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世武 程炳文 李 凯
(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 固原756000)
糜子属禾本科作物黍属,又称黍、稷、糜;糜子耐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栽培作物[1]。 宁夏糜子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盐池、同心、海原、彭阳、西吉等县及原州区, 糜子在宁夏粮食生产中虽属小宗作物, 但在南部干旱山区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和生产优势,几乎全部种植在旱地,土壤水分完全依靠降雨资源,常年种植面积在80 万亩左右。 2018 年,“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六盘山特困区小杂粮精准扶贫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引进转化“渗水地膜波浪式机穴播技术”,打造小杂粮科技扶贫示范基地,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8-2019 年在项目实施区引进“渗水地膜波浪式机穴播技术”种植渗水地膜糜子,两年平均亩产295.3 kg,露地种植平均亩产221.65 kg,平均增产73.65 kg/亩,增幅33.2%。
用特有配方工艺生产的具有微米级双层小孔的地膜, 有渗水、保水、增温、调温、微通气等功能, 可改善作物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 提高水肥利用率, 实现高产增收[2]。
糜子对茬口反应特别敏感, 应避免重迎茬种植[3],在秋作物收获之后, 应及时进行深耕, 耕后及时耙耱;春耕整地一定要耙耱和镇压,消除坷垃,压实土壤,但镇压必须在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当土壤水分过多或土壤过粘时,不能进行镇压,否则会造成土壤板结。
结合秋耕进行秋施肥, 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2 000 kg/亩。 或春季整地前施入有机肥1 500 kg/亩,结合整地施控释尿素20.6 kg/亩(含N 46%),控释期为60 d,过磷酸钙(含P2O543%)16.3 kg/亩和硫酸钾5.8 kg/亩(含K2O 50%)。
粳性品种宜选宁糜10号、宁糜14号和固糜21号;糯性品种宜选宁糜11 号、宁糜15 号、固糜22 号、雁黍8 号,或选择当地高产优质良种作为生产用种。
为了提高种子质量,在播种前应作好种子精选和处理工作。 要求发芽率达到90%以上,种子处理主要有晒种、浸种和拌种三种。 晒种可增强种子生活力和发芽力,减轻某些病害的发生。 浸种能加速种子的萌芽出苗,有效防治病虫害。 药剂拌种是防治地下害虫和糜子黑穗病的有效措施。 播前用药、水、种比例为1∶20∶200 的农抗“769”或用占种子重量 0.3%的“拌种双”拌(闷)种,对糜子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在99%以上。
在宁夏年均气温6℃~7℃的半干旱区5 月中旬至6 月中旬等雨抢墒播种,在年均气温≥7℃地区5 月中旬至7 月上旬有雨时均可播种。
糜子播种量1.0 kg/亩,单穴播种 8~10 粒,如果春旱严重,最多不能多于1.5 kg/亩。
糜子以浅播为好,一般情况下播深以4~6 cm 为宜。 但在春天风大、干旱严重的宁夏中部地区,播种深度可以适当加深,同时适当加大播种量。 渗水地膜用量为 3.5~4.5 kg/亩,膜间距控制在 20~30 cm。 播种器的穴距20 cm 和行距25~30 cm,条带间距30 cm。种植密度为 9 300~9 600 穴/亩。
渗水地膜和播种机是山西农科院资经所自主产权专利产品,有 2MB-1/4、2MB-1/3 型和 2MB-1/2 型三种机型,分别用幅宽1 650 mm、1 300 mm 和800 mm的渗水地膜, 渗水地膜厚度均为0.008 mm, 由28~30 马力四轮拖拉机牵引,波浪形覆盖。
“渗水地膜精量机穴播” 可一次性完成开沟、铺膜、覆土、穴播、镇压等工序,开沟深浅和覆土量是调试的核心技术,机手需熟练掌握调节技术,覆土厚度为3~4 mm。 土壤粘重、墒情好的宜薄,墒情差、质地轻的宜厚。膜两侧覆土一定压严不留缝隙,膜面隔4~5 m 打腰带。
“糜子渗水地膜精量机穴播”技术,播种后要随时检查盖膜覆土情况, 覆土过厚或苗孔错位的要在上午10 点前和下午4 点后放苗,发现覆膜不严或有开口处要及时处理。
糜子播种到出苗期, 由于春旱和地下害虫危害等原因,易发生缺苗断垄现象,因此要及时进行查苗补种。 每穴留苗 7~10 株,幼苗长到1 叶1 心时及时进行镇压增苗,促进根系下扎,有条件的时候在4~5 片叶时进行间定苗。 糜子幼芽顶土能力弱,在出苗前遇雨容易造成板结,应及时破除板结,保证出苗整齐。
6.2.1 病害 糜子主要病害是黑穗病, 一般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来特(本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 用种子量的0.5%拌种可有效防止病害发生。
6.2.2 虫害 糜子虫害主要是蝼蛄、蛴螬,一般采用药剂拌种、毒饵诱杀和药剂处理土壤等方法防治。 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0.2%比例拌种,先加水2~3 kg,稀释后喷于种子上,堆闷2~4 h 后播种;也可于整地前每公顷用2%甲基异硫磷粉剂或10%辛拌磷粉粒剂30~45 kg, 混合适量细土或粪肥 20~30 kg, 均匀撒施地面,随即浅耕或耙耱,使药剂均匀分散于10 cm 土层里。 糜子出苗后,如遭蝼蛄为害,可用麦麸、秕谷、玉米渣、油渣等做饵料,先将饵料炒黄并带有香味后,加4%甲基异硫磷乳油或50%对硫磷乳油50~100 g,再加适量的水制成毒饵,在傍晚或雨后每亩撒施2 kg左右。
6.2.3 中耕除草 中耕对糜子尤为重要。 糜子生育期间一般中耕2~3 次,结合中耕进行除草和培土,膜上杂草用土压实,膜间杂草用锄草机或人工除掉。 适时进行化学除草, 播种后封闭除草, 通常在播后苗前首先选用45%扑津·西草净可湿性粉剂除草, 安全性最高, 且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90%以上;其次可选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和38%莠去津悬浮剂进行喷雾除草, 防除效果较好[4]。
6.2.4 麻雀危害 麻雀对糜子危害十分严重。 防止麻雀危害除采用人工驱赶、扎稻草人等,利用鹞子进行驱逐效果很好, 鹞子必须经过人工驯化后才可以使用。
糜子成熟期很不一致,穗上部先成熟,中下部后成熟,适时收获不仅可防止过度成熟引起的“折腰”,也可减少落粒的损失,获得丰产丰收。 一般在穗基部籽粒用指甲可以划破时收获为宜。 由于霜冻会引起糜子落粒,收获前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保证在早霜来临前及时收获。 糜子脱粒宜趁湿进行,过分干燥,外颖壳难以脱尽。 收后及时清理农田残膜,水分低于13%入库贮藏,贮藏库保持通风干燥,不与易燃、有害及其他杂物混放。
对于十年九旱的宁南山区而言,通过引进“渗水地膜波浪式机穴播技术”,改进宁夏干旱半干旱区小杂粮传统种植模式,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糜子生产机械化水平,对稳定当地粮食总产量,稳定解决当地粮食安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