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政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2021-12-27 10:20:37孙庆峰
理论视野 2021年5期
关键词:政德领导干部

■孙庆峰 王 杰

【提 要】习近平关于政德建设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这些重要论述立足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吸收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思想,继承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总结拓展了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实践经验。

政德兴,则正气升、国家强。领导干部的为政之德,关系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关系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关系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改进政治生态和加强完善党的领导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导。这些重要论述,既有原则底线,又有方法措施,既有理论性,又有现实性,内容层次分明,逻辑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它丰富和拓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高度的理论创新性,其生成有着鲜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时代逻辑。

一、历史逻辑:滋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孕育的政德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其所崇尚的“为政以德”“修身立德”等价值理念是习近平关于政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历史源泉。

(一)对传统“为政以德”思想的吸收和发展

为政以德是中国古代独具魅力的政治智慧,它包含两种含义。一是领导者要以德施政,善待民众,以赢得人民的拥护。这就要求领导者具有重民爱民、忧民恤民之心,在政治实践中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以百姓利益为一切政治举措的依归。早在两三千年前,中国先贤就在《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为民众是国家兴衰荣辱的基石,只有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安定。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为政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管子》指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都强调优秀的政治家必须体察民情、心系百姓。二是领导者要持身以正、以上率下,以自身的言行去引导和感化百姓。孔子在阐述政治家的基本素养时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华传统文化认为,领导者是社会的标杆,对下属对百姓都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所以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时刻端正言行。

习近平充分吸收传统“为政以德”思想,并根据时代要求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首先,他将之与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结合起来,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为民情怀,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政德论述中,他用“守公德”三个字对这一要求进行提纲挈领。他指出:“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1]其次,他赋予传统以上率下思想新的时代内涵。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关键在于党的领导,而党的领导又与领导干部的道德和作风密切相关。为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习近平充分汲取传统政治智慧,强调广大领导干部要严于修身、以上率下,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引导干部群众干事创业。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2]习近平的为政以德思想,既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以上率下等思想精华,又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强调领导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实现了对传统思想的创新和转化。

(二)对传统“修身立德”思想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强调领导者德性的重要性,认为领导者的言行仅靠外部约束是不够的,必须将之转化为内心的自觉,所以提倡领导者时刻修身立德,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层次。修身立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首先要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古代先贤提倡立大志,“志当存高远”(《诸葛亮集》);立志要兼济国家与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这种立志观把人生价值与国家与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升华了个人的精神层次。其次,修身立德思想还要求注重个人道德品行的培养。千百年来,中国人都把培养品行、提升道德视为人生大事。由此,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发展出内涵丰富的修身思想,例如忠诚爱国、清正廉洁、勤政务实、公正无私、知耻明耻、慎微慎初等,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习近平对传统修身立德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结合时代赋予新的内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首先,他充分吸收传统的立志思想,将之与树立理想信念结合起来,强调理想信念对于领导干部的重要性。他指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3]他号召广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远大理想,毫不动摇坚守伟大信念。在政德论述中,他将之称为“大德”。他强调:“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4]其次,习近平赋予传统修身思想新的时代内涵。他指出,修身“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要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为政以民。”[5]他强调:“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6]习近平的修身立德思想,既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体现了党的宗旨意识和党性要求,实现了对传统思想的转化和升华。

二、理论逻辑: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建设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关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建设,强调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理论武装无产阶级,创立了科学系统的党的建设学说。这一重要思想成果是习近平政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石。

(一)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使命观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承担的历史使命,为共产党员明大德、筑牢理想信念提供了理论基础。一是科学指明无产阶级承担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创立、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提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指出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赋予无产阶级的崇高使命。二是科学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根源。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不仅因为成员是无产阶级,更重要的是以科学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7]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书评中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8]马克思、恩格斯这些重要论述,为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提供了思想灯塔。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使命观,将之作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核心和灵魂。2012年,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9]2016年,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10]2018年,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进一步强调:“我们党历来强调德才兼备,并强调以德为先。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干部在这些方面都要过硬,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11]习近平的这些重要论述,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使命观的核心要义,又结合中国建党实际进行创新,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坚守大德、提升政治品德树立了精神航标。

(二)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道德观的遵循和拓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并且和资产阶级道德有着本质不同。无产阶级道德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公仆意识。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马克思明确提出,国家机关人员应该是“社会公仆”,他说:“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以真正的责任制来代替虚伪的责任制,因为这些勤务员总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12]二是坚守人民立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3]三是廉洁的政治品德。马克思指出:“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美德。”[14]列宁把贪污受贿称为共产党员的三大敌人之一,他强调:“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15]

习近平高度重视领导干部从政的道德修养,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道德观汲取养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013年,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讲话时指出:“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16]2018年,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要求:“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17]习近平对共产党人从政道德的强调,让马克思主义优良传统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生根发芽,为全面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

三、实践逻辑:根源于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实践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高度重视思想建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干部政德建设成功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思想理论成果,为习近平政德建设重要论述提供了充沛的实践源泉。

(一)对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在百年建党史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尤其重视体现为政治品德和党性修养的“大德”和“公德”的培养,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政德建设方针和策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政德建设以政治教育为主,突出强调阶级教育和党性锻炼,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同时加强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更加成熟,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的方法更加灵活多样。经过百年建党历程,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党内监督、接受人民监督等一系列干部政德建设成功经验。

习近平关于政德建设重要论述是在不断总结党的干部政德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他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18]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总结党的政德建设成功经验,在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作风建设、干部监督等各个方面继续传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抓落实、促实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又将党的政德建设成功经验与新时代新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新想法、新思路,取得了新突破、新跨越。首先是将干部政德建设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谋划。习近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作用,将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坚持制度建设与思想教育同发力。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先后制定或修订,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先后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思想教育进一步深化。再次是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一方面,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19],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党内巡视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公务员“德”的考核不断加强,他律力度持续加强。

(二)对中国共产党政德理论成果的延续和拓展

在百年干部政德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总结和凝练了一系列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针对当时中国农民阶级占多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他明确指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醒全党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坚持做到“两个务必”。邓小平指出,“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20],强调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江泽民强调:“领导干部必须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还必须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21]胡锦涛要求,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22],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习近平关于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与历代领导人关于政德的思考一脉相承,并结合新时代新情况新形势,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政德建设思想。一是将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放在国家社会事业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包含着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23]由此可知,习近平政德建设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重大理论创新。二是将政德分为大德、公德、私德三个层次,表述更加精确,条理更加清楚。习近平指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24]大德要“明”,就要坚守理想信念和淬炼党性;公德要“守”,就要坚持人民立场,为百姓谋福祉;私德要“严”,就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三是更加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华。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领导干部政德的滋养作用,他指出“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25]

四、时代逻辑:聚焦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出现深刻变化,需要新理论新思想进行指导,这构成了习近平关于政德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

(一)对新时代下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科学回应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当前,我国正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此时更要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打铁还需自身硬”,完善党的领导必须建设一支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队伍。在党的干部队伍中,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领头人,其政德修养对党和国家事业有着重要影响。十八大以来,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在管党治党方面取得重大成效。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情国情世情的新变化,要求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习近平政德建设重要论述正是对新时代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回答。

习近平指出:“现在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出在‘德’上、出在党性薄弱上。”[26]立政德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诉求和客观需要。首先,有利于持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落脚在千千万万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上。领导干部作风过硬,讲奉献作表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就会变强。反之,就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其次,有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才能让党的肌体充满活力,才能不断纯洁党的队伍,才能确保党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再次,有利于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思想上的蜕变是贪污腐败的滥觞。腐败往往开始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进而表现为行为上的肆意妄为。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就是要广大领导干部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筑造起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从林则徐到谭嗣同,从孙中山到黄兴,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如今,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人均国民总收入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百姓生活日益富裕,中华民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复兴时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习近平政德建设重要论述是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的科学回应。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培养领导干部队伍的高尚情操和高昂斗志,是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必然要求。首先,立政德有利于领导干部筑牢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所以,领导干部要培养为政“大德”,就应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立志为中国人民谋福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其次,立政德有利于领导干部牢记宗旨意识,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不竭之源。领导干部加强政德修养就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想着群众,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祉。再次,立政德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习近平指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27]领导干部的政德修养,对人民群众具有示范导向作用,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所以,广大领导干部必须重品行、做表率,带头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早日实现贡献力量。

注释

[1][4][19][24][27]《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赵乐际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人民日报》2018年3月11日。

[2]《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1页。

[3][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页;第35页。

[5]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5页。

[6][23]《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人民日报》2019年3月2日。

[7][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页;第283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28页。

[9][1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版,第80页;第116页。

[11]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求是》2019第2期。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6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74页。

[15]《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8页。

[1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18年第10期。

[18]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2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21]《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0页。

[22]《胡锦涛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98页。

[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405页。

[26]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7页。

猜你喜欢
政德领导干部
新时代习近平政德观的践行路径探析
习近平政德观探析
寓言
——刘政德雕塑艺术展作品选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军工文化(2017年1期)2017-03-14 10:11:20
领导致辞
印刷经理人(2016年9期)2016-12-20 16:02:55
不能比领导帅
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 02:40:08
谁的头脑有毛病
西湖(2009年9期)2009-09-19 09:15:58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