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世国
(来宾市兴宾陶邓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来宾 546136)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指的是以农业科技处理技术为基础,对水稻病害虫预防、施肥技术、水稻栽培技术等的综合研发与应用,其对于水稻的增产增智等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当前的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囿于资本、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一直得不到实质的突破,且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形下,要实现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突破,必须把握当前其发展现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制定对应的解决策略,在实现问题解决的同时,促进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当晚我国在优质高产水稻的探索与研究主要是品种的研发,虽然已经能够研制出一系列产量高、抗病性能强的水稻品种,但是在种植技术以及培育技术的研究方面却较为缺乏,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难题仍旧是制约当前水稻快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此外很多研发人员对于高产优质水稻,没有给予充足的重视,且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广袤的地区可进行水稻种植,其产量完全能够满足当前粮食所需,而高产水稻要实现质的突破,就必须投入较高的研发成本,且不一定能够取得突破,这就使得很多研发人员对于高产、高质量水稻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再加之农民进行优质高产水稻培育所耗费的精力与成本远高于一般水稻,且后续难以百分百保障其高产率,因此大部分农民对高产优质水稻的兴趣不足。当前我国在高产优质水稻的培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各个区域的温度湿度、土壤、其后等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各个区域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在质量与产量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实现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合理应用,需把握水稻种植栽培、肥料、病虫害、种子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以下通过高产水稻栽培前期管理工作、施肥技术与施肥配比的应用、病害虫预防与对应的治理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讨论:
对水稻栽培进行系统的前期管理,需从水稻品种的科学选择、适龄壮秧培育以及合理密植入手:
2.1.1 品种科学选择
首先需对水稻种植区域的土质成本进行细致的勘察,选择适宜该区域的优质、高产、高抗水稻品种,比如吉优雅占、五优61、晚稻荣优华占、一晚C两优华占等,还应综合考虑水稻的抗逆性指标以及抗病虫害指标等,且需保证水稻成熟期处于适中状态。此外还需对水稻种子的生植状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及时剔除其中死亡与病植株,避免其对其他植株造成影响。
2.1.2 适龄壮秧培育
在水稻种子的培育过程中,种植秧苗时需综合考虑水稻成熟期,以此为基础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判断。一般情况下移植秧苗需在5叶叶玲叶龄时进行,而若是品种成熟期为迟期或者中期,培育其软盘需在秧苗5.5叶龄与6叶龄间进行,据此来保障移植秧苗的稳步推行。秧苗移植时,应在移栽3天前对秧苗追肥,肥料可选择钾肥、磷肥等,其以送嫁肥出现,利于后续的秧苗栽后,从而使得返青快。追肥时期还需综合考虑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若是阴雨天则不适宜进行水稻秧苗种植。在水稻种子进行培育与移植时,需对水稻种子所需的肥料、水分、环境、培育温度等进行明确,为后续的水稻种植密度以及水稻移植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以供参考。
2.1.3 合理密植
水稻栽培前期阶段需控制种植密度,这直接关系着水稻成长的营养吸收与营养利用。因此水稻多选择的插秧种植方式为:一晚可选择20cm×23.3cm,二晚可选择16.7cm×20cm,则可确定插秧根苗为4.5左右,其中早稻谷苗会在两三粒左右,晚稻谷苗则为两粒,一季稻谷苗一粒。在设定密植参数时,会受到土壤条件、栽培方式、品种特性的影响,因此水稻的成熟期以及穗重会较晚,插秧密度在设置时应保持适当疏松。而在土质成分中,水稻生长所需成分较高,可适当缩小种植密度。
选择对照早籼稻中早35、早籼稻807、早稻早籼稻615进行相关的栽培试验,该实验以品种推广、农作物栽培为中心。栽培方式如下所示:
2.2.1 测土配方
以中瀦灰潮沙泥田为试验所用的土壤质地,该土壤排灌时有着极大的便利性。实现施肥技术与测土配方的应用,是分析样本的具体方式,是对水稻种植过程中有害物质、养分、供肥性能、土质成分等的检验。在对水样品、水稻植株分析的前提下,对测土配方进行检验以及信息收集。此外在获取水样品、土质、秧苗等相关数据信息后,可从天气环境变化、水稻品种、土壤特性等角度着手,对测土配方区域施肥量、施肥参数等系列指标进行设计工作,还可科学的进行施肥模型的构建,对施肥配方、不同种植面积以及不同区域种植状况进行整体的调整与设计。最后在进行施肥配方处理与调整的进程中,可在考虑肥料本身状况的前提下,从加工角度综合考虑来购进肥料,使得各个区域的水稻生产得到所需的肥料。
2.2.2 “三控”施肥技术
“三控”施肥技术指的主要是钾含量控制、总氮量控制、病虫害控制,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水稻的质量与产量。首先控制粒肥、穗肥、蘖肥用量占比为10%、30%、23%,按照这种比例施肥可保证水稻得到其所需的各种养分。在进行氮肥用量调整时,需采集水稻的生长状况以及叶色等信息,以此来明确氮肥的施用量。基肥施用时应根据稻田本身土壤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最后还需控制好各项施肥技术、施肥量、施肥时间,重点是粒肥、穗肥、蘖肥的用量。
水稻在种植15天后进行蘖肥施用,而若是水稻成熟期较晚时,可选择在12天左右时施肥。比如在对比分析适应性试验品种时,对照早籼稻中早35以及早稻早籼稻615在施肥时,可选择51%秧田基肥,栽后返青阶段追加9kg/667 m2钾肥以及12.5 kg/667m2尿素,而在分蘖初期,则选择15kg/667m2复合肥。而穗肥多应用于幼穗期,粒肥多应用于抽穗期。施肥技术可从追肥分配比例、肥料利用率与配方等角度全面的分析以及系统的处理,使得水稻生长能够得到较多的养分,从而实现水稻质量、产量的提升。
2.2.3 病害虫预防与对应的治理工作
在对优质高产水稻进行病害虫的预防与治理时,需对当前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虫进行归纳与总结,当前较多的是稻飞虱、纹枯病等,其对于优质高产水稻的产量以及生产有着严重的影响。为应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虫,可喷施40%浓度60g/667m2的井冈蜡芽菌、20%浓度30g/667m2吡蚜酮、2%浓度100mL/667m2阿维菌素、40%浓度150g/667m2稻瘟灵,亦或者喷施75%浓度125g/667m2三环唑,再配以2%浓度80mL/667m2春雷霉素。
首先在栽培水稻种子前,将其在水中浸泡超过48h,浸泡材料可选择嘧菌酯,以此来提升种子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其次在水稻的培育过程中,若是出现螟虫、稻飞虱等状况,可在病虫较为集中的区域装设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害虫趋光性实施集中处理,在利用太阳能杀虫灯时,需控制其光源不低于20W,波长则为3600A,在杀虫5天后,对水稻集中喷洒对应的嫁药,并按照20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与50kg水的比例配置喷剂浓度,以此来完成稻飞虱的治理工作。
综述,探索以及实现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水稻种植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意义。这需研究人员能够科学把握该项技术的参数制定、处理方式以及相关的应用,并且及时的关注世界范围内该项栽培技术的发展状况,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将其内化在中国的优质高产水稻栽培中,实现水稻增质增产的同时,促进优质高产水稻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