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安颖
(四川南莫且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四川 阿坝州 624300)
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能对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带来积极影响,在发展阶段依据各地区实际条件,注重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阶段掌握影响因素,采取相关法律法规对湿地资源全方位保护,杜绝违法行为发生,加大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范围,强化人员责任意识与保护意识,保证整体良好效果。
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壤塘县东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1○07'06"-101○29'07"、北纬31○59'40"-32○24'57"之间。东与阿坝州马尔康县相邻;南与壤塘县蒲西乡与石里乡接壤;西与壤塘县上壤塘乡、中壤塘乡、尕多乡、吾依乡毗邻;北面与阿坝州阿坝县相连;与壤塘县县城、阿坝州州府所在地马尔康、省会成都市分别距离40km、240km、635km。保护范围是从东以壤塘、马尔康两县县界为界,南以则曲河与杜柯河分水岭为界,西以玉青喀-藏隆沟尾山脊-迈尔迪曲西侧分水岭-拜康达-扎木达-扎嘎森-色农喀兰-日阿钦喀一线山脊为界,北以壤塘、阿坝两县县界为界,行政区划涉及壤塘县上壤塘乡、中壤塘镇、吾依乡,最高海拔、最低海拔分别是4732m、3520m,总面积98410.00km2,主要湿地类型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
春季是3-5月,气候特点呈春温骤升、风大沙多、雨雪稀少、干旱等。3-4月期间,月际升温5.8℃-7.4℃。平均大风天数14-26天,最大风速30m/s。季平均降水量23-70mm。夏季时期是6-8月,气候特点呈雨水集中、空气凉爽,月平均气温8℃-18℃。全年的最热时期是7月,季平均降水量110-250mm,多雷阵雨,伴有阵风、冰雹、山洪等。秋季时期是9-11月,气候特点呈气温速降、雨水聚减、普遍降雨,月际降温达6.5℃-8.5℃。季平均降水量35-80mm。10月开始各地先后由雨转雪,11月土壤开始结冻,伴有大风侵袭,寒潮随之来临。冬季时期是12-次年2月,气候特点呈气候寒冷、晴朗少云、阳光充足、降水稀少、干燥多风,大部分地区气温降至-10℃以下,最冷月平均气温达-14.2℃以下。土壤全部封冻,大风逐渐增多,全季大风日数5-25天。
保护区地质构造属松潘甘孜褶皱系巴颜喀拉冒地槽褶皱带印支褶皱,因地壳由东向西挤压,山系也呈南北走向趋势,会使弧形褶皱、大小等产生不同,最终形成断层。其中,地层属于青藏-滇西地层区马尔康分区,属于陆相大、中型山间沉积盆地类型。地层包括中生界三叠系、古生界震旦系,主要广泛在上统区域浅变质岩、三叠系“西康群”中,岩性为变质砂岩、板岩,偶见结晶灰岩。而第四系不发育,主要由湖相沉积形成阶地,主要地段包括河谷岸坡地带、山垭口、支沟口等地尚有冲洪积、崩积、残破积、冰碛物等零星分布。
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设立了三个科室、两个保护站、一个监测站。但在实际应用阶段却不能发挥作用,原因是缺乏专业化技术人员,人员培训工作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对保护区资源保护工作带来积极影响。
该保护区当前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主要是由县林业草原局调剂与解决,自保护区建立以来,凡涉基础设施、保护站(点)建设、人员引进与培训等,均因经费不足,造成后续工作无法有序进行。例如:该保护区当前尚未建设科研监测工程,那么在各项工作实施阶段就会因各项内容进展、实况等掌握不全面,无法对方案内容完善、修订等,实施阶段所面临的影响因素重多,整体效果无基础保障。
从保护区部份工程设施建成后应用效果方面分析,在短短的半年内就受到较严重的破坏,如:鹰墩、填沟还湿的谷坊被拆除、网围栏被盗取安放在附近地边或移除。虽然也通过施工单位开展补建工作,当地乡、村积极配合与协调等,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只是对受破坏建筑表面修补,但没有从根源上合理解决问题,修补工作完成后,依然面临着破坏问题,反复修复不仅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而且还失去保护区建设实质性意义与价值,无法完成初期发展目标。
自然资源在使用阶段无节制,一味地考虑保护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却没有对其进行全方面、多角度地保护。例如:过度放牧使湿地退缩、自然生态系统退化;洞窝小水电站拦水坝废弃,但未拆除拦水坝,川陕哲罗鲑等鱼类回游路线被打断,对生态系统物种平衡造成影响。
因现阶段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编制人员数量较少,无法满足保护区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建议依据保护区实际情况,阿坝州及壤塘县人民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全面性开展人员编制工作,吸引更多人员积极参与,完善保护区管理组织机构,增强机构稳定性,依据人员专业能力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同时,充实保护科、科研科、社区管理科、保护站、保护点等内设管护机构,建立林业公安派出所,完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网络体系,明确各级管护机构职责与义务,采用分级、分区管理方式,保证整体保护效果。
因保护区建设与资源管理阶段,受资金费用限制因素影响,地方政府经济压力增大,在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方面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少,无法保证保护区基础设施完善,人员培训工作不到位,管理制度实施效果不佳等,对保护区创新发展带来阻碍。对此,需地方政府部门大力支持,能对资金投入渠道与方式创新,有效改善保护区基础设施,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开展,并在管理、监测、研究等方面,深度挖掘保护区应用价值,可与现代化旅游业融合发展,自身能获得更多的资源费用,既有效降低政府部门经济压力,又保证基础资金充足性,为保护区后期创新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为保证建设成效明显,每项工作开展均离不开专业化人员积极参与,依据保护区建设与发展阶段具体要求,选择适合的工作人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积极协助,分析现阶段保护区创新发展制约因素,因大部分工作人员未接受过系统化、专业化培训,使常规资源、环境监测工作开展难度加大,也成为科学数据无法准确获取的直接性原因。对此,建议从人员管理入手,通过多种培训渠道,加大思想及业务知识教育力度,使人员保护责任感、业务水平等均显著提高。因职工培训工作属于长期工作,需保护区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优化人员思想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职工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与良好条件,强化人员素质与能力,满足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要求。
因湿地自然保护区对各地区生态发展有巨大影响,并可提升现代化社会经济水平、较强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建议保护区在发展阶段能对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引起重视,成为控制与约束自然资源合理化利用的必要条件,借助媒体途径,利用可行手段、方法,向社区或旅游参观人员大力宣传相关内容,能引起更多人员关注与重视,在日常生活与生产环节中自主参与到保护区建设与资源保护领域中,扩大保护区资源保护工作影响范围,有效提高各类资源利用率。例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增强公民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意识。
通过分析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能了解到保护区湿地资源保护具体影响因素,建议政府引起重视,能给予大力支持,保证基础资金充足性,增强保护区管理机构稳定性,全面性开展人员编制工作,定期加强人员培训,强化人员素质与能力,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