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嘉诚 王坤茜(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所有生命的源头。古往今来,水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生产生活的便利,更带来了生命。但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取资源的方式变得便捷多样,导致人们呵护水资源的意识逐渐变得越来越薄弱。当代,我国水资源污染事件的发生频率愈来愈快,结果显示,我国饮用水源地水质不安全的情况竟然达到了同时涉及人口1.4 亿人之多,约占据了全国人口的九分之一。水污染的情况愈发让人感到触目惊心,让广大民众更是变得整天提心吊胆、内心不安。
如今,水资源问题突出,水循环产品正开始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水循环产品的种类有很多,包含有饮用水循环处理设备、泳池水循环处理设备、景观水体处理设备、一体化水循环处理设备等多种设备产品。可循环处理的水体涉及景观湖、景观河、人工湖、喷泉水体、景观溪流、景观鱼池等多个方面,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日益紧张的水源问题,水循环产品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
目前,由于过量的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了一连串城市地面下陷、湿地面积缩小等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华北地区尤为严重。据调查统计显示,中国各省、市的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皆在一百升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两百升,这其中工、农、服务业的用水量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无疑,在这样的形势下,用水矛盾冲突在不断升级,人们将要迎接十分严峻的挑战。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生产、生活水平迅速提升,更多的问题也在迅速显现,浮现于人们的视野。
联合国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发表的一项报告指出:“全世界不到1%的淡水或者说全世界总储量0.007%的水是人类可随手使用的”“只有这部分淡水是通过下雨和下雪更新的,从而可以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加以使用”[3]。
中国是个干旱缺水的国家,特别是北方、西部地区。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共计有16 个省(市、区)的市民,人均可用水量已经处在国际规定标准划定的重度缺水线之下,严重缺水的省份达到6 个之多。因地形、气候、人为等原因,山区可供给水量正在出现大幅减少的趋势,给许多中下游城市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从第34 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了解到,我国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问题开始逐渐冒头。因地下水位过低,湖南省益阳市陆续出现了600多处大大小小的地面凹陷、西安城区也有2000 多处存在安全隐患。自1972 年起,北京开始极度缺乏地表水,为满足用水需求,不得不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来满足城市用水需求。直至目前,北京市民日常生活中每三杯饮用水就有两杯是通过抽取地下水获得的,相较于1999 年的地下平均水位,2010 年地下水位下降了12 米之多,导致在北京地表形成了2650 平方公里的沉降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地面沉降、塌陷给长三角地区造成了3400 多亿元的损失,给上海造成了2000 多亿元的损失。
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水环境受到影响最为严重的地方也恰恰是城市地区,尤其是那些靠工业、能源发展起来的城市最为严重。水资源的污染破坏给人的身体、生活甚至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危害,每年都需要花费巨额资金来进行治理调节。从城市中日复一日排放出的大量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染了城区的各大水体,处在中国境内的七大水系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城市工业区,由于废水废气的排放量过大、排污量超标,已经严重超过了自然水体的承受能力。这将导致城市水体的整体水质急剧下滑、空气质量迅速恶化,导致本应欣欣向荣的城市空气中弥漫着酸味,水体中散发着恶臭。如此一来,水源不仅不能被继续饮用,甚至也无法被作为工业用水继续使用。
由于工业、农业、生活废水等污染物的大肆排放,造成80%以上的地下、地表水遭到污染,地下水污染超过了50%以上。水体富营养化带来赤潮、水华、湖水恶臭、河道边垃圾成堆,被污染河流湖泊中生物大量死亡,甚至出现了畸形变异情况,让人触目惊心。
根据调研,大多数人在家对水资源有多次循环利用的习惯,但在生活中却会时常忘记,而且将其物尽其用很是麻烦,大部分居民表示回收利用十分困难,希望能够出现对水源进行回收再利用的产品,以减少水的浪费。
水资源浪费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在城市生活中尤为突出。据统计,中国每年需要用掉大约100 多亿立方米水来冲洗厕所和马桶。还存在许多浪费现象:1.部分居民洗漱时不喜欢关闭龙头洗漱,大约每次要用6~8 升水。2.在清洗衣物时,接连不断地放水冲洗,大约每次需要用水165 升。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点:1.广大人民群众的节约用水意识还远远不够,且还未意识到节水技术与产品能够带来的价值。2.基础建设还尚未优化,大部分地区还存在严重的浪费问题,老旧设施太多,缺乏对基础设施的改造。
以上大部分水资源若能通过水循环产品处理后循环利用起来,将能够缓解不小的用水量和城市压力。与此同时,水循环产品科技净水的作用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智能化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带有智能属性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净水设备也开始从最初简单的滤芯组合逐渐改良到液晶显示人机交互、智能提醒、自动冲洗、APP 远程控制、水质监控等等,智能化的程度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倾向于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品牌。随着水资源污染事件频频曝光,饮水健康越来越得不到安全的保障,水循环产品作为饮水的健康用品开始逐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这是一个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循环装置包括废水接出管、无机物颗粒过滤器、强酸性阳树脂交换器、强碱性阴树脂交换器和纯水制水系统;通过在废水点和纯水制水系统之间引入无机物颗粒过滤器、强酸性阳树脂交换器、强碱性阴树脂交换器,除去废水中的无机颗粒和微量氨氮,然后将处理过的废水导入纯水制水系统中的RO 水箱或原水箱循环使用,从而达到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如图1 所示)。
图1 节水除氨氮的纯水循环装置结构示意图
但此专利产品仅涉及了大规模生产辅助设备领域。
该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是利用雨水硬度较低、污染小等特点,对居住区等公共场所的雨水进行收集。经过系统的一定处理后,一方面可以经过土地下渗补充城市地下水,另一方面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洗等一系列城市生活用水。
但此系统缺点在于:1.占地面积较大、没有合理的布置规划;2.会给周边的一些顽皮的儿童带来安全隐患;3.不够美观且影响城市的整体面貌(如图2、3 所示)。
图2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图3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上述水循环产品所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不够美观,且此类产品尚未形成一定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很难走进大众的生活当中并被人们所接受。也正因如此,此类产品与品牌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局限。
功能性是水循环产品的第一要素,首先需从产品的功能性出发才能真正具备实用性。处理水体的方法与技术直接决定了水循环产品处理水、循环水的效率、程度以及是否能产生足够的价值,同时也决定着水循环产品价值的大小。
目前,循环处理水体的技术多种多样,从泳池水到工业废水,但大部分处理花费的成本过高,大费周章下来还费心费力,这也是导致人们对循环利用水的积极性不高、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当做到对症下药,提升处理效率,增加水体利用率。水循环产品除了循环水体、处理废水,还需要考虑到空间分配、环境融合度、安全效率等问题,做到最人性化的合理安排。废水的种类多种多样、层出不穷,首先需要依照产品定位的地点进行选择分析;其次,在满足最基本处理水体的基础上,要考虑到人与产品、产品与空间、产品与环境间的关系。打破人们对于此类产品呆板、碍事的潜在印象,走入居民的生活当中。因此,要在功能上深入挖掘。产品在净化水体的基础上要考虑到空间分配关系,如:分析选择存储装置安放的空间位置,以减小对可活动空间的占用,争取能最大限度地节省空间。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满足周边环境的需求及人的精神需求。
材料是产品成型的载体,甚至可以提升产品的效率和性能等关键要素。作为设计人员,需要了解产品的材料、工艺、结构、特点,才能够更好地控制产品呈现的效果。
水循环类产品,一方面需要考虑产品材料的固有属性,也就是材料的化学、物理属性,例如:材料的肌理、质感、热性能、光学性能和防腐性能等;二是产品材料的派生性能,它是由材料的固有特性衍生出来的,就是材料的加工特性和感觉特性[6]。材料使用得当能大大增加产品的使用效率,节约使用时的能源消耗,推动水循环产品的发展。
大部分人印象中的工业产品都是呆板、碍事的形象。因此,在工业产品设计上同样需要运用设计美学原理来对外观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让工业产品也拥有美丽的外观,让用户能够对产品留有良好的视觉记忆[6],逐渐形成一定的品牌辨识度。在大型产品的设计中,首先需要和谐均衡,给人安全、稳定的外观形象;其次,产品在色彩上不宜过分单调,需要让人感觉舒服、清爽。在色彩中,同样需要让人觉得安全稳定且能表现出产品的品质;最后,产品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定出主体色调,再用辅助色增添活力。水循环产品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大量应用在城市生活中,不仅要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也要与环境和谐相处,形成一个整体。
现在是互联网连接各界、消息互通的时代,甚至已经到了任何人都完全能够摇身一变形成一个网络热点的程度,已经逐渐开始把日常生活中实体化的信息不断变得虚拟化。水循环产品也可趁着势头搭上时代的快车,形成产品品牌并借助推广传播而快速发展壮大,提升影响力。还可以打造IP 品牌形象进行节水宣传等形式,形成能够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趣味形象,利用互联网迅速走入人们的生活中,让人印象深刻。我国是用水大国,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水资源形势又相对严峻。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意识不断提升,近年来水循环产品开始逐渐受到人们青睐。
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进步必然会促进科技的迅猛发展与进步,水循环产品需通过良好的应对策略,并以此为发展契机,实现品牌的创新发展。
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创新思考,网络的传播方式与速度必将为水循环产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节水意识开启一扇崭新的大门。目前,水资源形势严峻,城市用水浪费问题突出,需要大家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齐心协力,共同面对。笔者基于水资源严峻形势下城市用水浪费现象展开思考和探索,发现日常中的许多方面都存在浪费现象,累积起来则会产生巨大的用水量。由此,引发了对水循环产品的思考。另外目前,水循环产品还存在着处理效率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大型工业产品,还面临着安全、空间分配等多方面的挑战。设计师不仅要在功能方面需要考虑,还要了解材料特性、造型是否和谐、空间是否合理等问题,使其能达到人与产品、产品与环境、产品与空间的和谐,并向人性化方向靠拢。希望在未来的城市生活中,用水方式能够更加合理,水资源的形势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产生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