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黑土地,农业可持续

2021-12-27 07:26:18丁长虹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梨树县保护性耕作

丁长虹

(梨树县泉眼岭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梨树 136531)

0 引言

梨树县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西南部,梨树县隶属吉林省四平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东与公主岭市以东辽河为界,北与双辽市毗邻,西与辽宁省昌图县接壤,南与四平市相连,总面积4 209 km2,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禀赋优越。农业作为梨树县的主导产业,基础十分雄厚。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的美誉。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区,一直以来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然而,近年来土壤遭到严重破坏,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下降50%~60%,土壤潜在的生产力降低了20%以上,而且仍在以年均5‰的速度下降。为了打胜黑土保卫战,2007年由中国农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张旭东研究员牵头,在梨树县中部黑土区、西北部风沙区建立三个研究示范基地,并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2010年3月,梨树镇高家试验示范基地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梨树县建立了梨树实验站,2011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是中国农业大学与梨树县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实验站已成为东北粮食主产区重要的“三农”研究基地,实验站为科技精英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为“梨树模式”开发和创新提供了展示基地。

1 发挥示范引领,扩大推广规模

一是实施“331”工程,即在每个乡镇建立30个百亩方,3个千亩方,1个万亩方,共建20个万亩示范片、60个千亩核心区、600个百亩示范户,总覆盖21个乡镇,314各村,累计面积2.13万hm2。示范方内以“梨树模式”作为主体技术,以合作社为载体,推进土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商品品牌化、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二是成立了“梨树模式”讲师团、即聘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教授为顾问,组织农业、农机等方面专家成立“梨树模式”讲师团,加强师资培训,对每个乡镇技术人员进行单独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层层传导压力。各级政府将推广实施“梨树模式”作为政治任务来抓,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责任分工到位,目标明确到位,检查督导到位。“梨树模式”的应用为保护黑土地寻求了出路,为黑土地保护和利用探索了新的路径。

2 推广保护性耕作,种地养地相结合

采取“梨树模式”推广保护性耕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环节是:改垄作为平作,改清理、焚烧秸秆为全部秸秆还田;改多次耕作为少免耕。保护性耕作不仅是一项新技术推广,而且也是一项新的栽培制度,可以改善环境,提质增效,抵御自然灾害,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诸多好处。

保护性耕作具有诸多优势:一是保墒。改垄作为平作,可以抗旱保墒,蓄纳天上水,保住土中墒。根据四平市梨树县芦苇合作社和梨树县高家示范区展示田大量实验结果表明,采取保护性耕作秸秆含水量增加13%。宽窄行优势更加明显,出苗率提高8%。二是养地。通过实地考察大型合作社多年来实施梨树模式的地块,土壤疏松,蚯蚓数量增加,渗水通透性增强。秸秆全量还田的地块,土壤肥力明显增加,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连续三年,最低减少10%的化肥使用量而不减产,连续覆盖五年,土壤有机质增加22%,土壤肥力明显提高。三是增收。通过试验示范及各乡镇实地踏查,秋季测产,凡是采取“梨树模式”地块可以增产750~1 000 kg/hm2,变向增收1 800元,同时由于全程机械化作业还可以节约成本1 100元以上。四是减肥。由于秸秆全部腐烂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梨花性质得到改善,肥料利用率提高6%以上,耕层厚度增加,提高了土壤利用率和奉献率,为作物生长提供了优越环境。五是生态效益明显,能够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在当前条件下,秸秆全量还田,覆盖在休闲带,是实现玉米秸秆禁烧比较可行、易推广、成本低、做有效的办法。六是减少风蚀。据多数田间调查显示尤其是西北部风沙区,采取直接翻耕打垄的地块常常刮大风和沙尘暴,而采取秸秆覆盖直接免耕的地块对土壤保护作用增强。秸秆覆盖地块只刮清风,大风对表层土壤风蚀现象明显减弱。七是集约经营降低成本。由于大型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单元创建基地率先应用“梨树模式”政府加大补贴力度,每1 hm2从450元补贴增加到900元。这样免耕加上条旋,老百姓不用拿一分钱就可以种上地,也大大地促进了这项新技术推广。由于保护性耕作实现全程机械化,节约了大量的人工和剩余劳动力可以外出务工,另外增加一部分收入。就像大型经营主体总结的三十六个字:“秸秆全覆盖、中间留苗带,免耕质量好,出苗也不赖,种地不花钱,农民乐开怀”。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气候干旱、风蚀水蚀、秸秆焚烧等问题。从根本上可以做到休耕养地,改善土壤品质,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可以说实施“梨树模式”保护性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耕作方式的改革,是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低于自然灾害,抵抗风蚀水蚀的必要措施,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遵循。

3 增施有机肥料,黑土提质增效

有机肥料具有营养丰富、改善土壤、培肥地力、提质增效的功能。有机肥料具有其他化肥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腐熟的有机肥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富含大量微量元素和有益微生物,含有丰富的钙、镁、硫、锌、硒等微量元素,促进作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在玉米苗期、生长期、孕穗期、拔节期都起到补充养分作用,并打达到长效性、稳定性效果,对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减少化肥带来的污染,提倡绿色环保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有机肥可以增强土壤的吸收、缓冲、抗逆性等调理功能,提高土壤在农业生产上的综合能力,施用有机肥的地块,能很好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质疏松不板结,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透气性良好。经过多点实验对比,施用有机肥的地块照常规地块平均氮肥利用率提高30%~35%,磷肥利用率提高20%~25%,钾肥利用率提高30%~40%。结合化肥混施,大大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另外有机肥来源广泛,比如秸秆、畜禽粪尿等等都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为土壤蓄积养分提供养料,政府号召广大农民积极利用并且大面积推广。

4 抓好秸秆禁烧,保护黑土见成效

焚烧秸秆危害大,空气污染环境差,焚烧秸秆不但把几千年积攒的黑土层破坏,而且烧坏了土壤表层的微生物微量元素,使土壤变得越来越板结,为了保护黑土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梨树县政府发布名文公告及法律法规严禁焚烧秸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违法焚烧秸秆的,按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以故意损毁财物处以罚款并处以十五日以下一千元以下罚款和拘留。规定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秸秆禁烧实行网格化逐级责任追究制度。设立“四级田长制”做到层层包保。谁家地谁家管,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实施严格管理。秸秆禁烧目前已经成为环保督查的重点,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只有限制住秸秆焚烧,才能充分利用秸秆实现保护性耕作及“梨树模式”禁烧禁不住,保护性耕作无从谈起。因此,可以看出要想保护好、利用好黑土这片资源,秸秆禁烧也是一个重点。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推行保护性耕作任重道远,想要改变掠夺式经营现状,改变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改变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还需要很漫长的时间,还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研究、推广、宣传、实践。还需要政府参与给予相应的补贴政策和资金扶持,还需要各级党委统筹安排抓好落实。可以说“梨树模式”推广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一是传统种植观念制约了“梨树模式”推广,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大型农机具无用武之地。二是机械化程度还有局限性,配套农机具满足不了需求。三是农机手参差不齐,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作业质量差,作业标准低,农民不愿意接受。四是土地流转集约化程度不高,土地没有真正掌握在大型合作社或者家庭农场手中,由于玉米价格不稳,土地承包费上涨,合作社流转土地费用增加入不敷出,土地不能集中种植,制约了新的模式推广。因此,推广保护性耕作还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共同努力,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为此提出一点建议,一是搞好宣传解放思想,让农民转变传统观念领会和应用新技术新经验。二是加大对农机购买者的补贴力度,针对保护性耕作量体裁衣上机器上设备,加快机械化进程。三是搞好科技培训,尤其是对农机手实行上岗证制度,进行全程系统培训,提高作业质量和作业水平。四是鼓励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种植大户,蒋土地化零为整,使土地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五是政府加大对保护性耕作及合作社的政策倾斜。

可见,保护黑土地是蓄积土壤后劲保障粮食安全增产增收的必要措施,是造福子孙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是创新思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梨树县保护性耕作
树县档案馆历史档案珍藏展陈
兰台内外(2023年27期)2023-10-20 01:29:59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新农业(2016年15期)2016-08-16 03:40:48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土壤与作物(2015年3期)2015-12-08 00:46:58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人间(2015年35期)2015-03-14 05:49:29
铭记历史 爱我中华
人间(2015年35期)2015-03-14 05:49:28
我愿自己长大后是这样的
人间(2015年35期)2015-03-14 05:49:28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