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2021-12-26 11:05彭思维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共线性消费水平居民消费

□文/ 彭思维

(西南大学西塔学院 重庆)

[提要] 21 世纪以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我国经济增长存在过度依赖出口,内需方面也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短板。本文基于经济学关于消费的基本理论,采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使用Evi ews 软件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根据回归结果得出结论: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抑制社会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并就此提出政策建议。

一、引言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2000~2019年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实现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有必要对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各因素对消费的影响程度和作用途径,以期得出针对性的对策。

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

我们将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设为被解释变量y、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设为解释变量x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设为解释变量x2、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设为解释变量x3、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亿元)设为解释变量x4、财政支出(亿元)设为解释变量x5、基尼系数设为x6。作为模型设定为:

本文收集2000~2019年20年间我国经济指标对应模型变量的20 个观测值,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国内生产总值、M2货币供应量、政府财政支出的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历年统计年鉴,基尼系数数据来源于《中国住户调查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相关发布。另外,收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78=100)作为变量数据名义价格调整为实际价格的工具,设为x7。

(二)参数估计

1、模型估计。我们假设计量模型及其扰动项均满足各项古典假设,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建立消费函数回归模型,使用Eviews8.0 软件进行多元回归,令其为(2)式,得到结果如下:

2、模型检验。简单分析判断,x1、x6在显著性水平 α=0.05 的水平下p 值不显著。且经过理论分析变量x1、x2与被解释变量变动关系应当正相关,x1、x2变量系数不符合经济学意义,认为该模型可能存在违背古典假设的偏误,接下来进行相关检验与修正。

(三)多重共线性检验与修正。多重共线性是指计量模型中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相关关系导致模型发生估计偏误。常见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直观判断法、简单相关系数法、逐步回归法等。常见修正方法有经验方法修正、逐步回归法等,通常解释变量之间相关系数大于0.8 则认为有较强的多重共线性,本文采取简单相关系数法进行判断,输出结果显示 x1、x2、x3、x4、x5变量间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

本文采用经验方法和逐步回归两种方法修正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首先,对各解释变量使用居民物价指数调整为实际价格,再将回归方程两边取对数,即:lnpy=log(y/x7)、lnpx1=log(x1/x7)、lnpx2=log(x2/x7)、lnpx3=log(x3/x7)、lnpx4=log(x4/x7)、lnpx5=log(x5/x7)、lnpx6=log(x6/x7)。其次,进行逐步回归。回归结果发现,当lnpx1与 lnpx2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方程,lnpx3、lnpx4、lnpx5、lnpx6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回归结果相对较好。于是,建立修正模型为:

将原模型分为两个模型分别进行回归。所有解释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水平α=0.05 的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A-R2分别为(0.999309 和0.998216),初步显示模型拟合较好,且各解释变量系数均符合经济学意义。

该病的高发群体为女性,对于此病的传统治疗以开放性手术为主,但是开放性手术对于女性而言,会造成过大的瘢痕,影响美观,且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所以病患对此治疗手段仍有异声。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小创口。

(四)异方差性检验。异方差性是指被解释变量观测值的分散程度随着解释变量变化而变化,使得模型估计违背经典线性回归基本假设。本文采取White 检验法,对两个一次修正过的回归方程进行White 检验。(3)式模型伴随概率为p=0.0627,(3)式模型伴随概率p=0.5031,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 下,两式模型伴随概率均大于0.05,所以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

(五)序列相关的检验与修正。序列相关又称自相关,指回归模型中扰动项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序列相关的检验方法有图示检验法、DW 检验法、Breusch-Godfrey 检验法等。本文采取DW 检验法。

(3)式模型由回归结果可知DW=0.741591,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 下,样本容量为20,变量数为2 个,查DW 统计表可知dL=1.100,dU=1.537,说明模型存在一阶正自相关。

采用Cochrane-Orcutt 迭代法对其进行修正,根据AR(1)的回归系数得出ρ_hat=0.769534,故修正后的估计结果为:

再次采用Breusch-Godfrey 检验,设定滞后阶数为1 阶,得到其伴随概率为 p=0.6933>0.05,不拒绝原假设,且 RESID(-1)的伴随概率p=0.7390 不显著,故修正后的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

估计结果整理得:

(4)式模型DW=1.671826,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 下,查 DW 统计表可知 dL=0.894,dU=1.828,DW 检验失效,对其进行Breusch-Godfrey 检验,对比不同滞后阶数下AIC、SC、HQC信息准则大小,发现滞后2 阶信息准则最小,故选用滞后2 阶的结果,其伴随概率为p=0.1302>0.05,故不存在序列相关。

(六)最优模型检验及经济意义解释

1、经济意义检验。根据以上一系列的模型修正,(7)式与(4)式为最优模型。(7)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增长0.41783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增长0.661798%。古典消费理论认为高收入群体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低收入群体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回归结果符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导致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根据宋平平等(2020)的研究,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总体边际消费倾向在0.56 左右,农村居民总体边际消费倾向在0.64 左右,这与(7)式模型回归结果较为吻合,符合经济学理论与实际。

(4)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增长0.630321%;M2 货币供应量增长1%,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增长0.862147%;财政支出增长1%,居民人均消费水平降低0.784419%;基尼系数增长1%,居民消费水平降低0.75393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发布,2018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 的增长贡献率为76.2%,2019年消费支出对GDP 增长贡献率为57.8%,与模型估计基本相符。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居民名义收入增加,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贡献结论尚不明朗,具体取决于财政支出的具体结构,简单回归结果体现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基尼系数体现的国民收入差距,消费理论认为收入差距过大会抑制消费,与回归结果相符。

2、统计检验

Adj ust ed R-squar ed:(8) 式模型 A-R2=0.998592,(9)式模型A-R2=0.999497,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程度良好。

F 检验:(8)式模型,给定显著性水平为 α=0.05,从 F 分布表中查出临界值 Fα(5,13)=3.025,由回归结果可知 F=11928.30>Fα(5,13),(9)式模型给定显著性水平为α=0.05,从F分布表中查出临界值Fα(4,15)=3.056,由回归结果可知F=2658.795>Fα(4,15),说明回归方程显著。

t 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 α=0.1,(8)式模型,从 t 分布表中查出t 检验临界值t2/α(16)=1.746,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8)式模型各解释变量系数t 值分别为1.957713,3.697284。(9)式模型,从 t 分布表中查出检验临界值 t2/α(16)=1.753,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9)式模型各解释变量系数t 值分别为(4.097306)(6.601119)(-4.713083)(-10.12016)。两个模型所有解释变量均通过在显著性α=0.1 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所有解释变量均对被解释变量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3、计量检验。(8)、(9)式模型经多重共线性检验与修正、异方差性检验、序列相关检验与修正,一定程度缓解了原始回归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下基本消除了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对回归的不利影响。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水平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扩内需促消费的战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是关键。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各种社会资源分配加速分化,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抑制了社会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应努力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完善分配机制,努力把蛋糕做大的过程中合理分配经济发展红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支出对消费的挤入效用,努力避免其挤出效应。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得各要素充分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政策建议

1、区域城乡协调人口地理分布。一是加速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带来的人口高度集中产生了集聚效应,同时消费也会产生规模效应和扩散效应,以区域核心城镇为中心,并向四周辐射。且当城镇化因多度聚集产生的消费边际成本与农村的消费边际成本相等时,城镇消费开始向农村扩散,进一步提高农村的消费水平。二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我国当前城市化拉动消费增长作用有限,人口城市化融合程度不高,大量流动人口常年在城市居住但是没有当地户籍,在很多配套资源方面得不到同等待遇,逐渐弱化基于户籍的城乡二元福利制度。

2、提高城乡居民支付能力。一是提升劳动报酬率,提高就业水平。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吸收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来源,通过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降低中小企业税收和融资成本,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作用。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协调工资的增长与企业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匹配,让劳动者更好地分享企业发展红利。二是缩小收入差距。通过市场机制难以调整初次分配形成的国民收入差距,应制定相关政策优化国内收入再分配机制,指引国家、企业和个人分配的合理导向;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区域发展与振兴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业和农民收入,对农业实施扶持保护,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支农力度;完善税收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最低社会保障标准,通过转移支付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对高收入者税收监管,取缔非法收入,降低我国居民基尼系数。

3、发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一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消费性支出,防止不合理、过度的财政支出挤出居民消费;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和投资性支出,有效刺激全社会消费需求,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二是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加强市场监管,加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作,制定更为细化、改革更为深入的法律法规,为金融市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建立高效的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发展的滞后以及市场化水平较低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市场反应速度以及货币政策工具。应加快货币市场发展,积极扩大市场参与主体,创新货币市场工具;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虚拟经济,通过多种多样货币政策工具,扩大货币总量供给,着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市场利率合理稳步下降,推动金融行业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建立高效的货币市场,健全资本市场制度,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同时,防止过量的货币供给导致居民价格水平持续过度上涨降低居民消费意愿和实际支付能力。

猜你喜欢
共线性消费水平居民消费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银行不良贷款额影响因素分析
文氏图在计量统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多重共线性内容为例
不完全多重共线性定义存在的问题及其修正建议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居民消费
诊断复共线性的特征分析法及其在GEO定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