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梅霞
(吴忠市利通区农业农村综合建设服务中心,宁夏吴忠 751100)
利通区2011—2020年来,由国土、水利、农发三个部门实施高标农田项目73个面积3.87万hm2,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面积1.2万hm2,高标农田建设项目面积2.67万hm2。
利通区截止2020年耕地保有量2.95万hm2,全部耕地已经实施过高标农田建设项目。水利厅分配给利通区黄河水量为3.73亿m3,截止2020年利通区实际用水量为3.47亿m3,还有0.26亿m3的余量。
当前高标农田建设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不能满足群众增产增收的需要,不能满足群众对耕地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围绕当地经济发展急需探索新路子。
利通区2011—2020年国土、水利、农发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73个3.87万hm2,在建设高标准农田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经验如下。
一是项目区必须是粮食主产区,这样才符合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主要目的。二是项目区必须具有开发潜力,这样才能发挥出投资效应。三是项目区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较好的工程效果。四是项目区选择尽量连片集中,这样才能体现出规模效应。
一是建好项目区档案资料。二是严格工程规范管理和资金规范化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有关法规性文件操作执行。
工程竣工后,及时向项目区乡(镇)、村办理移交手续,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受益乡镇、村确定专人管护,管护人员的报酬从村集体财务中列支。实践证明,我区10年来实施的所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直运行较好,发挥了他应用的作用,这与较好的建后管护是分不开的。
自2011年以来,我区水利、农发、国土部门以建设高产稳产、节水高效、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为目标,对水利、农业、林业、生物措施综合组装,对资金、物资、劳力和技术综合投放,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改观,呈现出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生产方便、排灌畅通的灌区新貌,项目区地下水位均比改造前下降了0.6 m左右,零乱的灌排体系已成为历史,各个生产方整齐划一,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实现了粮食的增产增收。73个项目区改善灌溉面积2.95万hm2,新增粮食3 600万kg,累计新增总产值5 440万元。农业受益人口20万,人均增加收入266.7元。二是项目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提高,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利用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的过程,高标农田建设工作要上新台阶,关键在于科技进步。U型断面渠道衬砌技术、装配式建筑物、节水灌溉、暗管排水等工程措施的应用,提高了项目区渠道和配套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了工程造价,使项目区水利工程建设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农民科技培训、土壤改良、高效栽培模式推广一体化等科技措施的实行,除了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项目区的农民素质,推广了适用的先进技术,不断提高项目区农业科技含量,使园田化真正成为粮食生产核心区,实现粮食的增产增收。
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实行三十年不变政策,导致有些项目区农村的土地多年未调整过,遗留了许多历史问题,特别是目前农村人口流动较为频繁,有出生死亡的、有娶进嫁出的、有农转非的等多种情况,对项目区的规划面积的土地调整时,意见也很难统一,有的要求按现有农村人口全面进行调整,有的要求维持原有的承包面积进行调整,所以土地调整难度大。特别是有时出现项目所涉及的决大部分农户都满意,仅仅因为某一户或某一个人不满意而影响了整个项目区的实施的情况。
一是项目管理人员对建设高标准农田整体认识不到位,往往采取以村组行政区域划分规划项目,小打小闹,全面规划项目较少,存在重水利轻田间的现象,资金和项目安排比较分散。二是项目区乡镇积极性不高。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基本上是实施部门唱主角,由实施部门人员直接到项目区进行建设管理,项目区乡镇只起配合作用,不直接参与项目的建设,有责无权,只是被动的参与项目管理,因此缺乏积极性。
一是自筹资金难以到位,导致实际投资标准低于计划投资标准。在具体项目实施中,一般是承担园田化项目中沟渠清淤,自家农田田埂堆砌等工作,如水源工程、渠系工程等项目就很难参与,因此自筹资金所占的10%投资比例大部分无法完成,使得亩投资标准虚高了10%。二是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相应下降了建设标准。从目前市场来看,钢筋、水泥、人工工资、挖掘机费用都有一定涨幅。特别是由于高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实施的特殊性,都是集中在秋收后施工,而砂、块石、水泥等材料单价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这个时候往往会季节性地涨价,个别材料单价甚至增长50%以上。一边是市场物价的大幅上涨,一边是亩投资标准每年增幅只有10%左右,导致单项工程造价不断增加,实际亩投资标准也在不断下降。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政策过于死板(与2011以来已经实施过的高标准农田地块不能重复),建议由地块不能重复调整成建设内容不能重复。原因如下:一是2011年以来,虽然有些地块已经建设过高标准农田项目,但是项目由不同的部门实施,投资、建设标准差异较大,导致实施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地块达不到真正的高标准农田的标准。二是随着土地流转面积逐年扩大,原来基础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机器耕作。以往高标准农田重视灌溉设施建设,忽略田间排水设施和土壤有机质方面的建设。现在要转向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年限由原来的15年提高到30年,能够适应大型机械耕作,田间排水设施完善,大面积实施暗管排水,有效降低地下水,减轻土壤盐渍化,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改善土壤,刺激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利通区部分地区盐渍化逐年加重,苦于这些地块已经实施过高标准农田,无法申报。
在该项目设计时,与相关企业、种植、养殖合作社进行交流座谈,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使设计更接地气,更有利于企业、合作社在当地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如:条田档向不规则,进行平田整地,顺直档向,道路、生产桥加大设计尺寸,方便大型农机具统种统收作业;加大科技推广措施投入,肥料增效剂、侧条施肥技术、绿色高植技术、高光效种植等技术的使用与推广,既能控制肥料的转化速率又能控制肥料的流失,大幅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调整种植结构,农民群众、合作社、龙头企业深度收益,激发了项目区群众的建设热情。
种植合作社将农民联合起来,形成一定的农作物种植规模;龙头企业为种植合作社通过提供农资、优质青贮玉米种子、先进配方施肥、高效农机播种、青贮收获、加工、运输、储藏、统防统治关键环节,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种植合作社收益。种植合作社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稳定饲草料,龙头企业利润增加,延伸产业链条,把牛粪加工成有机肥,返还农田,提高土壤的有机质,保证农作物优质高产无污染利通区高标农田建设项目建成后可以形成集“高标准农田+奶产业+粪污处理、有机肥生产+绿色安全种植”的绿色循环农业。同时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利益链,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建议完善项目建设标准指标。一是要继续提高亩均投资标准。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先易后难的实施原则,今后实施难度会越来越大,加上建材和劳动力价格的逐年上涨。从测算情况来看,现行投资标准和1 200元/667m2投资标准都满足不了工程实际需要,为此我们建议在今后五年内均投资要达到2 500元/667m2左右,财政资金亩投资达到2 400元较为合适,综合实际建设情况来看,上下幅度控制在15%左右为宜。二是高标农田建设项目紧紧围绕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建设,结合当地的种植特色,不断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任务指标,取消或弱化不能与2011年以来已建设高标农田地块重叠的硬性立项指标。缺什么补什么,只要建设内容不重复,只要是群众所需要的,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都可以立项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