44.81%和18.6%;占比87.72%、11.08%和0.46%,同比分别增长1.29%、-1.13%和-0.06%。以上数据显示,手扶和履带式增幅高于轮式,轮式出口额占比近九成,履带式仅占0.46%。
从品类分析,轮拖依然是出口主力,马力段向上延伸加强。其一,轮拖实现出口额2.92亿美元,同比增长61.01%,占比高达87.72%,同比上扬1.29个百分点。其二,出口结构呈“橄榄型”特征,25马力以下出口量同比小幅增长2.91%,25-50马力同比增长12.1%,二者分别低于轮拖平均增幅20.9%、11.71%,在轮拖中占比31.06%和36.87%,同比分别下挫6.31%和3.85%。50—100马力和100—180马力同比大幅度增长74.04%、110.69%,均高于平均增幅;占比分别为19.63%和12%,同 比 提 升5.67%和4.95%。100马力以上同比下滑38.65%,占比0.18%。马力段向上延伸还有两各特点:其一,出口额增幅58.64%远远高于出口量;其二,100—180马力机型出口量与出口额均大幅度增长。
从出口地区分析,10各国家(地区)集中度增长。上半年数据显示,10大出口目的地国家(地区)累计实现出口量1.65万台,同比增长30%,高于平均增幅6.19个百分点;占比58.44%,同比上扬2.79百分点。累计实现出口额1.8亿美元,同比增长98.95%,高于平均增幅37.94%;占比61.44%,同比上扬11.72个百分点。其中,乌克兰、俄罗斯稳居出口前两位,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智利同比增长达到三位数。
分析其中原因,得益于多重利好因素。一是宏观上有政策利好环境。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是农机外贸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二是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加之去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三是我国积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等措施为农机出口提供了强大支撑;四是“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国家出口提高,如对越南、泰国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6.97%和76.95%。五是我国农机产品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互补性依然存在,尤其是中小型产品竞争优势突出,大型产品有一定性价比优势,同时,在经历了国内市场多年竞争洗礼后,产品品质、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也是不争的事实。
分析下半年大中拖市场,多重利好因素依旧,但不利因素也在增多。
第一,市场饱和带来刚性需求下降。大中拖已进入存量时代,标志着需求以更新为主。2020年我国机耕水平达到85%以上,其中,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高达98%以上,基本实现耕作机械化。
第二,更新动力减弱导致周期延长。有两大因素: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单台价格上涨;二是单台补贴额大幅下降,如去年轮拖补贴额3.26万元/台,今年1.54万元/台,同比下降了52.76%;三是去年更新高峰期创下46万余台的“天量”销售数据,今年大概率周期性向下波动。四是黑龙江等市场对大拖叠加补贴政策或将导致市场不正常波动,对今年区域乃至全国市场将产生较大冲击。
第三,市场“透支”因素。2021年是新三年补贴政策的第一年,多数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在2020年第四季度深度挖掘市场需求,通过各种促销引导消费者提前购买,以黑龙江为例,去年12月大中拖销量快速增长,补贴资金超200%以上,实际上市场已经严重“透支”。另外,去年形成的市场“高地”因素还在,今年周期性下滑并不奇怪。
第四,农机出口面临不确定因素较多。以全球航运为例,在全球疫情反复冲击下,导致供应链效率急转直下,加之上半年已有61.17%较大增幅,下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速或放缓。不过,有上半年基数存在,全年进出口保持两位数增幅也在正常范围。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