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统筹领导力论析

2021-12-27 16:39◎李
理论探讨 2021年1期
关键词:战疫领导力中国共产党

◎李 军

1.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40; 2.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领导科学教研部,哈尔滨150080

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而言,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因为它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直接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其影响是全方位的,单靠医药卫生健康系统无法做到全面有效防控。由此,习近平总书记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作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强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就使得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形成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防控的大格局成为一种客观必然要求。在“战疫”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领全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联防联控、共克时艰,赢得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各领域、全社会的广泛支持与高度配合,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统筹领导力。

一、中国共产党统筹领导力凸显的决策部署

科学的统筹谋划与部署是中国共产党“战疫”统筹领导力凸显的重要载体。所谓统筹领导力,是指在领导活动中领导主体运用系统思维和统筹方法对领导客体施加影响,在主客体之间形成的推动愿景目标实现的“合力”。其强弱大小,既与领导主体施加影响程度有关,也与领导客体执行力度相关,考量的重心最终要落在生成的实际领导效能上。我国的“战疫”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统筹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上下艰苦卓绝的努力,“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1],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战疫”统筹领导力。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系统决策的部署上。

(一)统筹患者救治与疫情防控,着力布局“两个战场”

面对十分严峻的疫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2]并依此进行“战疫”布局,全面统筹患者救治与疫情防控两大任务,精心部署“两个战场”,突出抓疫情防控与科研和物资生产这两条战线,并使其相互配合、并肩作战,充分体现了“治”与“防”的统筹兼顾、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两个战场”的合力作用。一方面在患者救治上,强调全力以赴救治患者,采取有力措施,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3],做到应收尽收,及时救治,精准施治;另一方面,着力做好防控疫情工作,牢牢抓住控制源头、切断传播途径这一根本问题,将社区作为“战疫”的重要防线,着力发挥社区防控疫情的阵地作用,把防控力量下沉到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使社区成为疫情防控坚强战斗堡垒,进而推进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

(二)统筹行政管控与法治防控,综合运用“两种手段”

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从客观上要求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条,因而统筹行政管控与法治防控成为必然选择,尤其应突出法治防控并将其作为重要依托,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强调“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4]。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各地政府部门纷纷相应出台行政管控措施,实行多元化的隔离防控和医院集中救治防控,以及相对的交通管制和人员流动管控等;另一方面,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司法力度,大力彰显疫情防控法治化运行。最高人民法院于2020年3月10日、4月2日、4月15日连续发布三批依法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共计26个。行政与法治两种管控方式的统筹并用,保证了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同时发力,极大地增强了疫情防控的可靠性、权威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两个挑战”

疫情防控不容小觑,必须严格防控,然而,经济社会作为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也不能长时间停摆。面对这一两难问题,如何才能办好发展、安全这两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整合力量、全力抗击疫情,这是很大的挑战;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也是很大的挑战。”[3]这“两个挑战”客观上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既不能因疫情防控而全然忽视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也不能因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而盲目放松疫情防控导致前功尽弃。为有效应对“两个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疫情态势,立足全局、着眼大局,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权衡疫情轻重、分区分级、精准施策,有序推动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推动农民工返岗复工的“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同时不失时机地兼顾好春季农业生产以及脱贫攻坚任务。正是这种党的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坚强领导,不仅使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并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而且同时大大推动了经济发展稳定转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并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确保了经济社会稳步健康发展。

(四)统筹国内防控与国际防控,注重兼顾“两个大局”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全球化时代,整个世界休戚与共、密不可分。面对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以全球视野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形势动态,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以务实多样的方式推动全面加强国际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全球抗疫领导作用。习近平明确提出:“中方愿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5]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为世界各国防控疫情争取宝贵时间。从病患救治、物资保障到对无症状感染者管理,从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到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从“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等各个方面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主动同各国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发挥了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不仅如此,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提出的“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等4点倡议,为全球协调行动抗击疫情指明方向,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共产党统筹领导疫情防控的事实表明,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党自觉坚持系统观念,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注重将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有机融为一体,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彰显了党的强大统筹领导力。

二、中国共产党统筹领导力生成的内在机理

中国共产党在“战疫”中表现出强大的统筹领导力,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合力生成的结果,但就党的领导活动本身而言,统筹领导力的生成主要在于:

(一)人民性战略布局凝心聚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疫斗争实施战略性布局的初始动因和历史归宿。人民性的抗疫指导思想是党统筹领导力强大的关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战疫”实施全面统筹领导,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思想理念贯穿于“战疫”的全过程,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统筹领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的系列重要讲话进行了集中阐述,指出:“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6]“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都绝不放弃。”不因费用问题耽误患者救治。人民至上的“战疫”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立场的一贯坚持、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切实尊重、对人民群众各项权益的坚决维护。统筹领导“战疫”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形成了万众一心抗疫情、赴汤蹈火无所惧、众志成城夺胜利的强大力量。灾难面前、危难时刻,人民至上的“战疫”思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内心共鸣,形成了党领导人民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全局性系统谋划科学得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7]系统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思想方法,一直以来都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并强调科学运用这一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其特点是波及的点多、线长、面广,涉及方方面面而且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而决策指挥“战疫”是一项重大而带有全局性的复杂工作,需整体分析、全局谋划、统一部署,因而系统观念这一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在党领导“抗疫”伟大斗争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一方面善用分析性思维具体厘清和解析事关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要素及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善用整体性思维进行总体筹划,凸显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避免顾此失彼、挂一漏万,进而形成符合实际的科学决策。从根本上说,全局性系统谋划的领导方法是一种注重把握事物全局、对事物内在构成进行深入探究、追求科学安排工作进程、优化办事效率的领导方法,其优势是总揽全局、兼顾各方、协同推进,注重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全面考察问题,综合施策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协调系统中各个方面的要素,有利于统一指挥、运转有序、执行高效,形成最大合力。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表明,坚持从系统观念出发,整体综合谋划、统筹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是疫情防控取得重要战略成果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保证。

(三)整体性协调推进综合发力

关于领导活动中执行力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否则再好的统筹谋划也难以转化为实际领导效能。执行力应为统筹领导力的重要构成,它是领导力强大不可或缺的要素。“战疫”中的统筹领导是领导与执行的有机结合,是顶层设计和具体落实的有机统一,表现为在党中央的统筹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闻令而动,全国农村、社区、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学校、军营各就各位,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有序参与,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从而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与传播,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尤为重要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听从国家号令,在危难面前体现出对党和政府的高度信任,勇敢承担社会责任是最终战胜疫情的重要因素。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Bruce Aylward)在2020年2月24日举行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指出:“所有好的做法如果想要奏效,必须有公众的集体意愿。”就我国而言,单就调动全国医疗资源和力量全力支持湖北省和武汉市医疗救治来说,处处体现坚强而高效的执行力,彰显着强大的领导力。权威统计显示:“自1月24日除夕至3月8日,全国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19个省份以对口支援、以省包市的方式支援湖北省除了武汉市以外16个地市”“人民解放军派出4000多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从全国调集4万名建设者和几千台机械设备,仅用10天建成有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仅用12天建成有1600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短短10多天建成16座方舱医院,共有1.4万余张床位”[1]。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与使命担当,关键在于14亿中国人民的积极响应与自觉投入,形成了“人不分男女老幼青、地不分东西南北中、岗不分工农商学兵”的团结坚韧、同舟共济、同仇敌忾的恢宏之势,汇聚起党领导人民英勇“战疫”的磅礴之力。

三、中国共产党统筹领导力强大的制度支撑

统筹领导既是一种高级思想,也是一种领导方法,但要将其转化为领导效能,不仅需要一定的动员力、组织力、号召力和执行力,还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为支撑。“这种方法,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8]。这是因为“统筹是一种总体性的顶层设计,需要集中统一行使权力”[9]。中国共产党“战疫”统筹领导力之所以强大,主要是源于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的高效和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这次抗疫斗争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之所以能够有力推进,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11]“战疫”实践再次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12]10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2]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党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一盘棋、统一指挥、举国动员的显著优势,保障了国家层面的领导力,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所在。

(一)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国家与社会的法律地位强力支撑

党领导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的地位在我国《宪法》中一直有所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地位初始是通过国体来体现的,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而《中国共产党章程》(1956)则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这就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地位得到国家宪法的确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地位,在《宪法》中的确立不仅是通过国体加以体现,而是明确提出“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3]5,而且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修改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13]9增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表明宪法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领导”[14],并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角度对党的全面领导予以确认。这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得到广大人民普遍认同的必然结果;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根本不同于其他政党,始终坚持把工人阶级利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统一起来,而不是狭隘地囿于一隅的必然结果;是“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党外代表人士,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15],使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自觉认同、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结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16]事实上,“成功的国家发展与治理需要有强大的国家整合与认同能力”[17],中国共产党在《宪法》中的领导党法律地位不仅反映了这一客观要求,还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根本性法理依据,是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与社会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而言,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国家和社会的法律地位,为党统筹领导“战疫”提供了强大的合法性支撑,确保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进而使各省份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部署下,步调一致、协调行动,赢得疫情防控总体战的阶段性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运行机制强力支撑

中国共产党“战疫”统筹领导力强大,与党内建立起来的严密组织体系密切关联,正是这一严密的组织体系及其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了党中央对“战疫”全面集中统一领导,保证了广大党员干部“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必须坚定坚决、不折不扣、落实落细”[12]8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备的强大优势。”[12]86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基于不同对象确立了“一体三维”的领导架构:“一体”就是党的全面领导;“三维”就是三种不同的运行机制,即直接领导、间接领导、监督式领导[14]。直接领导维度主要包括军队指挥、纪检监察、统战工作、新闻媒体出版等,通常是借助党政机关整合设置或合署办公来实现的。党的直接领导,是基于党的意志与国家意志、人民意志本质上高度统一的事实,进而使党组织与其层级对应的政府体系实现有机融合。在当代中国,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有机构成。“当代中国治理的党政结构和路径,使得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人民意志的引领和代表主体,也是国家意志的实施和运行主体”[18]。党的间接领导主要是通过在有关机构、组织中设立党组、党委来实现党的领导,这一维度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国家政权机关、政协、人民团体、国有企业中设立党组,旨在使其执行党的指示,确保实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全面领导,同时支持其依法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二是在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实行党的基层组织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同时保证行政领导人充分行使行政职权。监督式领导就是坚持在不属于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性质的民间组织、非公有制企业中成立党组织,旨在通过党组织引导和监督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非决策性的领导。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拥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高效的运行机制,保证了“战疫”中各地各方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大格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强力支撑

党领导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其核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战疫”统筹领导力强大的根本性支撑,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于一院制体制。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是确保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保证。一般地说,一院制(又称单院制)就是一个国家的议会只设一个院的政治制度,只有单一议会作为立法机构;两院制(又称二院制)是一种以两个独立运作的议会(议院)组成立法机构的政治制度,两院各有一些对方不具有的权力,旨在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一个国家实行一院制还是两院制,通常是由其国情所决定的。就我国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的科学性,邓小平指出:“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19]22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12]28。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权力结构与西方的“三权分立”截然不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立法机关,又是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其内部不存在分割国家权力与相互制衡的机构。人大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隶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在具体行使权力时,并不是所有国家权力均由其包揽,而是在权力统一的基础上,有权责的分工,并保证各国家机关协调一致开展工作。这具体体现为:国家行政、监察、审判、检察等机关均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各国家机关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协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权力配置是一个有机统一、高效运行的整体。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西方“三权分立”制度下的相互掣肘、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效率低下的弊端。可以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回应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情,契合加强中央统一领导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协调统一。二是在于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13]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根本政治制度。邓小平明确指出:“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的优越性。这种制度更有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我们做某一决定,可以立即实施。”[19]257这主要是因为民主集中制,既讲民主又讲集中,兼顾扩大民主权利和集中行使权力,有利于团结人民、提高效率。

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院制与坚持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化解分歧、凝聚力量;有利于集中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有利于形成集体领导、防止决策失误;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确保民主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因而有力支撑了“战疫”中党的统筹领导。相比之下,美国政治体制“不利于美国防控疫情工作的有效开展”,这是因为“美国政治体制的最大特色是政治权力之间的分立和制衡”“政客们利用权力分立和制衡机制尽可能满足各自党派和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其结果是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决策与执行的低效率”[20]。

(四)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强力支撑

党领导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关于“战疫”中中国共产党统筹领导力的强大,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强力支撑,具体地讲就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支撑。关于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21]在具体实践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具有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奋斗目标的同向性、运行模式的民主性等鲜明特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或反对党,其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亲密团结、合作共事而不是互为对手、彼此竞争。这一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博采众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有利于充分彰显天下为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求同存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中国智慧。因而从制度上杜绝了西方“金钱政治”“寡头政治”“政客政治”的乱象,规避了政党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彼此倾轧的闹剧,进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形成干事创业的磅礴伟力。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强力支撑

党领导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显著优势。生产资料所有制既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决定一个国家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我国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共产党统筹领导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成为中国共产党“战疫”统筹领导力的强力支撑。我国《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13]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22]。这就是说,公有制经济掌控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进而肩负着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的重任,同时承担着大量社会责任,尤其是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的抗击救援等,国有企业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可以说,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战疫”中有力支撑了政府主导、公益主导、公立医院主导的救治防护领导部署,体现为:各级政府高效统筹医用物资和民生物资的生产调度,迅速组织医用物资和相关药品生产企业复工复产,适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防护需求,重要物资实行国家统一调度,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运行秩序,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流动,有效保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调度能力背后凸显了基本经济制度优势的强大支撑。这与某些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西方国家,面对严重疫情秉持资本至上的价值立场、对民众生命的救治显得无能为力形成鲜明对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尽管普遍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来袭无法进行有效调节,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几乎都陷入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加重了疫情的扩散。追根溯源,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即资本主义的根本弊端在于实行私有制。

总之,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党的强大统筹领导力表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之制的一大优势和中国之治的重要密码,系统观念是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和法律体系是党的统筹领导力强大的坚固柱石。对这些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应一以贯之地加以坚持和完善,进而推动党的统筹领导力不断提升,确保党在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更加有效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加有效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更加有效统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机统一,更加有效统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如期实现,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入更高的境界。

猜你喜欢
战疫领导力中国共产党
战疫秦川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团结战疫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致战疫中的武汉
战疫魔
企业创新变革中的领导力研究
领导力愿望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