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联动教学探究

2021-12-26 07:09田文丰
甘肃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创新小学语文策略

田文丰

【摘要】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二者关系十分密切,采用读写联动的教学策略,能够整体提升读写教学质量,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文章从读写联动教学的重要意义入手,提出了以读促写、以写引读的读写联动教学策略,通过阅读促进写作,通过写作带动阅读,提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整体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联动;创新;实践方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21—0050—03

在小学阶段,阅读和写作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经常分别开展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把二者区别开来,但是阅读和写作是既獨立又联系的矛盾统一体,完全独立教学不科学,因此,教师应当采用读写联动的教学策略,发挥阅读与写作彼此的促进作用,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读写联动教学的创新研究

读写联动,“读”指的是阅读文章,“写”指的是阅读中的练笔,是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策略[1],该种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大价值。第一,加强读写之间的互动。阅读和写作向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个重点方面,在读写联动下,二者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让语言的阅读和写作运用浑然一体,发挥出“1+1> 2”的教学作用,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目标达成度;第二,促进教学创新。当前正处于新课改推进的关键时期,联动教学是小学语文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积极表现,有利于推陈出新,落实新课改要求;第三,整体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就学生而言,阅读、写作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两种能力,只有掌握了读写能力,学生才能很好地积累语言并做到熟练运用语言。通过读写联动教学,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文字语言,学习文字语言的使用技巧,在练笔写作中反思阅读中的不足,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读写联动教学的实践方向

以读促写、以写引读,是读写联动实践的主要方向,借阅读促进写作,借写作带动阅读,二者互相促进[2]。所谓以读促写,就是大量阅读,做到读写结合。教师要求学生多阅读,学生不仅读的遍数要多,读的文章数也要多,尽可能地做到熟读成诵。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学习优秀文章的结构脉络构成、作者的遣词造句,以及情感、人物、细节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懂得如何找准写作角度、确定文章中心、组织文章材料等,为写作奠定坚实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勤写勤练,导引文章阅读。教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写勤练,学生在写作中会渐渐发现自身的阅读积累不够,不懂得遣词造句,缺少写作素材,进而迸发出阅读欲望,积极主动地阅读文章。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以读促写。

具体实践中,读写联动教学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整个单元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基于习作和阅读之间的联系组织写作教学,学生写整篇文章;第二,单篇课文阅读教学中的练笔,如改写、续写等,写片段、句群等。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密切。读是输入,写是输出;读是理解,写是表达;读是积累,写是运用。通过读写联动,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发挥阅读和写作的作用,使学生形成正确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

三、小学语文读写联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组织实践活动,培植读写联动的基点

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他们对事物的奇特想象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常常令大人自叹不如。读写教学中,学生之所以表现消极,主要在于读写活动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事实上,学生的阅读欲望强烈,有着很强的表达意愿,但是他们没有提供表现的平台。教师只要认清这一点,组织一系列的趣味性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的平台,借活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有效培植读写联动基点,奠定读写联动教学的实施基础。

1.开展“每天一读”活动,扩大学生阅读量。阅读是语言积累的主要渠道,大量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因此,教师组织开展“每天一读”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课内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以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每天的语文课前三分钟,或自习课、课间休息,教师安排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文章。文章类型不限、范围不限,可以是课文,也可以是课外读物。读到优美、精妙的片段,学生及时摘录并记录在阅读笔记本上,以做语言积累。同时,教师组织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们集体交流自身的阅读积累和阅读感受,使积累下来的语言文字不至于闲置,延长语言积累的持续性,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而优质的语言文字,理解吸收广博知识,为写作所用。

2.开展“每周话题”活动,带动学生上台练说。从阅读到写作,其间需要一个过渡。教师在班级内开展“每周话题”活动,让学生以这一活动为台阶,进行语言积累,增强语言的表达和正确使用,以提升写作能力。每次活动开展前,教师事前公布话题主题,如:“自我介绍”“我的一天生活”“身边的好人好事”等,让学生围绕主题提前准备练说稿。学生说得好,教师及时表扬、嘉奖;学生说得不好,教师可以提醒、纠正,但是切忌急于批评。通过练说,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舞台,不仅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也越来越有胆量表达,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文字转换为作文的写作语言。

(二)加强仿用和仿写,找准读写结合的支点

读写联动没有固定模式,也没有很好的实施技巧。为了有效实施读写结合教学,关键要抓住读写联动的结合点[4]。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情况看,阅读文本中的语言材料仿用和语言形式仿写,都是常用的读写联动结合点,教师要以这些结合点为基础找准读写联动的支点,切实有效地展开读写联动教学。

1.仿用语言材料。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通过重组、整合、调适等方式重新使用这些语言素材,将语言素材从原本的文本情境中提取出来,用于表现其他的文本情境,从而实现语言素材的移植、仿用。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学生内化使用与建构语言素材的有效过程,对其写作能力提升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传统方式。

例如,讲《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文章以清新、活泼的文笔描述了祖父生机勃勃的园子,文中例举了大量事物,使用了一些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特色鲜明,句式独特,是不可多得的语言素材。阅读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揣摩本篇课文的语言、句式特点,使学生理解吸收作者的语言文字运用方式。教学后,教师设计一个练笔活动,让学生仿用文中的语言素材,即“仿用第16自然段的语言素材,描写身边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活用语言素材,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仿写语言形式。语言形式仿写包括句式仿写、段落结构仿写等。句式仿写,如排比、象征、拟人、比喻、因果关系等句式仿写;段落结构仿写,如并列结构、转折结构、因果结构、承接结构、总分结构等段落结构仿写。仿写中,教师先让学生结合文本语境进行仿写,使学生结合文本内容理解感悟句式、段落结构的具体语言形式。当学生完全理解掌握后,教师再把句式、段落仿写迁移到课外,让学生运用所仿的句式、段落结构进行写作,在实际写作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讲《夜莺的歌声》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孩有时候……,有时候……,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这里运用了排比句式;再如,讲《触摸春天》一文时,文中这样写道,“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这里运用了拟人句式。课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先讲解这些句式特点,再安排学生仿写,让学生在仿写中内化使用各种句式。对于段落结构仿写,也可以要求学生这样做。

(三)注重对比教学,夯实读写联动的落点

读写联动以阅读为手段,以写作为目的,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增进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和语言形式掌握,助推学生提升写作能力[5]。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实施对比教学,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内容进行对比式的阅读教学,透彻地讲解文本知识点,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学习语言形式,从而以阅读教学为抓手夯实读写联动的落点。

对比教学流程:课文阅读→文本知识点对比讲解→积累和学习语言内容→写作练习。教师按照这样的流程实施对比教学,通过对比教学夯实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和语言形式学习,把读写结合落到实处。例如,讲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该单元中的《白鹅》《白公鹅》都是以白鹅为题的同类型文章,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教学中,无论是文章的段落结构,还是白鹅特点的语言描写方式,教师都可以对比着进行教学。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两篇文章在语言特色,以及句式、结构等方面的不同。最后,教师安排学生模仿写作,使学生把对比教学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去,切实提升写作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实施读写联动教学,能够进一步加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的联系,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奕晴.基于名著阅读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9(03):20-25.

[2]鐘铒.“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专项训练的读写结合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20(Z1):70-73.

[3]包国华.基于统编教材教学的读写结合实践探索——以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改写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9(12):40-43.

[4]王光志.创新读写结合中的“微写作”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133-136.

[5]李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50-51.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读写联动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534)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创新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