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晓娟
(渭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00)
自2014年以来,农村电商连续得到关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农村电商和乡村振兴依然是重点关注的内容。文件指出“要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这些都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政策层面的不断深化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正在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和创新载体。陕西作为农业大省,地域及气候条件独特,农业产业资源丰富,然而,陕西省农业产业链不完整,无法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协作网络;分散的小农经济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出现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农村电商发展,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为陕西省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界定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组成要素,认为农民创新精神、农村金融、多社区协作、政府、旅游志愿者、农村复兴和改革组织等要素是农村产业振兴的关键(Kawate,2005)。有关农业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学者们提出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可以促进农产品信息流动,协调产业链,提高农产品交易信息的透明度,行业结构、产品复杂性和交易的高门槛性是影响农业电子商务的主要因素(Gwen,2013)。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国内对乡村产业振兴的研究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构建适应农村“可行能力”的产业结构等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康永征和王泽莉,2018;王思斌,2018;)。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三农的新型产业格局应运而生,农村电商已经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曾亿武,2018;刘建刚等,2019),因此,应该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电商相关政策支撑体系、提升农户电子商务运用能力等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张诚等,2020;周静等,2019)。
为了全面、客观掌握陕西省电子商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情况,本次调研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与学生组成调研团队,深入到陕北、关中、陕南等地典型县(区)1500户农村家庭、50家农资经销商、50名村干部,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研,旨在对陕西省农村电子商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科学、量化地分析,以期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通过调研发现,被调查地区的网络服务运营商主要是中国电信,农村地区网速较慢,尤其在陕南陕北表现得更为严重,信息不畅通限制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调研的大多数乡镇没有物流公司,农业生产主体分散在农村,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陕西省冷链物流设施缺乏,与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不相匹配。所调研地区政府对电子商务的推动仅停留在对一些示范企业的支持上面,这些对特定“点”的支持并没有形成对“面”的带动。这些基础设施与政策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其对陕西省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撑力度不够。
调研发现,农村网购群体比较少,有过网购经历的占17%,且主要为年轻用户。上述数据表明,农户上网购物意识不强,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空心化严重,从事农业生产与流通的主体是知识水平较低的妇女、老人,精通电脑、互联网操作的年轻人多在外地打工,缺少发展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者,对于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还是依靠传统渠道,未将农产品的交易延伸到国内甚至全球的大市场中,导致农业增产不增收、农业经济的发展徘徊不前的问题。
通过调研,有85%的农户迫切需要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特别是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但是自身又无法收集获得。此外,大量的农产品网站仍然以卖方的信息发布为主,个体消费者的信息很少,缺少能提供农产品终端市场信息对接的平台;绝大多数的农户不了解自己种植的农产品标准,制约了农产品终端信息对接机制的建立。种植与交易还是依靠传统手段,传统的农产品交易过程中,农产品的需求往往只体现了本地市场价格变化,农业生产者对更大范围内的市场需求信息延迟性不了解,极易错失最佳交易机会,从而陷入增产不增收、减产不涨价的恶性循环中。
调研过程中,农户均强调需要技术服务与电子商务技能培训,但是这两方面的供给却很欠缺,对于电子商务的培训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具体的技能培训非常缺乏。由此导致农村电商规模小,仅借助于自己的朋友圈、淘宝店铺等平台分散运营,每户投入资金量小、销售额小、规模小,导致农户应用电子商务缺乏示范和带动效应。
整合各方资源,从制度安排、技术普及、模式创新、机制完善四个方面入手,统筹规划、分期分批、以点带面。建设一系列三农电子商务项目,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积极搭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联合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促进智能农业升级”行动,为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及农产品种植户提供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咨询,有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为农户免费提供电子商务服务,降低农业生产资料采购成本、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扩大陕西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通过网络平台,深入了解全国、全球市场交易的过去、现在甚至将来的需求、价格变化,实现从消费者到流通者,再到生产者,互联网渐次向上游赋能。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切入农资市场,从农资生产、流通、营销、服务各方面影响农业生产中的农资供应,指导农民育种、栽培、施肥、灌溉、收割等多个环节,形成对“精细农业”的倒逼。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针对不同类型农产品的成长特点,建立农业产业链大数据,在农产品供应过程中对农产品的各种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建立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帮助消费者形成清晰的认知。
构建农产品终端信息对接平台,根据不同电子商务模式构建不同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对接模式,向农户提供终端消费者的购买信息;形成农产品终端市场信息对接标准化,以此标准为基础建立各种农产品生产、供给、销售、需求反馈等数据信息,实现平台之间信息顺畅交流和共享;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收集终端市场供给和需求信息,建立终端消费者数据库。通过上述手段,使农户有针对性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农产品网络销售量。
根据农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电子商务培训,提高政府部门、农业生产者、涉农企业等不同群体的电子商务能力;与各地高校联合,在农产品网络营销、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产学研合作;对农村返乡人员、农村创业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进行系统电商运营培训,培养农村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通过上述手段,为电子商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