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锦梅
(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治沙研究所,陕西榆林 719000)
土地过度开垦、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都会引起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从而增加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对于人类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环境问题已经成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为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指明了方向,有助于环境问题的治理,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居住体验。因此,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实现对土地沙化问题的及时防治,避免沙化面积扩大,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实现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应明确当前土地沙化的现状和林业发展的需求,以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风沙问题较为严重。当降水量较小时,会导致干旱问题的出现,使得植被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土地荒漠化和风蚀作用的影响下,使得沙漠化范围逐渐扩增。同时,植被覆盖率不高,使得地下水位受到影响,植被的生存状况较为恶劣[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也更加频繁,这也会导致土地沙化问题出现。尤其是很多人为了个人利益,过度开垦、不合理围垦,过度放牧、过度挖掘等使得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未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只关注经济发展,却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引起草原退化和土地荒漠化。
在防沙治沙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围栏封育的方式较为常见,通过设置围栏的方式实现对草原的有效保护,通过禁用或者限制使用的方式使植被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围栏封育的方式真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增强植被的生长效果,达到防沙固沙的目的。在采用围栏封育措施时,应明确土地沙化的实际情况,确定围栏封育的时间,从而改善整体生态环境状况[2]。
对于半流动沙丘和流动沙丘,在防沙治沙中可以通过沙障进行固定处理,其应用效果较好。沙层表面粗糙程度提升,能够降低风力,从而防止在狂风中风沙流失。运用沙障的方式也能够对降雨进行截留,使得土壤的含水率得到提升,改善当地的土壤环境,为植物的健康生长创造条件。
植树造林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通过栽植适应性较强、生长状况良好的植被,可以达到抵御风沙的效果,这也是改善林业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防护林的建设应符合林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实现对风速的控制。在水土流失与沙化耕地治理、防风固沙等工作中,植树造林的作用显著,能够使土壤的蓄水性能得到全面改善。
防风固沙中,采用草方格不仅能够降低防沙固沙的成本投入,而且更具便捷性和环保性特点,草方格以麦草或者稻草等制作而成,原材料也方便获取。沙面风速能够通过草方格加以控制,而在麦草腐烂后还可以形成沙结皮。草方格在使用中可以与其他多种植被进行融合应用,防止由于风化问题的影响而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应用沙冬青、柠条、沙米和沙蒿等抗旱植物制作植物草方格,能够增强防沙固沙效果,有助于植被覆盖范围的扩大[3]。
人们的生态意识淡薄,是限制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效开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应积极开展生态教育工作,提升人们的生态素质。1)引导人们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和风气,真正构建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使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2)明确工作人员的自身职责,通过构建责任机制,使责任能够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人员身上,避免在防沙治沙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出现权责不清的问题。3)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对林业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增强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及稳定性[4]。4)对传统宣传手段进行创新与改进。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展宣传深度和广度,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为核心,实现信息的精准化推送,使生态教育与宣传工作可以高效化开展。
林业生产方式的优化和改善,也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沙治沙作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使林业经济发展中落实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1)注重生态性经济项目的建设。除了实现对沙漠化的有效治理外,还应综合考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加快产业化发展,增强实际治理效果。明确国家关于林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方针,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衔接关系,做好两者的有效平衡。增强社会企业、组织机构和个人在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参与度,获得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从而在社会协同机制下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使开发建设项目能够有条不紊地实施。2)构建一体化发展模式[5]。造林模式的建设应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实现与经济发展的有效协调,以沙产业为核心,增进林能发电、林景旅游和林科研等产业的集成,增强整体发展活力。3)增进各方的协调,达到共同建设的目的。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增进与社会企业和组织机构的密切合作,从而在多元化体系下增强实际防治效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体现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构建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协调与长期坚持,因此应对当前规划管理方案予以优化,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使防沙治沙和环境保护工作实效性得到提升。从宏观角度对当前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因素,确保布局管理和整体规划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对不同区域中林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评估,考虑到区域中的地理要素,从而确保防治措施应用符合实际需求,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6]。2)注重法制化管理。政府部门应明确当前工作任务的紧迫性,通过法制化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对当前法律法规体系予以完善,在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林业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加大对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现象的治理,通过法律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降低人类活动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政府部门应明确自身职责,通过职能转变为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支持。在人力资源、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提供帮助,引进先进技术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增强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1)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管理。在分析地域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划分各个部门的工作,从而在协同配合中共同完成防沙治沙的任务,提高对林木恢复管理工作的重视。对当前技术和设备进行更新,使其更加符合防沙治沙的工作要求,在减轻工作人员压力的同时,使防沙治沙保持长久性[7]。2)注重宏观调控。政府部门应明确自身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和职责,遵循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实现对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与优化,使各项工作的实施更具条理性。政府部门的参与,可以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导致土地沙化问题的出现,严重限制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导致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应提高对防沙治沙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实现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使环境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在防沙治沙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通常采用围栏封育、夹设沙障、植树造林和草方格固沙等措施。此外,还要通过开展生态教育、优化生产方式、实施科学规划和注重政府参与等途径,提高整体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