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近几年中国酿酒业、饲料业不断发展,使得市场中玉米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对玉米的种植产生一定调节作用,加之玉米种植所获经济效益良好,使得诸多农户均将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种植种类,但因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农户的玉米种植呈现低产现象,影响农户农业收益,针对此现象,需将如何提高玉米产量作为重点,科学把控各种植环节,同时,还应重视先进信息技术的引入,达成玉米高产目的,提高农户经济收益。
分析玉米农作物可知,玉米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在大部分地理条件下均可以良好生存,但因玉米植株较为高大,因此,玉米对于养分、水分均提出较高要求,且对养分敏感度较高,因此为提高玉米产量,玉米种植地块的选择尤为重要。针对所选择的地块应展开至少20公分深度的翻地活动,砸碎地块中所存在的大土块,清除杂物及杂草,摊平地表土壤,为玉米种子的播撒创造良好条件,借此还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病率。除此之外,玉米的品种为玉米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需慎重选择玉米品种,要求所选择的玉米品种需具备抗倒伏及抗病等优势,只有合理选择玉米品种,方可有助于玉米高产目标的达成。玉米品种选择时,应结合地区温度情况、种植方式、地理情况等完成适宜品种的选择,若选择玉米品种同所种植地区地理特点不符,将会产生水土不服现象,降低种植效果,高产优质的要求自然难以达成,甚至会导致农业经济效益受损。
玉米播种前,可借助机械完成种子的选取,将虫害种、伤种、半种加以剔除,将高饱满成熟度、粒大及色正的种子加以保留,只有经过严格的种子选取,方可有助于高产目标的达成。种子经筛选后,应在阳光充足环境下晒种2~ 3d,借助晒种除可将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细菌加以消除,还有助于种子发芽,种子经晾晒后,应加以包衣处理,利用化学药剂拌种,促使种子表面形成化学药膜,将病虫害的发生风险降至较低。玉米种子经拌种、晒种及选种等几道工序处理后,便可选择适宜时机展开播种工作,播种时间应以气温情况作为主要依据,通常情况下,在8 cm深度的土壤处,温度保持于10℃左右即可,此外,还应将品种特性作为主要参考,若为早熟品种可适当延后播种时间,若为晚熟品种,则应尽早播种。播种过程中,还应根据品种特性对播种的量加以控制,多数情况下,保持在5.1~ 5.5万株/hm2即可,播种量以35~ 40 kg为宜。播种工作展开前还应对品种说明加以仔细阅读,将播种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玉米的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玉米生长过程中,若田间管理科学性、合理性不足,将会导致减产情况发生。因此,玉米种植过程中,需加大田间管理力度,将信息化管理平台、人工智能管理平台应用至大规模、集约化田间管理活动中,推动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还可为玉米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提高农业效益。如以玉米成熟及开花阶段为例,此阶段对水分具有较大需求量,农户在此时便可借助人工智能系统、信息技术,对玉米所需的浇灌条件、水分条件加以分析,还应实施现代化无人浇灌作业,完成水分的补充,借此除可确保玉米所需水分得以充分供给外,还可避免水资源浪费现象,对推动农业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发展也可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因玉米茎秆中具有糖分,因此易吸引害虫,使得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害的入侵,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针对此现象,要求种植人员加以重视,对病虫害产生的前兆加以密切关注,借此方可实现病虫害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借助相应防治措施,将病虫害对玉米健康成长的伤害降至较低。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依据病虫害产生的特点、原因差异,科学选择生物、人工、化学或物理等防治手段,将地老虎、茎腐病、黑粉病、小斑病等病虫害产生的几率降至较低,借此为玉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背景下,为实现玉米高产目的,需重视先进农业信息技术手段在玉米培育过程中的科学应用,为玉米的茁壮成长创造良好条件,除此之外,还应从合理选择地块、品种,科学播种,做好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着手,实现玉米成长环境的构建,推动玉米产量的提升,还可有助于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