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家永
(南京市六合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1500)
随着我国农业生态种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优质水稻品种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模式,其中部分品种的在抗病性、高产性、耐寒性等方面,取得较为明显的种植成效,引发水稻种植领域的关注和热议,同时开展相关品种的科学种植以及技术培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引发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
南京市六合区2020年始终坚持南京市农科院的水稻种植建议,大力发展武运粳31号、宁粳7号等粳稻品种,搭配推荐武运粳30号、武运粳35号等品种,同时还推荐部分软米高产品种如宁粳8等,另外还包含部分杂交籼稻,如Y两优2号、两优688、深两优862等。本文以丰两优香1号为主要研究对象,该品种具有抗病性强、种植周期短、种植产量高、水稻品质优异等众多优势。近年来,在六合区部分区域进行试验种植,取得良好的种植成效,未来开展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丰两优香1号具有较小的分蘖能力较强,并且植株集散程度较为适中,水稻叶子较长,长势笔挺,植株普遍培育高度达到103 cm以上,并且穗长22 cm以上,每株总共穗粒大约为167粒左右,千粒重达23.8 g,植株结穗率为78.5%,其耐寒性优良,在南京市的种植生育期为122天左右。
丰两优香1号的种植产量根据种植区域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平均种植产量约为7 845 kg/hm2,对比南京地区的常见种植品种,其产量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在种植过程中,丰两优香1号的种植产量较为稳定,受自然灾害以及种植环境的影响因素较小。
通过大量试验,丰两优香1号品种的植株抗性较为优异,包含植株的韧性较为突出,具备极佳的抗倒伏能力。受2020年南方地区大范围持续降雨影响,不少水稻品种发生大量倒伏问题,进而造成水稻减产等问题产生。根据丰两优香1号的种植数据,全群的抗性频率超过90%,具有明显的种植优势。另外对抗叶瘟病、穗瘟病等水稻疾病,其抗病等级约为2.5级到3.5级,对抗白枯病较为明显,为最高级。水稻品种的种植抗性,对水稻种植产量以及种植质量影响深远,不少地区受种植环境以及种植资源的限制,需要选择抗病性优良的种植品种,从而保障种植过程中,不会受到病虫害问题,影响水稻的科学种植。
水稻品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淀粉含量以及胶稠度等指标。以丰两优香1号为例,在对水稻进行数据品质分析时,发现水稻的精米率约为27%~33%,直链淀粉含量约为15%左右,胶稠度为90 mm,长宽比2.75。根据市场的大量回馈,水稻的整体品质较为适中,属于优质等级,在煮熟后口感软硬适中,比较符合南京市人民的需求和标准。
浸润工作,是保障水稻种子种植质量的重要内容。首先,选择质地优良种植品种,以丰两优香1号为例,将种植在阳光下进行暴晒三天左右,然后阴凉一天开展浸润工作,将所有种子全部放置在干净的水中进行浸泡,并利用水的浮力,对不合格水稻种子进行挑选,保留合格的种子。然后对浸润14 h左右的水稻种子进行清洗和冲刷,保障种子的整洁性,使用我单位NLE伴种肥按照种肥比例为3:1进行拌种,旱直播在苗床上,种子处理后有利后期分蘖和壮苗。
丰两优香1号的播种时间需要进行选择,基于丰两优香1号强大的抗病性、抗倒伏性、抗虫害性、高产性等条件,可以按照所在地域的具体气候环境进行选择。一方面,各个区域的种植温度以及水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种植时间以所在地区为主,另一方面,统一后的种植时间,极有可能造成不分地域晚种或者早种,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通常,南京地区分为早、晚两个种植季节,早种季节为每年5月左右,晚种季节选择在7月左右,种植量约为23 kg/667m2[1]。
水稻种植完毕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与管理,近年来随着生态种植理念的发展,对于水稻种植,更加强大传统农家肥种植模式,因此在水稻秧苗进入三叶阶段时,可以将发酵后的粪肥进行稀释,然后进行育肥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育肥工作前,要对水稻秧苗进行基本的农药,保障秧苗的健康生长。当肥料施加完毕后,对水稻进行移栽[2]。
水稻移栽的核心重点,是确保水稻的种植密度,既要保障种植密度符合科学的设定范围,同时还要减少种植过密引发的水稻争肥问题。另外,当水稻种植过密,还容易引发局部的温度升高,进而导致水稻出现品质和产量问题。一方面,要确保秧苗的种植期限达到相应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保障移栽过程中,水稻可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气候,避免出现大面积的死亡和倒苗问题。通常移栽规格为1.45~16.88 cm×2.69~33.33 cm[3]。
3.5.1 水分的高效补给。丰两优香1号的种植要求,需要满足潜水抛秧种植即可,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适当为水稻幼苗提供补水层,减少田间的无效分蘖,进而提升稻田的透气性和透风性,同时还要尽可能提升水稻的光合效率,保障水稻田中可以实现水稻幼苗接受足够的光照和养分,同时还要减少过度的暴晒,控制幼苗的成长。当水稻进入到孕穗期时,田间还要保持浅湿交替的种植模式,是以种植区域湿润为主,当水稻进入到成熟期时,维持田间的干湿状态。在种植后期要保持对田间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同时还要注意断水时期,过早断水会引发水稻的水分不足,从而导致籽粒重量不足,最终引发种植产量问题。因此,水分管理是水稻种植的核心问题,需要针对水稻不同时期的水分需求,进行合理化种植,另外还要结合水稻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进行多元化的改善和调整,最终确保水稻种植期间,对应的水分条件,满足相应的种植标准和种植需求。
3.5.2 肥料的合理化应用。为了实现施加肥料效力的有效显现,需要借助丰两优香1号的高产潜力,确保水稻产量得到基本的保障。务必按照合理的施肥策略,保障水稻的底肥质量,保证水稻的基肥符合科学的种植要求,同时还要尽早进行追肥,确保水稻穗粒饱满和充实。基础的施加比例,占据总肥量的40%~45%,利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对种植场地进行施肥工作,并确保追肥、穗肥、粒肥的数量占总施肥量的20%左右。当水稻移栽后五天时,务必要进行追肥,促进幼苗尽快分蘖,同时在穗肥时要根据苗的生长状态进行施肥,进而保障水稻的种植质量。合理化施加肥料,是促进水稻增产丰收的重要保障,需要结合水稻的品种、地区等多种条件进行。
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疫病,同时还饱受三化螟、稻飞虱、黏虫等虫害的侵袭,针对以上病虫害,利用“川化018”以及阿维菌素、吡虫啉进行稀释后喷洒。具体的使用标准以及使用方式,按照对应的农药进行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农药技术的升级和创新,不少水稻的专项农药实现了附着少、药性强、不留存等特点,不仅对水稻的种植质量影响较小,通过对水稻进行病虫害农药残留分析,并未检查出大量的农药残留,具有极为强大的使用特性,成为当前水稻领域病虫害防治措施的重要举措。不仅如此,除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还能够采用物理防虫、生物防虫等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以物理防虫为例,在种植过程中,设立防虫灯,在夜间对稻田进行虫害防治举措,保障水稻的健康成长,另外还不会造成大面积的农药污染问题。生物防虫技术也是近年来的新兴防治技术,利用生物链的影响性,培养对应的关联动物,保障水稻的科学种植。例如,不少区域水稻田中饲养小龙虾,与水稻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保障了水稻的健康成长,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水稻的附加价值。针对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障水稻高产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水稻产业不断升级和创新的重要内容。
水稻在收获期,要及时关注天气情况,减少因为暴雨、台风、洪水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从而造成水稻收获期的延长。以2020年夏季水稻收获为例,利用我国北斗卫星技术,对种植区域的气候环境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提供大量的参考数据,并在水稻收获期到来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水稻收获工作。一方面,选择合适的时间,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种植损失,另一方面,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可以实现水稻的快速收获,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低效率、低产出问题。
综上所述,水稻种植的首要核心,选择正确的种植品种,其次按照科学的种植方式,进行合理化的育种、施肥,通过详细的种植流程以及管理流程,确保水稻种植过程的万无一失,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水稻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操作,保障水稻种植成效符合预定要求,进而实现最大的水稻种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