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方明
摘要:“五育并举”, 德育为先,小学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本文在分析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对改进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问题;改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强调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学校德育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专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道德品质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弘扬传统美德,形成高尚的品德;二是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三是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培养造就合格公民的起点。可以说,小学德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直接关系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五育并举”, 德育为先,充分体现了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辨别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因此,重视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刻也不能放松。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小学德育虽然做了很多有益地尝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德育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距系统的德育教育还有距离。主要表现在:
(一)德育目标过于理想。人的认知水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道德的认知有阶段性的影响。因此,同样是小学生,一年级与六年级学生所能达到的道德要求也是有差别的。而现实是制定的德育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没有针对性。在追求过高要求的同时,往往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的强调。
(二)德育内容过于空洞。当下的德育内容往往大而空,缺乏趣味性,并且不切合实际,没有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并且操作性不强,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没有形成有效序列。小学德育内容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在于心理疏导,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于意志训练,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的培育等。
(三)德育方式过于单一。虽然现在的德育改变了以往说教灌输的方式,增加了些活动课程,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现在小学德育工作主要还是以课堂德育为主,在学习不同学科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致于德育教育缺乏连续性,并且开展的活动也没融入学生的生活,仅限于课堂、学校,这样就缩小了教育空间,把德育与生活割裂开了,后果是学生在履行道德义务方面难以知行合一。
(四)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依然存在。目前,学生成绩仍然是重点,虽然德育工作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最在乎的永远是分数,在他们心中德育依然可有可无,传统的应试教育对他们的影响根深蒂固。而且在升学考试中,德育成绩并不计入学生的总成绩。甚至,为了学生能考入重点中学,学校不得不增加课业负担,家长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报读辅导班,这样一来,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接受德育教育,导致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处于落后状态。每次家长会,家长关心最多都是“孩子成绩怎样?”“排名如何?”,很少有家长关心“孩子能不能跟同学友好相处?”“是否经常帮助同学?”“行为品德是否端正?”在这样的德育氛围中,孩子的健康发展很难得到保证,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可能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五)家校联系不够。由于学校德育工作手段单一,学生在学校表现如何,家长很难真正了解到;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状态以及家长的教育形式,老师也不清楚。由于学校德育多采用说教方式,很少考虑每个学生的情况,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严重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家校联系不够,沟通不畅,难以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对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介于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一)提高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提升德育的地位。“五育并举”, 德育为先,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不先学做人,今后成绩再好,也不一定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德育是立人之本,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石,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让德育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中和每一个课堂里,让德育教育贯穿课堂内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的氛围。
(二)从抓小事入手,实现德育大目标。一个人的任何言行都表现着自己的思想、精神、品质,任何思想、精神、品质都是由点滴言行积淀的而形成的。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就是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要从小事抓起,不从点滴小事着手,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就无从谈起,正所谓,德育重小事,润物细无声。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讲文明、守纪律、勤奋学习、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如广播站、橱窗、升旗仪式等,弘扬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引导孩子纠正和克服身上的不良行为的萌芽点,让孩子的闪光点不断闪亮,辐射他人,影响并连成一片,使不良的行为没有成长的土壤,从而使孩子能在健康的道路上成长。
(三)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丰富德育教育手段。基于小学生想象力丰富但理解能力弱的特点,教师要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手段,如使用Flash动画、PPT课件、各种影像资料等直观易懂的多媒体方式进行德育教学,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德育教学效果。还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如去田间地头劳動、去敬老院看望帮助老人、去自然环境中做记录等等。不仅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还避免了德育教育的死板教条。
(四)老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在小学生心中,教师的话总是对的,教师是他们的楷模,也是他们今后想成为的人,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将说教变为言传身教,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在现实和精神生活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探索阶段,有时很难区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而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试着去模仿。试想,如果教师能经常主动捡垃圾,那一定比几堂德育课的效果更加显著。
总之,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环节,小学德育工作,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面对新形势,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抓好小学德育工作,充分认识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提高对小学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真正担负起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培育学生优良品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睢中华.探析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小学生(下旬刊),2021,(09):43.
[2]柳诗佳.我国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导师:李忠华.牡丹江师范学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