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豪
(太原学院建筑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0)
现代农业重点是通过机械技术改变生产方式, 在减少农民的耕作负担同时,满足了现代农业的需求,为社会其他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当前农机技术的推广状况来看,农机维护方面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传统的农民已经正逐步向产业工人转变。 农村劳动力的流失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 农业机械化将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缺少问题,积极改变农村生产方式,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意义。 据有关机构的调查数据统计,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土地耕作面积已经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极大地提升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1]。
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角度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工程专项提升的重要保证, 有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按照作物品种、分区作业方式加强机械装备的应用,将有利于促进农业产品结构转型和升级。 同时,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耕生产方面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人们脱离了以往的繁重体力劳动,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1)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费用。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属于劳动力密集的产业,造成了我国农业生产的人工费用高, 经济上的利润空间较小。 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农业机械化有助于减少人工费用,提高耕作效率。 2)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在农业生产中走机械化发展的道路,将有效提高农民经济收入,降低不稳定的农业生产风险。 据统计,农业机械化能够降低农耕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2]。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经济发展可能会受到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所以其发展特点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相应的差异性。尤其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机械化与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但是因为土地资源稀少的原因,使得从事农业工作者相对较少,所以也就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但是,从我国西南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来看,虽然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经济水平偏低,整体农机现代化技术应用相对较弱。所以这也就导致不同区域之间的机械化差异较大,在开展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区域性失衡现象严重,这也成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主要难题之一。
首先是我国的很多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不佳,无法满足不同区域农业操作的要求, 而由于新产品的研发周期较长,更新速度较慢,厂家大多都不重视。 此外,由于人机设备的侧重类型不同,运输类农业机械产品往往多于作业型产品,这就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同时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仍然缺乏自动化度高、效率大的现代农业核心机械设备,而且电动农机的各种辅助农用设施装备质量相对较低,对于各类设备的应用效率较低。总之,现阶段我国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偏低,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又无法得到及时的维护与保养,使得农机产品的整体应用效果较差。
目前,在不同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其农机设备的装备状况各不相同。 从单一种类农作物农业机械化的程度看,如果机械化水平不满足农作物的生产需要,那么机械化水平往往会导致作物的产量减少;生产力有可能发生变化,此时农机需求也会减少。此外,农业机械也存在与当前节约、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不符,农机配套设备不完善,自动化装备率较低, 这对农业机械的广泛推广产生了影响。因此,农业机械化要加快系统性、全面性和科技化发展[3]。
1)政府要认识到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农机推广的重要性,农机推广和建设新农村,增加农业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是实现现代农业的根本保障。 各级政府应为农机销售和技术服务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在开展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中,还要建立持续长效的推广机制,比如现阶段已成功试点的“科技下乡”“农机技术演示现场会”等活动,能够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加人们对国产农业机械产品的信心。 2)要加大对整个推广市场的有效监督, 避免农机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影响其销售。 尤其是各农机销售网点,更要加大检修维护力度,提高回访周期,确保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农民的农机使用问题。 3)要加强农机作业服务队与农机销售公司之间的合作,将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农机服务。
积极推广新技术和新机具, 是农业机械化推广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最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在当代科技的背景下,每天有新技术研究项目的出现,每天有新技术研究成果的出现, 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 先进的技术应用能够建立起以技术为支持的农业系统,更好地助推农业的发展。 因此,这就要求相关方面重视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引进, 能够以这些技术为依据,加快我国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从而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在农机推广中,从业人员是最终的执行者,其专业素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要加强广大从业人员对农业机械技术重要性的认知,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来。 同时,基层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农机技术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 作为农机推广人员的管理部门,要把业务水平、技术能力作为提拔人员的标准, 从而在整个部门形成加强学习农机技术水平的良好氛围,为农机技术的推广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在推广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奖惩机制,把责任落实到人,通过机制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4]。
农机化生产应将区域化生产相结合, 适当配置区域化的农业生产资源, 将农机化产品的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 加快地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消除地区间农业机械化生产资源不协调现象,形成地区农业生产一体化,从而将有限的农业机械生产资源流动起来。
县级农机局作为最基层的农机主管部门, 应在该地区农机技术的推广中,实现“四个结合”,即农机维修与劳动力转移训练相结合; 农机维修与职业技术考试结合;农机技术与基层农机相结合;在具体技术训练中,还要把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加大讲解、示范和指导力度,使农民群众对农机的操作技术更清楚,且容易上手操作,在培训后还应对相关技术进行相应的考核,制定相应的体系规范,从而实现培训标准化和操作规范化。
在国家“三农”政策指导下,各地方政府将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纳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计划,根据当地实际出台的相应补贴政策,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具体补贴要求纳入农机部门,并将其作为符合规定条件的示范维护点。 应优先补贴维修设备、维护工具和检测器等。 优惠补贴政策必将助推农机维护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政府农机主管部门还应加大对维修站点积极引导的力度,一方面要遵守便民利民的原则,另一方面要考虑维修人员的经济利益。
结合现代农村生产的实际情况,在遵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地进行农机技术的推广。 根据当地农业的实际情况,引进合适的农机,合理地布置农机维修网点,制定相应的农机维护质量标准,进一步规范农机的维修行为, 避免由于维修质量的界定不清而引发纠纷,解决农民群众购机的后顾之忧,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利,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针对目前农机维修网点存在多头化监管现状,需要县级农机局进一步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管,形成严格的科学监管系统,从维修网点资质鉴定、修理人员技术评估到维护质量监督检查等环节, 都要有相应的规范要求,对违反规定的农机维修网点严肃查处,责令整顿,确保农民群众切身利益,这也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从侧面促进农业现代化。
综上所述,重视推广农机技术和农机维护问题,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建立农机修理制度,加大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从而提高我国农机技术的使用和维护水平,促进了我国农机现代化械化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