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农作物栽培、种植过程中的现代化绿色技术为研究主体,通过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以及现阶段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我国绿色种植技术在农作物栽培、管理过程中的合理发展和应用,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农作物的安全、持续供应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绿色;农业;栽培管理;推广策略
近年来,伴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农产品的“绿色、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以现代化科技为支撑绿色种植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受到我国农作物的栽培结构以及农业种植人员的栽培水平的限制,绿色种植技术在农作物的栽培、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农作物种植的绿色技术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以求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科学、合理的推广提供依据。
1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介绍
1.1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内涵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指在农作物的栽培、管理过程中,科学运用现代化机械设备、精准化灌溉设备以及科学用药设备等现代化仪器,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简称AI)、病虫害智能监测技术与科学防控技术,对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货的整个生长周期进行科学的管理。与传统的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相比较,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提升单位土地面积农作物品质、产量,缓解我国农业耕地不足的局面;(2)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1.2 绿色农业种植的具体措施
1.2.1农作物的科学栽培与管理
农作物的合理栽培与科学管理是保证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作物品质的有效手段。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当地的相关农业部门应依据本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结合当地的市场需求,对于农作物的种植种类以及种植面积进行合理的规划;(2)农业经营者应依据农作物栽培地点的地理地貌、土壤土质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特性进行合理栽培密度规划,在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同时,提升农产品品质。
1.2.2 农作物的精准灌溉
依据农田生态系统的地理特征,结合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营养物质的需求,合理运用微喷、滴管以及水费一体机等现代化灌溉设备,建立农作物整个生命周期的精准灌溉体系,从而保证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全营养供给,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1.2.3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是指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进行实时的调查(为保证调查的精准性,可以实行靶标害虫智能监测系统和病原微生物孢子智能捕捉系统与人工普查的有机结合),依据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和未来的发生动态,采用引入生物天敌(胡瓜钝绥螨、草蛉、异色瓢虫等),悬挂物理防治设施(黄板、蓝板、太阳能捕虫灯等),喷施生物农药(核型多角体病毒、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等),以及科学用药技术(通过大型弥雾机、无人机等现代化施药设备,对农作物的病虫害喷施低毒高效的化学弄啊哟)等措施,对农作物各个生长阶段的有害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进行精准防控。
2 推进绿色种植技术在农作物上应用的意义
2.1 提升农产品的品质
农药过量使用导致农产品收货后,其农药残留超标是降低农产品品质,导致“毒蔬菜”、“毒水果”事件发生,制约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通过推动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Green Integreted Pest Management 简称G·IPM)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综合应用,有效降低有机磷、有机氯等降解周期极长的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提升农作物的品质。
2.2 改善生态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为迅速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等化工产品在农作上的使用频率频率越来越高,用量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作物的快速生长,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保障了粮食、水果、蔬菜的有效供应,但农药、化肥的超标使用,往往造成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环境污染乃至引发了农业面源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可以通过借助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指导农药的科学使用和肥料的精准使用,进行农作物的科学栽培、管理,从而有效缓解过量的农药对农民生存环境的污染,为我国的“美丽乡村”提供一大助力。
2.3 塑造农产品品牌,提升农民收益
与传统农业技术培育的农产品相比较,通过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生产的农产品具有品质较高、绿色无公害的特点,具有更高的市场认可度和品牌价值,从而使农户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通过绿色种植技术塑造高端“农产品”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加速我国“乡村振兴”步伐的重要手段和策略[1]。
3 绿色种植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 应用推广体系不成熟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袤,农作物种植相对分散,再加上我国的农业种植以小规模为主,同一地区的农作物种植种类统一性较差,导致各地区的农业种植技术较难形成统一的、可复制的应用推广体系,也就造成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应用中对农作物增加的收益与预估值有一定的差异,农业经营者无法快速的增加收益,对于现代化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积极性不高,造成其推广难度较大[2]。
3.2 缺乏专业技术团队
农业推广部门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团队的专业素质是推动其相关技术可以落地实施的关键因素,现阶段相关宣传部门在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在绿色农业种植的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只推广相对单一技术,而未进行综合方案的制定,导致其所取得的收益不大,比如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玉米螟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对其进行监测,并引入蚜茧蜂对其虫卵进行寄生,从而进行有效防治,但是由于未同步引进对玉米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以及蚜虫等靶标害虫的绿色防治措施,导致其仍需要采取喷施化学农药进行玉米相关虫害防治,且其防治成本未有明显的降低;(2)在现代化先进的绿色种植技术引入以前未对该地区农作物的栽培种类和结构以及气象信息进行详细的调查以及该技术落地的可行性分析,导致绿色种植技术落地后取得的收益与预期有较大的差异。
3.3 農业经营者的综合素质较低
现阶段,我国的农作物栽培管理面临年龄劳动力缺失的问题,其农业经营的主体一般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有限,已经习惯了相对传统的农作物栽培、管理模式,对于以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为支撑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学习和操作能力较差,极大的限制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4 推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方案策略
4.1 建立切实有效的推广体系
各地农业部门应以农村农业部提出的“替、集、制、品”为基础,依据本地区农业发展需求,采用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切实推动适合本地发展的简单易行的、农民乐意接受和使用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动本地区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现代化升级[3]。
4.2 建立现代化推广体系
为保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快速合理推广,应对当地农技推广中的应对相关的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全面提升相关人员对于现代化绿色种植技术的认知和操作水平,并通过设立特殊岗位进行人才引进的方式,进行当地农作物绿色种植体系的完善,从而确保相关技术在推广过程可以依据农作物的种植管理需求进行及时的改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提升农民的农作物栽培、管理水平
农民是现代化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进行落地实施的主体,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农民对于相关技术的操作和使用能力:(1)通过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定期更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小妙招”,提升农民对于绿色种植技术的理解;(2)通过对农业经营者进行定期的培训,增强农民的实操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新忠,李芳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回溯与展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24-33.
[2]刘剑.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若干研究与推广方式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24):186.
[3]张春梅,王晨. 吉林省软环境对绿色农业影响因素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21,31(03):8-12.
作者简介:
陈红(1970.01-)女,汉族,籍贯阜南,大专学历,技术员,研究方向:——种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