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滢
伴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与不断深入,各小学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曾多次指出要重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文本细读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意图,更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们进行文本阅读,避免以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解读学生的阅读感受,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学习主体地位,给他们充分的阅读空间,以仔细阅读的方式,通过阅读推动交流、写作能力的提升,进而推动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语文新课标中要求:语文教学应当以学科特点以及学生们的健康发展作为依据,对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予以关注。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都习惯将文章的主旨,使用的修辞手法、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等都一一告诉学生,这便使得孩子们缺少自主阅读的机会,导致以下情况的发生:
(一)学生机械阅读
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带着自己布置的问题来开展阅读。这种带着明确“目的”的阅读方式,虽然对培养学生的閱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好处,但是,与此同时,也会使学生们对阅读产生枯燥、厌倦的情绪。让学生们产生一种:阅读就是为了找主旨、找修辞手法的想法,往往忽略了对课文本身意境的领会。
(二)缺乏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年龄较小,他们往往对那些生动有趣的书更加感兴趣,而对于阅读这种需要静下心来领会的事物较为抵触。这便要求老师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方式有所创新,用学生们感兴趣的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文本细读,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表达能力,使阅读在课堂上更加高效。
二、文本细读有效方法
(一)做好激趣导入,加强师生互动
由于教学对象年龄的问题,他们往往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需要应用相应的文本细读教学策略,首先,我们需要对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加以培养,将文章以一种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方式来呈现,例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可以制作相关的课件并配上相应的图片,使学生们迫切想要一览“鸟的天堂”的壮观景象。其次,教师应当学会倾听,通过沟通来了解学生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其次,应当引导学生们学会倾听。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文章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进行思考之后,交流双方的看法,通过彼此间的互动,既加深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而且也能提升学生的沟通、思考能力。例如:教学《少年闰土》时,老师首先需要对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进行一个讲解,让学生大致了解事件所发生的背景,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分段细读,特别是对文章中最经典的抓猹画面的描述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鼓励学生们谈论自己的看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对有争议的地方,师生展开共同讨论分析,在交流、讨论中擦出智慧火花。
(二)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组织小组合作阅读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当积极组织一些学生们参与度较高的活动,例如:阅读比赛、知识竞猜等。组织班级中阅读比赛的开展,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比赛,通过比赛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提升他们的阅读思考能力。在组织比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各小组之间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应当相近,这样可以确保各个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相差不大。其次,要能够保证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比赛之中,而不是仅仅是凑一个人数,老师在比赛的过程中起到一个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更改。通过比赛,学生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既拓展了自己的阅读思维,又在小组讨论中积累了丰富的交流经验和表达技巧,还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文章内容。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仅可用于比赛过程,在日常课堂,老师也应当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并且自己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例如:在对《铁杵成针》一文进行教学时,老师要确保各个小组就文章进行交流沟通,并引导学生们领会文章背后深层次的含义。老师可以在教学前搜集相关信息,借助参考资料、文章作者背景等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学生们构建一个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学生们的阅读学习过程才是完整的,在这之后,教师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交流与讨论,让学生们可以真正理解故事中“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分层教学,落实文本细读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整体把握文章是进行文本细读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是经过仔细挑选的,各段落的内容都与文章主旨息息相关,在传统的语文课中,大多数教师会对课文进行模块划分,然后让学生按照模块来进行阅读,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文本细读并不是要求过分细致的解读,而是需要从整体入手,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在此基础上再对每个段落展开细读,分析其与文章中心思想之间的关联。例如在讲解《日月潭》一文时,老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如:本文首先交代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其次就名字的由来以及各个时候的美景进行了描述,抒发了作者的热爱之情。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朗读,结合图像,深入地感受其景色之美,这样,学生更容易抓住文章主线,能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为了使每位同学都可以促进学生独立阅读、深入思考,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综合能力,开展分层教学的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的阅读任务。也可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向他们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开拓他们的视野并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学《小真的长头发》一文时,老师可以让那些语文综合素养较高且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通过观看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文本细读;对那些语文综合素养较强,但是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学习,让他们对文章进行细读,使他们进一步掌握阅读技巧,老师还应当在合适的时候给予点拨和指导,让学生们学会抓住文章中心和重点;对于那些语文综合素养较弱且自制力不佳的同学,老师可以带领其一起阅读,用最适合的方法对其加以引导,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了解,针对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爱好开展个性化推荐。
结束语
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文本阅读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提升文本细读能力的同时,教师应当注重文本细读教学模式的运用,在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的时候加以指导,告诉学生在文本细读的时候应当注意哪些点,阅读之后应当了解哪些重要信息。这样,学生们才能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进而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在教学中,老师还应当注重孩子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培养阅读的关键因素,另外,还应当注重提升学生们的阅读量,增加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更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