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墨子技术思想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1-12-26 13:43
南方农机 2021年4期
关键词:墨子农民农业

黄 钰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9)

1 墨子技术思想与农业的结合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无论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社会还是新时代下的中国,农业都是头等大事。李悝的重农抑商、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墨子的“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都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墨子重技,大多数研究都将墨子思想与消费观、自然科学以及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相结合,涉及农业的论述比较少,事实上,墨子的哲学思想虽无直接涉及农业发展,但在《七患》《墨子》中足以看出他对农业的重视。

1.1 重农思想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看,其精神主张中与农业发展最契合的一点就是,反对不必要的战争和反对统治者的大肆挥霍。他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广大底层人民生活困苦,大多源于君主过度骄奢、大肆搜刮,这会使得“今大国之攻小国也,攻者,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守为事,攻人者,亦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攻为事。”简言之,就是无谓的战争会给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战役会伤及农业生产,影响国民生计,耽误农时,导致农民没有足够的粮食补贴家用,更别说出兵打仗,长此以往,粮食耗费巨大。对此,墨子指明,应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以及粮食安全,做好粮食储备工作,以保障国家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否则将导致“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墨子·非攻》)

1.2 道技统一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荡,诸侯争霸,为了生计人们必须拥有一技之长。墨子之“技”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如机械学、几何、土木工程、农学,而政治理论层面,也就是他的“道”,如“兼爱、非攻、非乐、节用节葬”,在春秋战国时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其中“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最为著名,他抨击统治阶级重礼隆乐,不重节俭,过度奢靡,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同时强烈反对儒家久丧厚葬之俗。在《墨经》中有大量篇幅记述了力学,一定程度上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参考作用,“杠杆、滑轮、斜面移动”等原理不仅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也减轻了农民劳作强度。墨子始终认为“道”是目的,“技”是手段,技服务于道,技是重点,技实现不了,又何谈道?为了实现道,墨家子弟埋头钻研学以致用,精于各项技能,起而行之,虽死不顾[1]。

1.3 义利同体

墨子将“义”“利”二字放在同一层面,主张“义”“利”统一,《墨子·经说上》中提到“义,志以天下为爱,而能利之。”,《墨子·耕柱》提到“义,天下之良宝也”。这就说明了统治者不可过分重视个人利益,需要体察民情,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而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压榨百姓的行为是不义的,为人民创造温饱和平的环境是墨子追求天下人之利的最终目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农业是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墨子认为,“兴天下之利”的关键就在于农业生产[2]。这就需要保障创造物质财富的农业,保证农民基本农时;积极学习农业技术、手工技艺,提高单产。墨子的“利”所指的是“人民之利”是天下的良宝,在两者的关系上是重利贵义;孔子则表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有不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认为人们可以追求合乎道义的富贵,即使是低人一等的差事也可以,足以看出孔子主张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不否定正当求利,两者有所区别。

2 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这一说法最早追溯于1962 年美国出版的环境科普类著作——《寂静的春天》,作家蕾切尔·卡逊在书中描绘了过度使用化学用品和农药所导致的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农业上要形成资源共享、环境友好、产业高效、农民增收的农业发展格局[3]。但是如今在通往农业可持续的大道上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得到国家的重视。

2.1 农业技术落后,人才缺失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农民所掌握的耕作技术、科学知识不足,将其运用到农业实践的熟练程度较低。农业从业人员基本未进行相关培训工作,种植经验大多依靠邻里、家庭习惯,种植技术得不到更新,有些农户甚至不愿接纳新鲜事物,习惯了传统的耕作模式,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农民市场谈判能力弱。实际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且拥有新眼界的新型农民。但青壮年人才外流,有些乡村地区连基本的农耕都得不到保证,荒地远远大于耕地面积。由此,新型农民的数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成为掣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短板。

2.2 环境问题不容乐观

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药化肥的污染;二是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大面积使用地膜、化肥、农药后,残余的化学物质会对土壤、空气造成一定的危害,畜禽粪便未被分解也会导致土壤污染。调查显示,我国每公顷土地使用的化肥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 倍以上,化肥使用量大,但利用率极低。虽然自2015 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开展了“到2020 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行动”,但实施起来难度还较大,继续推进“两减两提”政策,推动农药减量取得新成效,构建美丽乡村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问题严重,虽每个邻街都设有垃圾桶,但使用效率并不高,每逢下雨极易造成地下水污染。

2.3 农业产业化速度慢

农业产业化从本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上的扶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的重要手段。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结构资金受限,结构调整缺乏科学性与前瞻性,区域产业特色不突出[4]。除此之外,农业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化发展受阻也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标准欠缺,许多高端有机农产品存在“有高价无高质”的情况,再加上农业生产本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有时一场大雨就会导致农民颗粒无收,但对于自然灾害,人们能做的只有预防,将风险降到最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民增收直接挂钩,但由于结构性矛盾积累,农业生产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向挤压,农业产业化进程相对较慢。

3 墨子技术思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

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墨子的科技思想在用人方面,主张培养实用型人才,强调人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环境伦理观方面,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产业化方面,主张完善机械化物质装备,以提高生产力水平。

3.1 强化农村基层人员素质建设,发展农业技术型人才

墨家在用人方面讲究人尽其才,推崇“尚贤”,在如今仍旧影响深远,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农业技术型人才,因此要发展公平的基础教育,国家要注重农村教育的投入,重视农村人力资源价值。国家开展农民农业技术培训工作时,培训的形式除了课堂讲授,还应该把重点放在农民动手实践上,提高农民积极性与参与度,组织农民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培育专业农民经纪人,将所掌握的技术应用于实践中,正如墨子所言:“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同时,开设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评价考核,对学到的知识进行考评验收,采取奖惩机制。另外,政府应鼓励引导大学生、企业家返乡,将他们在外所获得经验带到家乡农业生产中,为乡村农业注入新活力。

3.2 完善农业环境治理体系,力求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

墨子的环境美学明确指出了要“以天为法”,这个“天”并不只是《墨子》中神性的意义,还指自然,具有环境和资源之意。自然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生态功能也尤为重要,为了保护自然,人类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调节。墨子的大多数主张都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兼相爱交相利”。对于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国家已出台各项政策呼吁减少使用农药化肥,还投入了一定的建设资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与管理,争取做到日产日洁。在此期间,更要做好民众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在自然资源方面,人类过度使用资源的问题越来越尖锐,要秉持珍惜、节约的态度,反对奢侈浪费,将两者结合起来,做到既爱护环境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要顺应自然规律,同时在实践中要保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区的历史因素、资源条件、自然环境、人为要素都不尽相同,首先,在推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应结合当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规划统筹协调。其次,鼓励农民网上开店,使之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自产自销的方式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益。另外,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中,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高机械化服务水平,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民经济效益。最后,强调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关注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在推进产业化的进程中,面对自然灾害,农民应做好积极的防御监管,采取应急措施,尽量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综上所述,墨子技术思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有许多可行之处,现代农业体系也在结合前人的观点不断整合、探索与完善,因此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握古代文人思想情怀,使之与现代相结合,打造美丽乡村。

4 结束语

纵观历史,墨子技术思想始终围绕现实基础,基于实践。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应结合当下乡村振兴发展背景,稳中求进,以加强农民基层素质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保护环境、实现资源与环境平衡、加强物质技术装备创新为着力点,始终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念来“古为今用”,将墨家的科技伦理思想加以提炼,使之用于农业发展中,推动农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

猜你喜欢
墨子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墨子破云梯
墨子教诲青年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