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含
(桂林市林业设计院,广西桂林 541004)
广西桂林市12 个县除灵川县没有县级国有林场外,每个县都有国有林场。其中以荔浦市的荔浦林场面积最大,达2.861 万公顷,蓄积近114.2188 万立方米,全场森林覆盖率92.3%[1];其次为平乐县的广运林场,土地总面积1.9506 万公顷,蓄积71.617 万立方米,场内水资源丰富[2]。总的来看,桂林市各县林场林地海拔高,多为亚热带气候,县级国有林场改革完成以后,大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林场干部职工已由以前的“砍伐木材“向“培资源、保生态”为首要目标转变[3]。为了探索新时期下桂林市县级国有林场发展的新思路,对该市县级国有林场进行了调查研究。
1.1.1 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由于县级国有林场改革前,林场全体人员几乎是自收自支编制,在业务上以指导造林、木材检验等业务工作为主,其他技术性工作少,没有注重职称评定,造成了县级国有林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据统计,到2021年1月止,全市11 家县级国有林场仅有高级工程师6 名,不到全市县级国有林场干部职工的1%。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导致科技项目申报困难,同时进一步阻碍了县级国有林场职称的晋升。
1.1.2 基层护林人员老龄化严重
县级国有林场改革后,基层护林为林场干部职工的主要职能。但从调查来看,很多干部职工不愿意下基层一线护林。在基层护林人员中,大多数护林人员为50 岁以上的老职工。如资源县资源林场4 个分场,共有在编护林人员40 人,其中17 人为近5年内达到退休年龄,基层护林人员老龄化严重。
有些分场离乡镇集市远,这是造成基层在编护林人员少的主要原因。如资源县资源林场老山界分场面积为2225 hm2,占整个林场总面积6886 hm2的32.3%,但是在编护林人员仅4 人,护林人员的护林任务繁重,一旦碰到突发情况,将无法应对。基层人员少,国有林场改革后,为公益一类事业编制,人员流动更畅通,不少人员陆续调离,加上近5年退休人员增加,基层在编护林人员少的现象非常突出,目前如何解决基层护林人员短缺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很多分场或护林点,地处偏远山区,有些分场离乡镇集市有约30 km 的路程,没有网络,没有公交车经过,山路陡弯,交通十分不便。雨季,林区公路经常发生塌方险情,而林场的公路只是由乡村接通到护林点的“射线式”公路,因此如遇长时间雨季,则会造成护林点食物短缺。
各县级国有林场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建设林业科研基地及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便利条件。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仅有个别林场在种子园建设等科技创新方面做得较好,其他的林场科技项目多为一些参与自治区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很少有主持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项目。多为一些“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项目”“森林抚育项目”等,科技含量低。由于基层县级国有林场缺乏科研创新等相关的绩效考核,县级国有林场科研做与不做一个样,甚至个别地方出现做了还嫌麻烦等情况。因此,县级国有林场林业科技创新性方面掌握不够,林业经营科技化含量仍较低[4],科技创新的脚步很难迈开。
县级国有林场改革完成后,实现了“站起来”,但转变为“富起来”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桂林市现有县级国有林场经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又多为高海拔林地,杉木等树种采伐周期长,无法发展桉树等速生树种,现有成过熟林林木资源不足,交通方便的分场林木采伐后多为中幼林,可采林木少,加上近年来木材价格不景气,采伐木材难以充实国有林场的资金。资金不足,难以支撑新时期下县级国有林场的发展。
国有林场改革主要为人员编制的解决,国有林场绩效工资制度等激励制度不全,缺乏激发国有林场内部活力,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相关制度,在当地政府人事、财政部门核定下达的绩效总工资分配上差别微小,有“平均主义”倾向。
要从现有县级国有林场的专业人才中加强培养,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不定期择优选派技术人员到林业院校进修学习,加强继续教育的培训力度,大力提高县级国有林场的人才素质。
据调查,桂林市大多数县级国有林场都有充足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而相关文件规定,该项资金70%用于管护人员的费用。因此,除现有在编人员退休后及时与上级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进行招录外,还应充分利用“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增设基层非全日制护林人员队伍,保护县级国有林场森林资源。
2.3.1 探索国有林场职轮休或弹性工作时间
基层护林人员条件艰苦,在防火期护林时,为了防止火灾发生,要执行白班和夜班制度。但因基层人员少,加上护林点远,无法执行“朝九晚五”的上班制度,无法执行“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 小时”的职工作时间规定[5]。因此,可以以政策为依据,探索国有林场职工实行不定时的轮休或弹性工作时间。例如,可以将24 小时划分为3 个工作日,一个职工在护林点护林至少是2 个工作日,则护林点时间11.5 d 即为21 个工作日(含一个职工7 d 在护林点休息24 h),加上上下班时间,为达到职工上班时间,另外18.5 d 为轮休时间,可不在护林点,如有需要应付给加班费。这样形成国有林场护林人员工作制度,增加护林职工的休息时间,从而提高基层护林人员的积极性。
2.3.2 职称评骋向基层技术人员倾斜
基层护林点不仅需要护林人员,也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下沉“基层。要探索职称评骋向基层技术人员倾斜的相关制度,凡是在基层一线服务一定年限的可缩短两个职称之间的工作年限;现国家相关文件出台了破格参加评审的条件,对于在基层的,应出台聘用及晋升文件,鼓励更多的技术人员到国有林场一线。
广西有自治区直属林场13 家,于2012年启动了“大场带小场”试点。这些区直属林场资金雄厚,而县级国有林场林地资源丰富,森林景观资源丰富,有些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有着发展重大项目、森林康养等项目的广阔前景。因此,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充分引进“大场”的资金,人才来建设“小场”,实现双赢的局面。
现有护林点大多为20 世纪50年代建场期的护林点。因此,新建的护林点要综合规划,参照现有乡村振兴“异地搬迁、集中安置,改善生产生活”的方式,探索将分散的护林点集中起来,搬迁到村庄附近,方便护林员生活与工作。在有代表性的交叉路口或重点林地安装摄像头,实现护林信息化;边远林地采用无人机护林等。采用新的技术进行护林,从而减少护林点,降低护林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护林效率。
制定与完善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如绩效工资制度,合理分配职工利益,以有效激发国有林场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弘扬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实现单位整体效能建设水平的突破[6]。这是打破平均主义,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国有林场创新发展的必要环节。
新时期下,县级国有林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林场要发展,人才是基础,资金是关键,而护林是根本。要想进一步创新现代林业发展,引进人才,引进资金,做好基层护林工作,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培育木材,促进国家木材战略安全,这是新时期赋予国有林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