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晨阳,曲 璐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东北抗日联军是党所缔造指引的东三省各族各阶级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革命武装,抗日联军的军事运动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早展开、最漫长,也是党中央所感叹的我党最艰苦卓绝的三大军事行动之一。东北抗联精神是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具有丰富的新时代内涵。
面对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主导的国民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而东北地区的广大人民以朴素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自发反抗,包括东北军与民众自发组织的义勇军、民间山林队和红枪会,打响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部抗日救国军等。与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处于长征的艰难时期,打出抗战大旗,派出党员在东北地区组建游击队与地下工作者防线,信仰共产主义的党员、团员与积极分子融入包括抗日救国军的众多人民抗日组织中,把团组织建立在抗日队伍中,改变传统抗日力量缺乏法制约束、纪律松懈的情况,并且通过有效宣传,动员与整合潜藏的农民以及广大爱国志士的人民力量,回族、满族、蒙古族同胞纷纷投身党领导的战斗、向导与情报工作。各阶层、各民族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政治领导下迸发出强大生命力、战斗力,凝聚为纪律严明的强大组织。
建国前东北占全国70%工业产量,东北的“扩红”也是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正面战争与解放全国的起点,东北抗联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与14年斗争充分彰显了爱党爱国的纯洁精神,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的政治主张,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论断丰富论证素材有重大价值〔1〕。杨靖宇等抗联英雄更是成为新时代革命文化的丰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展现了共产党人是怎样在严寒缺粮的恶劣环境中与侵略者持久斗争,为爱党爱国作出最鲜明的阐释。
东北抗日联军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彰显出最强大理想信念的信仰光辉,点燃与激励全国抗日热情,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在极其寒冷的自然环境中,大量伪警施加暴行,抗联战士抛弃安稳富足生活,严明纪律、奉献生命〔2〕。在极寒天气中艰苦斗争,以对抗战必胜、中国必赢的坚定信念、绝对忠诚于党的领导与民族解放事业为源动力,使抗联火种不灭,甚至发展壮大,以敌后顽强斗争钳制全面侵华的进程,直到有力支撑苏联红军反击日军与共产党接管东北物资,可见理想信念与科学理论的力量。
在与外界隔绝失联以至于失去中共中央指挥的条件下,面对野蛮暴行的日本侵略者迫害,抗联依旧顽强斗争,尽管有叛徒、有牺牲,依然有民众源源不断地加入抗联,面对苏共远东局趁机要求解散中共党组织,抗联同志严词拒绝,极大地维护了东北地区中共的合法传承。抗联战士的党性与骨气,与国民政府面对日本溃不成军退居关内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论证谁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进步力量。
在极寒环境中的革命实践,不同阶级成分的爱国志士抛弃安稳生活,甘愿牺牲的人民英雄不断涌现,广大中国人民用生命投身东北抗日事业,抗联战士在同日本侵略者与伪军的斗争中锻炼成熟,创造性地建立密营作为后备的秘密基地,在通信不畅通的情况下依旧坚持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政治工作与军事方法,为持久思想提供先导实践,极大牵制日本侵略者物资运转与兵力部署,减缓其侵略进程;又在14年武装斗争中贯彻持久战思想理论并升华。
东北抗联由于共产主义政治信仰与边疆地理等因素,具有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色彩。
其一是苏联方面:共产国际远东局为东北抗联提供情报与物资支持,也在东北抗联与中共中央失联后提供援助,后东北抗联主力转移在苏联境内建立的南北野营持续收集情报,苏联配发武器、编制、情报相互支持,为苏联红军精准打击日本侵略者和转交中国共产党接管的过程中作出巨大贡献〔3〕。其二是朝鲜方面:日本侵占朝鲜后,从朝鲜半岛逃到东北的朝鲜族人积极展开抗日运动,极大充实了东北地方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东北抗联为国际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培育了人才与技术支持。其三是日本方面:日本共产党与日本战俘积极加入东北抗联,也成为反抗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力量。
中国抗日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日联军又是中国抗日民族事业的重要组成力量,东北抗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东北各阶层、各民族共同构成的东北抗联与朝鲜、苏联等国家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捍卫人类文明生死相依实现并肩作战的大团结〔4〕。
党的教育事业下成长起来的以零零后为主体的青年大学生群体,整体政治认同向好,但是存在受到互联网多元思潮影响与后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良思想倾向,承平已久的和平环境导致革命斗志的消磨,少数大学生对外界信息呈现集体无意识的漠然态度,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世界观的不成熟,极小一部分的高校师生依旧盲目崇拜西方的“民主”生活,甚至视日本为理想社会,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动摇。
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便是最鲜明的证明与成果。正视日本及其他侵略者在近代中国尤其是东三省地区的暴行,有助于端正价值观;以抗联战士在残酷环境中为中华复兴的英勇战斗实际教育大学生,有助于坚定我们的“四个自信”;坚定党领导我们接续奋斗,在实现新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阶段性进程中,坚定远大理想,并肩奋斗。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促进树立正确党史观,巩固党的统一领导。
东北抗日联军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强盛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集中体现。讲清抗战时期以东北抗联为主体不惧牺牲的抗日革命斗争基本情况,坚定与增强党领导的百折不挠直至成功的理想信念,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包括党性修养在内的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与重要使命〔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但是网络时代提倡的彰显个性存在消解共性的错误倾向,因此党史学习教育视域下的东北抗联精神显得弥足珍贵。抗日联军非孤军之功劳,集体认同共同的理想信念在战争时代的重要意义不应在和平时代消解。必须学习东北抗联面对细菌战矢志不渝,面对绝境坚持真理的理想信念精神,恪守民族解放与共产主义必将实现的光明正义信仰,作为指导高校党员与青年大学生的重要方式。
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政治经济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共产党以中国担当为造福世界提出与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的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伟大贡献。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大团结大联合的传统为巩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法理支撑与精神力量〔6〕。
东北抗联坚持到胜利,与苏联美国为了反法西斯的共同正义目标密不可分,得道多助的世界人民大团结思想不可抛弃,在全球形式深刻变化中,贯彻党史学习教育的正义性,对需要帮助的国家伸出援手,维护共赢发展格局,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贯彻革命传统的协同发展,承担起抵制霸权的国际主义,践行共同安全发展准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凝聚力量,守护人类文明正义的和平进程。
东北抗联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永远不会过时。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从第一课堂入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论课显然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渠道,尤其是东北地区高校的任课教师,要把东北抗联精神作为地方特色课程深化教育。
以融合媒体创新技术加强东北抗联精神的形象化感召力,以东北抗联事迹为主要教学材料做好传授与引导工作,总结东北抗联14年相关历史教训与历史经验〔7〕。让学生直观、系统与明确地认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东北抗联的成立与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包括推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以及为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作出的巨大贡献。
除了这门课程外的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应当积极引入东北抗联精神相关思想内涵和精神特质,发挥讲授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理论集成优势,让东北抗联精神深入广大高校师生的思想,通过融媒渠道为东北抗联精神的融入提供更加丰富与多样化的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与创新渠道。需要强调的是东北抗联精神的融入不是“思政课言必东北抗联”,而是将精神内涵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指导青年大学生的言行。
融合媒体时代,广大民众对于手机的普遍依赖意味着青年大学生从手机获取大量信息,单纯通过第一课堂渠道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显然不够充分,应该使东北抗联精神更好融入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保证党史学习教育的长效性〔8〕。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校园生活,需要校党委领导、各部门协同合作,从融合媒体途径着手。通过传统媒体渠道的演讲、朗诵、读书与资料搜集主题活动,调动青年大学生认知党史学习教育中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性;通过新兴融合媒体的抗联老兵采访影像、音频资料的观摩学习与线上知识竞赛,青年大学生群体对东北抗联精神的具象化实际考察,有助于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日乃至全球反法西斯斗争中的重大贡献。
人民就是江山,大学生就是未来的社会重要建设者,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大学生绝不仅仅是单方向被动的受教育者,媒体融合提供的便利条件意味着大学生拥有更加便利的条件成为积极宣传、在扩大党史学习教育影响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教育主体。以学生党员为导向,青年大学生应当充分接受党史知识的教育,能够发挥青年接受新鲜事物的特长,学好党史与党的创新理论,以四本权威党史指定读本为依托,在网络空间与恶意的诋毁党与国家的错误声音展开斗争,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信息发挥志愿监督检举的职能,保障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学生自身具有较为充分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单个学生的爱国宣传党史能力有限,此时就应当创新学习东北抗联精神的科学方法,以党团高层统筹调动,将学生个体、高校团体团结联动,优势互补成为统一整体,如艺术类学生发挥影视制作、软件类学生提供党史学习教育线上媒介的技术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挥政治知识特长等,通过融合媒体技术超越学院、地域、实践的限制,为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创新途径,丰富宣传教育方法。
综上所述,东北抗联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艰苦卓绝又矢志不渝的抗日革命斗争中,团结内部各阶级、各民族被压迫人民,联合苏联、朝鲜同志为反法西斯贡献重要力量,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树立正确党史观,让高校师生认识抗联战士的贡献而更加爱党爱国,作为中国精神理想信念的构筑,丰富高校精神世界,为凝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传承依据。为创新融合途径,要发挥多门思政课的理论集成优势,融入高校思政工作,以学生为主体自发学习、宣传与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